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瑞洲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大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有了相應的改變,教師和學生朝夕相處,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相當重要,為了更好的教學和對學生學習心理的把握,國內的有關學者給予了相應的關注。然而他們有很多只是關注一個層面,關于一個整體的連貫性的演變規(guī)律方面的研究至今很少有學者給予關注,本文試圖從這個角度考慮,通過對國內的文獻分析后認為,學習需求的強度和目標性應該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的認可有直接的關聯性。
關鍵詞:學習需求;目的性;目標性;認可度
高職高專學生學習需求的心理演變規(guī)律理論分析
文/苗瑞洲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大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有了相應的改變,教師和學生朝夕相處,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相當重要,為了更好的教學和對學生學習心理的把握,國內的有關學者給予了相應的關注。然而他們有很多只是關注一個層面,關于一個整體的連貫性的演變規(guī)律方面的研究至今很少有學者給予關注,本文試圖從這個角度考慮,通過對國內的文獻分析后認為,學習需求的強度和目標性應該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的認可有直接的關聯性。
關鍵詞:學習需求;目的性;目標性;認可度
作者簡介:苗瑞洲(1982.-),男,河南蘭考人,嵩山少林武術職業(yè)學院專任教師,畢業(yè)于河南大學產業(yè)經濟學專業(yè),研究方向:產業(yè)集群、農村金融以及學生心理演變等。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碼:A
文章編號:號:2095-9214(2015)08-0157-02
引言:
動機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并促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作用。而學習是因經驗而使行為或行為潛勢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1。由于需求是個體的內在反應,可以歸類為動機的一部分,故而,我們可以認為學習需求是學生為了改變現狀,滿足心理的一種內在需求,而進行的一種有選擇的學習的現象。
我們認為學習需求雖然保持一定的連貫性,同時也有一定的層次性,這是主要是由學生的認識所決定的,在這方面,很多學者給予了關注。本文對比分析高職高專和本科兩個階段的學生的學習需求,試圖找出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和聯系,并試圖找出二者演變的軌跡。
一、高職高專的學習需求
沈懋法(2008)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高職高專的學生的學習動機的強度由強變弱的順次為:物質追求、求知進取、社會取向、小群體取向、個人成就和害怕失敗,從調查上看,前三種動機明顯較強。不過在專業(yè)上,以上六種動機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沈懋法也發(fā)現高職高專的學生實踐能力比較強,而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這一特點和我院的學生的情況基本一致;何東(2007)通過自己的調查分析認為學生學習的目的還是很明確的,在教師的作用上,學生認為還是很重要的,學生對老師的相貌和穿著等關注很少。
當然在學生的學習時間上利用的較少,根據調查顯示85%的學生英語學習時間每天不到一個小時;吳熙(2010)從英語學習需求的角度考慮,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和學習環(huán)境方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目前高職高專的教學遠遠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故而,他建議進一步優(yōu)化課程設置、改善學習環(huán)境、增強課程實用性;徐蘇(2011)相對吳熙的更進一步的分析,他針對不同的專業(yè)的英語學習所進行的不同的教學模式的探討,他認為針對不同的專業(yè)實施不同的教學模式,這樣跟貼近學生的專業(yè),可以更為充分的考慮學生的需求,提供對學生整個職業(yè)生涯有力的英語知識,學以致用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發(fā)現更多的學者對英語的學習需求關注的更多,從以上分析我們多多少少還是可以得到一些啟示,為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提供一些參考和指導。
其一,學生的學習的動機更多的受到大環(huán)境的影響物質追求的影響,看不到眼前利益的驅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興趣很難得到激發(fā),所以要想課堂上,學生完全融入到課堂學習中,老師們就在激發(fā)學生興趣上下功夫,而不是滿堂灌,讓學生們認為課程枯燥無味,因而上課分心了。
其二,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模式多樣化,有趣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也更愿意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傳授相關知識,如果教學模式單一,就會使課堂顯得非常的枯燥,乏味。學生投入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就無法得到調動和提高。
其三,僅僅課堂上的教學是不夠的,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課程設置的科學化,同樣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需求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一點需要我們老師的努力。我們老師還需要在課后注意對學生這一塊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
其四,我們認為學生在學習英語上的目的是明確的,那么在其他學習方面也可以明確,存在這種問題的原因,我們更多地認為在于學生的興趣取向和老師的教學模式的選擇上存在差異。
其五,我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高職高專的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熱愛程度遠遠低于實踐操作。
我們通過以上的總結,可以發(fā)現,基本得出在日常的學習中高職高專學生的一些情況,這對于我們這些身處高職高專院校任職的老師在實際的教學方面具有很大的啟迪性作用。然而,我們也需要正視,我國的學者對此問題的關注的層面很窄,分析的問題也存在一定的狹隘性,諸如更多的是英語角度的理解,但角度的去理解一種現象,而對于現象后面的東西,現象產生的原因等卻很少進行闡述分析,當然也沒有深層次的調研研究。
二、本科生的學習需求
相對??茖W生的分析,本科生的學習需求,國內的學者給予的關注更多一些。國內學者對本科生的關注和高職高專的一樣,如前面說言,國內的學者更多的在于英語學習需求的角度的考慮。
申鑫(2006)通過調查發(fā)現學生和老師在教學的看法上觀點不一致,學生更多的認為沒有得到有應有的重視,課堂學習英語的效果不是太明顯,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把學生放在主要或者中心的位置,更多的教學課堂上的氣氛不夠活躍,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趙慶紅等人(2009)通過調查發(fā)現,不同的學生對英語的學習需求不同,呈分散化狀態(tài),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迎合學生的需求,采取多樣化教學,不能單一的教育學模式,大膽的進行課程改革,實施選課機制,是的相同需求的學生,或者同等能力的學生共同學習,這樣更加有利于我們教學。從以上兩位學者的觀點我們可以發(fā)現,他們站在英語學習需求的角度考慮的很多方面和國內學者對高職高專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樣的。
