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申
年前寫小條幅,其中有“千年人家貴在積德,頭等好事還是讀書”。朋友喜歡說好,好就好在把讀書放在重要的位置,而現(xiàn)在多把錢放在第一位。
讀書義廣,上學(xué)也稱讀書,這里還說全民閱讀的“讀”。對此,我的感受是——年輕特愛看書時,書少,就得“往死里讀”;老來書有的是,多少有點看不動了,就得往“精里深里”讀。這么著讀,才過癮,才有意思。
“往死里讀”的事不少,如我插隊時,冬天偶然借本《說唐》,只許看一宿。心中大喜,今夜有書,今夜無眠,頗有到了年三十的感覺。樂顛顛去代銷點打半瓶火油,把所有柴禾塞到灶膛,管他明天拿什么做飯!然后早早上炕鉆進(jìn)被窩,開看。為何?屋里太冷,水缸都結(jié)冰。油燈放在炕沿上,黃豆粒大的燈捻燒出的火光,正好將就把一頁小字照亮。門窗不嚴(yán),風(fēng)穿隙來,火光搖動,字也晃動。沒事,哪怕房子搖晃,只要不坍不塌,頭等大事,就是看書!
一看半夜,真叫過癮!隋末大亂一時多少豪杰好漢,我要趕上定也橫刀立馬!先前看過連環(huán)畫,渴望看一本完整的書,但無論社會還是老師,在“文革”前就予以反對了,“文革”一來就更不用說。這本書的一角是圓的,有炭黑跡,想必是從火堆邊讓人拽出來,還好,沒傷了內(nèi)文。
北風(fēng)呼嘯,天寒屋冷。在被窩里看書,時間長了得換個姿勢,不然很累。翻身,咣當(dāng),油燈碰掉地下,屋里一片漆黑。沒關(guān)系,那種燈沒玻璃罩,是黑瓷的,小肚里放些油,燈芯從疙瘩帽穿出露一小頭,估計這東西隋唐年代就有,不怕摔,何況屋地是土的,不硬。打手電筒撿起,添油點著接著看。后半夜,雞打鳴,看一遍,重點段落再反復(fù)看,過癮了,美美地睡。天明下地,人家問你一臉黑油煙干什么了?用手一摸鼻孔,烏七馬黑的。
現(xiàn)在沒那種情況了,那讀法有點太原始。
眼下很難再有抱住一本書往死了讀的時候。閱讀多元化,報紙、雜志還有電腦,東一下西一下,就占用了很多時間,加之自己還要寫,有的書如長篇,讀了一陣,放一旁就沒空再讀下去。思索一番,便想到讀書也要抓重點。而眼下我的重點,就是多讀些有關(guān)承德歷史如《承德府志》這類的書。這些書不能讀得太快,太快了等于沒讀。最好的讀法,是圍繞著一個題目去讀。
近些年承德自稱“紫塞”,“紫塞”出自哪里?普寧寺大雄寶殿的對聯(lián)上有這二字,是乾隆寫的,有人就引用了。那么,清朝的皇上是怎樣稱呼承德的?這一問自己,就開讀了,起碼要把他們所有寫承德的詩和文章都看一遍,把寫到“紫塞”二字詩文的背景全弄清楚,還讀唐詩,看李白等人怎么用這二字,然后綜合分析。那年冬天,原以為寫這題目讀不了幾本書,沒想到越讀越多越上癮,春節(jié)都沒釋卷,后寫出《承德不該稱“紫塞”之探研》長文,發(fā)表后引起關(guān)注,還引起爭論。最終誰說得對錯無所謂,都是文友,見面了笑道:為寫這文章,可下功夫認(rèn)真讀書了。一段一段地讀,一字一句地?fù)?。平時,可讀不了這么細(xì),挺好!
為讀書,那年過年我喝酒都少,于是胃口就好,人也清醒,連我老伴都說:讀書,真是頭等好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