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麗,金培英,翁偉芬,婁曉鈺
(湖州市中心醫(yī)院,浙江湖州 313000)
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ion,CPR)是指對呼吸、心搏驟停者實施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按壓的急救技術。國內CPR 中建立有效通氣多采用常規(guī)復蘇面罩或者氣管插管的方式,其中面罩給氧往往產生通氣不足、漏氣,又容易造成舌后墜、胃充氣、反流、誤吸、損傷面神經,傷病員院前轉運過程中氣道無法持續(xù)開放,通氣效果更難以保證。氣管插管是最理想的建立氣道方式,但因為氣管插管要求操作者技術嫻熟、迅速插管(20s內)、位置準確,反復操作超過10min(所謂困難插管反復操作),容易造成喉頭水腫、氣道損傷,增加復蘇的難度,延誤搶救時間[1]。插管型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ILMA)是根據(jù)解剖人的咽喉結構所研制的一種人工呼吸道[2]。通過ILMA 患者既可自主呼吸,又能實施正壓通氣,是一種介于面罩和氣管插管之間的新型維持呼吸道通氣的裝置,同時也可經ILMA 置入氣管導管,在國外院前急救中較多使用。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湖州市急救中心對出車接診的30例心搏驟停患者院前實施ILMA,并與常規(guī)復蘇面罩進行比較,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湖州市急救中心出車接診患者;心搏呼吸驟?;颊?,即為有旁觀者目擊倒下,且急救反應時間(從接起急救電話到120醫(yī)生到達現(xiàn)場)在15min內;年齡14~85歲。排除標準:胸部外傷可疑存在張力性氣胸的患者,存在聲門上氣道工具應用禁忌的患者。符合納入和排除標準患者60例,按院前氣道建立方式分為喉罩組(A 組)和面罩組(B 組)各30例。A 組:男24例,女6例;年齡20~85歲,平均(63.47±13.76)歲;心臟疾病導致心搏驟停26例,腦血管意外導致心搏驟停2例,腫瘤導致心搏驟停1例,急性中毒導致心搏 驟 停1 例。B 組:男25 例,女5 例;年 齡22~84歲,平均(63.57±14.02)歲;心臟疾病導致心搏驟停25例,腦血管意外導致心搏驟停3例,外傷導致心搏驟停1 例,急性中毒導致心搏驟停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建立氣道的方法
1.2.1 A 組 采用經口盲插喉罩法?;颊咚瓦_急救車,操作者1在患者右側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操作者2將患者頭偏一側去除口鼻腔內異物、分泌物,左手略下壓下頜部,右手示指和拇指握持充分潤滑的喉罩插入口中直至環(huán)形標識于齒眼之間,將喉罩氣囊充氣后與呼吸皮囊相連,右手擠壓氣囊,潮氣量8~10ml/kg,氧流量10L/min,進行輔助呼吸;操作者3在患者送達急救車即刻連接多功能心電監(jiān)護,記錄所測得數(shù)值,聽診雙肺呼吸音后膠布交叉固定喉罩。喉罩放置成功后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的速度、頻率、深度按《2010AHA 心肺復蘇指南》進行,直至到達醫(yī)院或復蘇成功。
1.2.2 B 組 采用面罩通氣法。患者送達急救車,操作者1在患者右側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操作者2將患者頭偏一側去除口鼻腔內異物、分泌物,左手托起下頜,并用常規(guī)復蘇面罩扣緊口鼻,右手擠壓氣囊輔助呼吸,潮氣量8~10 ml/kg,氧流量10L/min;操作者3 在患者送達急救車即刻連接多功能心電監(jiān)護,記錄所測得數(shù)值,聽診雙肺呼吸音并觀察有無漏氣。面罩放置成功后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的速度、頻率、深度按《2010AHA 心肺復蘇指南》進行,直至到達醫(yī)院或復蘇成功。
1.3 評價指標
1.3.1 氣道裝置放置成功時間 從患者上車到置喉罩或者面罩通氣成功的時間。成功擠壓復蘇皮囊看到胸廓起伏、肺部聽診呼吸音清晰、對稱。
1.3.2 自主循環(huán)恢復 出現(xiàn)規(guī)律的自主心律,且上肢血壓≥90/60mmHg,維持時間≥30min。
1.3.3 呼末二氧化碳(PetCO2) 連接PM 7000多功能監(jiān)護儀二氧化碳監(jiān)測模塊,監(jiān)測CPR 1min、2min、5min時PetCO2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錄入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用秩和檢驗。
2.1 兩組氣道建立時間及自主循環(huán)恢復情況的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氣道建立時間及自主循環(huán)恢復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者CPR 不同時間PetCO2值的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PR 不同時間PetCO2 值比較 mmHg
3.1 院前急救中ILMA 提高氣道通氣質量的效果較好 目前院前急救中常采用面罩通氣法以提高氣道通氣質量,但由于面罩通氣需醫(yī)護人員用單手持續(xù)打開氣道的同時緊扣面罩,操作中往往易漏氣,通氣質量不高。應用ILMA 通氣時,由于ILMA 不必暴露聲門即可盲插,現(xiàn)場操作時不要求患者特殊體位,操作者不必一定在患者頭部上方操作,適用于狹小空間。同時,《2010AHA 心肺復蘇指南》認為PetCO2是CPR 過程中能夠評價效果和預后的有效無創(chuàng)監(jiān)測手段。本研究將ILMA應用于院前急救中,雖然與面罩通氣相比用時稍長,但隨著CPR 時間延長可顯著提高患者PetCO2水平,且氣道建立更穩(wěn)定,更容易維持,可提高院前復蘇成功率。說明院前急救中ILMA 提高氣道通氣質量的效果較好。
3.2 ILMA 的推廣與應用 在院前急救中,可根據(jù)氣道評估情況,選擇合適的氣道建立工具。對于應用面罩通氣不能獲得良好通氣的患者[3],可采用喉罩通氣。實際應用中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可單用喉罩通氣,也可用喉罩置換氣管內導管后通氣,讓患者得到快速而有效的高級氣道管理。也有研究顯示新一代雙管喉罩在急診氣道建立方面存在明顯優(yōu)勢[4-6],尤其是對肥胖、腹內壓高、有誤吸風險患者的短期氣道管理在氣管插管無法建立情況下尤為合適。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喉罩置入因需要插入導管,并用膠布固定,所以用時較面罩稍長,因此在使用時充分考慮其優(yōu)缺點,作出正確評估,發(fā)揮其易用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1]David TW,Kevin L.Cannot intubate-cannot ventilate and difficult intubation strategies:results of a Canadian national survey[J].Anesth Anzlg,2005,100:1439-1446.
[2]Lim YGS,Brimacombe JB.The proseal laryngeal mask airway is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laryngoscope guided tracheal intubation for gynaecological laparoscopy[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7,31(1):52.
[3]于布為,吳新民,左明章,等.困難氣道管理指南[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3,29(1):93-97
[4]徐繼前,陳斌.急癥氣道緊急通氣應用現(xiàn)狀[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1):289-292.
[5]王霞,李紅巖,劉超,等.急診科心肺復蘇中使用喉罩與氣管插管的急救效果比較[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3,25(4):245.
[6]左毅,胡玲.SLIPA 喉罩在急診搶救中的應用[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18):1987-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