同時也有的學者從其他的角度進行的不同的考慮,孟艷華(2009)對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大一和大三的學生的學習需求等方面進行對比發(fā)現,大一和大三的學生存在這明顯的差異,大一的學生對社會認知的需求會更高一些,學生更多的希望從老師那里了解更多社會上的知識,對課本知識的需求不高,而大三的學生相反;周愛軍(2012)認為我們不能只看中教師方面的教學,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需求,考慮學生的長遠需求,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需求等;王勤(2011)認為學生的學習需求的遷移和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有著必然的聯系,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學生對知識的錯誤認識,樹立正確的積極的看法或觀點,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實現有利的遷移。
我們通過對本科生的分析可以發(fā)現:
本科生更加注重自己的中心地位,也更注重學習,這一點就和高職高專的學生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高職高專的學生始終把老師放在中心位置,這是一個明顯的差別,當然,這主要是受學習程度的影響,同樣的,本科生也認為老師們教法單一,課堂枯燥;無法激發(fā)其深層次的學習欲望。
高年級的學生和低年級的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明顯的差異,這是學生的認知心理的演變過程,從對社會認知,然后在到專業(yè)課程的學習;
有些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夠長遠,對知識的認識不夠準確,這需要我們老師加以正確的引導,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選擇好恰當的學習動機,使得學生實現有利的遷移學習等等。
我們通過上面對本科生的理論分析發(fā)現,更多的學者只是對某些群體給予關注,而對目前高職高專的學生關注較少,正如以上分析,更多的學者只是在強調學習需求,關注一種現象,而關于學生的心理演變路徑的分析較少。
三、演變路徑的分析
一般而言,現代的大學生的年齡在18-22之間,再寬泛一點在15-24之間,大學生在這個年齡階段,是心理逐漸成熟,有自我意識,和自己的主見,在這個過程中,對事物的認知,對一些事情的判斷上逐步形成了獨立的思考的能力。故而在這個階段,老師應該加以正確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同時學會做宏觀或者長遠的考慮的思維。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需求變得更為的系統(tǒng)化,有效化。
我們通過以上對比高職高專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本科生的學習需求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首先,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需求受到其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有無、可行性以及難度的影響,同時學生學習的持續(xù)性周圍的環(huán)境的有一定的關系,他們更多的情況下希望得到周圍的環(huán)境和社會的認可,認可度的高低同樣的決定了學習的持續(xù)性,進而決定了學習需求的大小。我們認為??粕膶W習更多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雖然有目標,而且確定,但是目標的更多的是直接的,短期的,長期目標并不太確定,從而使他們的學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這就造成了雖然他們也認為學習有用,但是有什么用不清楚,朝哪個方向努力不確定;相對而言,本科生的學習的目標性更強,學習需求也就更加的強烈,也更愿意為了學好而倍下功夫和付出。
故而高職高專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在指導他們的時候,發(fā)現如何發(fā)掘學生的學習動機,如何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和投入,另外一個方面也讓他們理解更遠的學習目標何在,這樣就顯得更加有必要,且也有助于高職高專的同學更好的學習和掌握到相關的知識,促進高職高專院校教學質量的提高。
其次,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不強,不在乎在課堂上的誰處于主導地位,他們更多的在乎的是課堂的有趣性,能否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本科生卻有不一樣的看法,他們更多的希望得到尊重,希望的是老師圍著學生“轉”,而不是學生圍著老師“轉”。從而我們可以得知,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的目的性沒有得到確定,同時老師或者周圍的環(huán)境對學生的認可度不夠高,造成了學生的不自信,從而使得學生的認可度有了一定的不在乎,而本科生對學習有一定的目標,學習需求比較強,他們就會在乎社會和周圍環(huán)境的認可。故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信心的培養(yǎng)和老師的認可都需要改善,盡量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們認識到學習的必要性以及和周圍環(huán)境的可變性。
再次,學生學習需求的持續(xù)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其自身的控制力的約束和影響,而自控力的強弱又和動機的強度有一定的關系,在某種意義上來講,自控力和動機存在直接的關系。更多的學者認為高職高專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差,自我約束能力差,故而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約束,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就顯得特別重要。
四、結論
我們認為高職高專的學生和本科生同樣都屬于青春期轉變的少年,而高職高專的學生與本科生的區(qū)別在于對學習目標的不確定性,而本科生更多的目的性很強,故而他們在意識上比高職的學生要強,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社會的認可。故而我們認為在高職高專的課堂上,更多的應該是有趣的課堂,活躍的氣氛,讓學生參與進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在確定目標和人生方向上給予一定的指導。
(作者單位:嵩山少林武術職業(yè)學院)
本文是嵩山少林武術職業(yè)學院2013年校級課題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何東.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yè)新生入學英語水平調查及學習需求分析.邢臺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4)
沈懋法.高職高專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及其管理對策研究.浙江工業(yè)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08
吳熙.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與分析.重慶科技學院報(社會科學版).2010(19)
徐蘇.高職高專英語分專業(yè)教學模式的探討——基于學習需求理論.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8)
申鑫.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研究.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4)
趙慶紅等.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外語界.2009(4)
周愛軍.關注學習需求,優(yōu)化學習品質.廣西教育.2012(7)
王勤.大學生學習心理的特點與學習遷移的產生.現代企業(yè)教育.2011(12)
[10]〗孟艷華.高職大學生學習需求偏好研究——以市場營銷專業(yè)為例.英才高職論壇.2009(3)
[11]〗張春興.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