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化龍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探討
艾化龍
目的 探討對結腸癌患者采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收集62例結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手術方法平均分為對照組(傳統(tǒng)結腸癌手術)與觀察組(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n=31),比較2組患者術后的吻合口漏、殘端腫瘤殘余發(fā)生率、局部復發(fā)率以及遠期存活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后吻合口漏和殘端腫瘤殘余發(fā)生率及局部復發(fā)率分別為0%、3.22%、6.45%,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90%、19.35%、25.8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1、2、3年存活率分別為90.32%、83.87%、74.19%,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7.74%、61.29%、48.3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結腸癌患者采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能有效降低術后的吻合口漏、殘端腫瘤殘余率,有利于減少術后局部復發(fā),且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結腸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存活率
結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1]。一旦確診,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手術是治療早期結腸癌的重要手段,傳統(tǒng)結腸癌手術雖能獲得較好的近期療效,但存在淋巴結清除數(shù)少、并發(fā)癥多及復發(fā)率高等缺陷,嚴重限制該技術的應用[2]。隨著近年來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在結腸癌臨床中逐漸應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收集江西省東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外二科于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期間收治的62例結腸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NCCN結腸癌臨床診療指南》[3]中結腸癌相關診斷標準,且經病理或組織細胞學檢查確診。根據手術方法將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n=31)。觀察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23~76歲,平均(58.67±2.25)歲。對照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20~75歲,平均(57.32±1.81)歲。納入標準:(1)經病理或細胞學確診為大腸癌者;(2)預計生存期>3個月;(3)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疾病患者;(2)合并嚴重性心、肝、腎功能不全者;(3)IV期患者。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采用仰臥位,先探查有無明顯的淋巴結轉移及腫瘤腹腔內種植轉移,并將可疑轉移組織送至冰凍保存及病理檢查。然后進行兩側結腸系膜的分離,并進行腸系膜下血管的分離,并清除血管根部中淋巴結與血管周圍的脂肪組織,同時夾閉與切斷腸系膜下血管,最后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結腸切除或斷端吻合手術[4]。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進行相應結腸的切除及清除腫瘤區(qū)域淋巴結。
1.3 觀察指標 觀察與比較2組患者術后的吻合口漏、殘端腫瘤殘余發(fā)生率和局部復發(fā)率。隨訪3年,統(tǒng)計與對比2組患者術后1、2、3年的存活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用百分值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吻合口漏和殘端腫瘤殘余發(fā)生率及局部復發(fā)率分別為0%、3.22%、6.45%,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90%、19.35%、25.8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n(%)]
2.2 2組患者1、2、3年存活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1年、2年、3年存活率分別為90.32%、83.87%、74.19%,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7.74%、61.29%、48.3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1、2、3年存活率的對比[n(%)]
結腸癌作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其早期癥狀不明顯,部分僅出現(xiàn)隱約不適、消化不良等[5]。目前,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多數(shù)認為與社會環(huán)境、生活方式及遺傳等因素有關[6]。手術根治是治療早期結腸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治療原則為原發(fā)灶大塊切除[7]。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通過對結腸鈍性游離切除,不僅容易發(fā)生吻合口漏、殘端腫瘤殘余,且局部復發(fā)率比較高,從而限制了該技術的發(fā)展。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是一種近年來逐漸應用在結腸癌臨床中的手術方法,該手術的解剖基礎為人類胚胎發(fā)育過程,在手術過程中可沿著胚胎發(fā)育層面進行結腸的銳性分離,在切除標本時可避免結腸系膜的撕裂,能很好的保留結腸系膜的完整性,避免癌細胞播散[8]。術中術者可在直視下進行結腸系膜周圍筋膜壁層及臟層間無血管部位的銳性分離,并準確辨認從腸系膜上靜脈前方經過的回結腸、右結腸靜脈,有利于且在切除時可充分暴露血管根部進行高位結扎,能有效提高淋巴結清除率,有利于降低吻合口漏、殘端腫瘤殘余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從而能起到根治的效果[9]。在手術過程中,通過將結腸系膜完整切除,能有效避免盆腔臟層筋膜及直腸系膜的損傷,且能明確淋巴清掃范圍,通過提高淋巴結清除率,而實現(xiàn)降低復發(fā)率的目的[10]。通過減少患者的手術并發(fā)癥及局部復發(fā)情況,有利于延長患者術后的存活率及改善生存質量。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吻合口漏、殘端腫瘤殘余發(fā)生率及局部復發(fā)率分別為0%、3.22%、6.4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90%、19.35%、25.81%(P<0.05);且觀察組的1、2、3年存活率分別為90.32%、83.87%、74.19%,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7.74%、61.29%、48.39%(P<0.05)。由此可見,采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能有效減少結腸癌患者術后的吻合口漏、殘端腫瘤殘余的發(fā)生,有利于降低術后局部復發(fā)率及延長生存期,值得推廣。
[1] 劉奕武,沈雄飛,程勇.結腸癌完整腸系膜切除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4):345-346.
[2] 陸學安,苗云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結腸癌手術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33):143-144.
[3] 鄭樹,黃彥欽.NCCN結腸癌臨床診療指南解讀[J].實用腫瘤雜志,2007,22(3):206-207.
[4] 劉洪成.腹腔鏡手術與常規(guī)手術治療結腸癌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4,20(10):48-49
[5] 關旭,姜爭,王貴玉,等.結腸癌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研究進展與展望[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9):787-789.
[6] 賈國梁,李國棟,房學東,等.完整結腸系膜切除在老年人結腸癌手術治療中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21(11):935-937.
[7] 劉剛.結腸癌肝轉移患者手術治療療效與分析[J].當代醫(yī)學, 2012,18(15):60-61.
[8] West NP,Kobayashi H,Takahashi K,et al.Understanding optimal colonic cancer surgery:comparison of Japanese D3 resection and European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 with central vascular ligation[J].J Clin Oncol,2012,30(15):1763-1769.
[9] 陳金元.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結腸癌的短期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4,23(1):74-76.
[10] 李福周,黃瑞記,李強周.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與傳統(tǒng)根治術治療結腸癌的效果比較[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4,32(4):505-50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4.036
江西 331800 江西省東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外二科 (艾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