何芳 金賢芬
一、 在字母形狀的教學中
“b p d q”這四個聲母的形狀相近,一年級剛?cè)雽W的學生很容易混淆。如何讓他們盡快分辨,并準確識記呢?我出示寫有“b p d q”的卡片,首先從故事入手:最有本領(lǐng)的造字爺爺,把這四個聲母造得特別像,目的是要看看哪個小朋友最細心,能分得清、記得牢。然后,我就做示范,要求學生仔細認真地邊看邊想:左手食指一豎,右手拇指和食指攏成右半圓,右半圓靠近左手指下部,合起來就是“b”。同時引導他們想象,這個字母像我們剛剛學過的數(shù)字幾?同學們的直觀思維極強,馬上就會想到“6”。接著,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剩下的三個字母:我一邊做手勢,一邊引導學生念順口溜:右上半圓ppp,像個反9ppp;右下半圓bbb,像個6字bbb;左下半圓ddd,像個反6ddd;左上半圓qqq,像個9字qqq。學生們興趣盎然地在輕松的氣氛中準確辨析,記住了拼音。
二、 在字母發(fā)音的教學中
平舌音“z c s”與翹舌音“zh ch sh”的發(fā)音,學生也極難分辨清楚。如“z”的發(fā)音方法是:舌尖向前平伸,頂住上門齒背,憋住氣流,然后,舌尖稍微放松,形成窄縫,讓氣流自由地由窄縫中擠出。如何使這些抽象的理論變成通俗易懂的講解,配上直觀形象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呢?我運用手勢教學法突破了難點。我先做示范:伸出右手,手指并齊下垂(代表牙床),掌心朝左,中指代表上門牙。接著,平伸左手,掌心朝上,左手指合攏并齊代表舌頭。發(fā)“z”音時,左手“舌尖”向前平伸,頂住右手中指的“上門齒背”憋氣,然后,讓左手“舌尖”回移,形成一條小縫,“z”音就由縫中沖出來了。同時,還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因為,上述字母都是從小縫中或跑或沖出來的,用的時間一定很少,所以,讀時要怎樣?(又輕又短)然后,帶領(lǐng)他們邊做手勢,邊朗讀字母。通過左手“舌頭”的一平一翹的變化,不僅使學生很直觀地看到了什么是平舌音,什么是翹舌音,而像“硬腭”這樣抽象的名詞術(shù)語的意思也被理解了,這樣的教學,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在拼讀音節(jié)的教學中
拼讀音節(jié)的主要方法是,“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如何讓這些六、七歲的兒童形象地領(lǐng)會并掌握呢?于是,我嘗試運用手勢來輔助教學。如在直呼第一個音節(jié)詞“bɑ”時,我教學生伸出右手,豎起食指,放在嘴邊,雙唇閉合,做好“b”的口形。然后,我說:“‘b的嗓音啞了,它有許多話要說,但是說不出來,非常著急。這時,愛幫助人,嗓門特別大的‘ɑ趕快從喉嚨管里(用左手食指指喉嚨)跑上來(左手食指上移),幫它說話(兩手指一碰),發(fā)出‘bɑ的音。”這樣,學生既感到新鮮有趣,又極易理解接受。
四、 在聲調(diào)符號的教學中
課堂上學習韻母時,學生都能熟練地按順序讀出四個聲調(diào),但當調(diào)亂字母次序時,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要暗暗地用數(shù)調(diào)來確定讀音。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學生沒有把聲調(diào)符號和發(fā)音結(jié)合起來整體記憶,以致于反應較慢。而在聲調(diào)符號的四聲中,學生們最難分清的是第二聲和第四聲了,于是,在教學中,我就做重點講解。如在教“á”時,我讓學生觀察“á”的“帽子”是怎樣戴的,邊試著在自己的頭上借助手勢比劃(豎起食指且示調(diào)號),然后,要求小朋友邊跟我讀,邊做手勢。接著,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邊做手勢,邊朗讀第四聲,找出不同的地方。最后,我請全班小朋友站起來(增強注意力),邊用手劃,邊說順口溜:“一聲高又平,二聲從低往高,三聲要拐彎,四聲從高到低。”這樣,通過動手,加深了學生對聲調(diào)符號的記憶。在以后音節(jié)的四聲朗讀中,我都要求學生邊做手勢,邊朗讀。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都能把讀音和聲調(diào)符號聯(lián)系起來,大部分學生能看到聲調(diào),快速準確地讀出韻母四聲,有部分學生在手勢的幫助下,也能較快地讀出音節(jié)。這樣,學生就不知不覺分清了四聲,并為以后寫音節(jié)詞、標調(diào)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作者單位:安徽省寧國市實驗小學,
安徽省宣城市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