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
【摘要】揉弦在小提琴表現(xiàn)技術中居于重要地位。而一門技術只有完美地與音樂作品的情感內容相結合,才是它的價值所在。本文通過對小提琴演奏家穆特、海菲茲、帕爾曼和呂思清的《流浪者之歌》演奏版本的揉音分析,進一步研究他們的揉音風格,并加以比較。
【關鍵詞】揉弦風格;情感表達;音色
中圖分類號:J61
揉弦是演奏者表達自己情感及情緒的有力手段,更是演奏者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和對音樂理解的廣闊領域,揉弦不僅是一種獨特的演奏技巧,更是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揉弦是演奏者情感的流露,能夠最直接地反映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內涵。因此,對于每一個學習小提琴的人,揉弦技術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是由西班牙小提琴作曲家薩拉薩蒂創(chuàng)作的。薩拉薩蒂本人演奏技藝精湛,音色甜美純凈,因而被后人稱為“帕格尼尼再世”。《流浪者之歌》是作曲家對吉普賽民族的性格特征的深入細致的描繪。吉普賽民族世世代代過著流浪的生活,他們寧肯整日風餐露宿,過著漂泊的日子,也不愿放棄這種世代沿襲的生活方式。作曲家將小提琴的獨特技巧與吉普賽人命運的悲劇色彩巧妙結合,向世人展現(xiàn)了一部蕩氣回腸的民族悲歌?!读骼苏咧琛肥鞘澜缧√崆倜J澜绺鲊√崆傺葑嗉揖匝葑嘣撉鷣碓忈屪约旱囊魳凤L格,展示自己的技術水平。下文對小提琴演奏家穆特、海菲茲、帕爾曼、呂思清的《流浪者之歌》演奏版本的揉弦風格進行了比較研究。
一、穆特的揉弦風格
安妮·索菲·穆特是德國小提琴演奏家。1963年6月29日出生于南德意志巴登的萊因費爾頓,作為小提琴獨奏家和室內樂音樂家,頻繁地在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巡回演出。近年來,她的演奏越來越向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其演奏風格深受各國樂迷的喜愛。
在我看來,穆特對《流浪者之歌》中的揉音技巧的處理是最到位的,最富有人性化的。她對每一個音符的演繹都盡心盡力,細致入微,將女性特有的細膩與溫柔貫穿于整部作品中,卻又不乏果斷堅決的一面。她的演奏讓我們感受到了流浪的吉普賽人對命運的控訴和無法改變命運時的無奈和痛苦,還有情感的迸發(fā)顯現(xiàn)出的樂觀向上、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
尤其是在作品開頭小提琴獨奏部分,穆特運用飽滿厚實的揉音來表現(xiàn),我們仿佛聽到的是一個流浪民族的沉重的嘆息。
而在中間慢板樂段,將流浪者的形象演繹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特別是5音上運用的細、碎、密的揉音讓聽眾不禁心頭一震,憐憫之情油然而生。可以說,穆特將自身演奏與作品的情感內涵完美結合,再現(xiàn)了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使我們從這部作品中深深體會到一個民族的特質與非凡。
此外,在作品的最后快板部分(圖1),穆特在這里運用的揉弦剛強有力,振奮人心,將吉普賽人熱情豪邁的形象充分得表現(xiàn)出來。
二、海菲茲的揉弦風格
雅莎·海菲茲是杰出的美籍俄裔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是以高度的精確和完美作為其最鮮明的藝術特征的。無論是演奏的技藝還是風格,都那么完美無瑕,堪稱一代琴圣。
海菲茲雖然在揉弦情感處理方面沒有穆特的細致入微,面面俱到,但他的揉音比穆特更富有層次感,立體感,在揉音的方式方法上更富多樣化和色彩化。如在中間慢板部分:
他對這幾個7音的處理很有層次性和變化性,對于連續(xù)出現(xiàn)的同一個音在未變換指法的情況下要做出層次性的變化必須借助于揉音技術,這對演奏者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需要演奏者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揉音的幅度和頻率。只有拿捏適當,才能表現(xiàn)出層層遞進的感覺。海菲茨在這里表現(xiàn)得很到位,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海菲茲對揉音的音量、音色的駕馭能力也非同一般。在第三部分,海菲茲將音色控制得極為黯淡柔和,展現(xiàn)了他音樂性格中陰柔的一面。
三、帕爾曼的操弦風格
伊沙克·帕爾曼,1945年8月31日生于以色列特拉維夫,他的雙腿因小兒麻痹癥癱瘓,但這并沒有阻止他熱愛音樂的腳步,經(jīng)過自身的不懈的努力,他成功地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辦了獨奏音樂會。并多次參加電影配樂工作,展現(xiàn)了豐富的個人內涵。
帕爾曼是一個溫情的小提琴演奏家。他的琴聲無比溫暖,仿佛早晨明媚的陽光般柔和。給我印象最為深該的是他演奏的《辛德勒的名單》,他以絕美動人的音色給我們講述了二戰(zhàn)時期發(fā)生在猶太民族身上的不堪回首的歷史往事。這首作品基調悲傷絕望,然而讓我感受到的是對生的渴求,對生命的禮贊,透露出對生活的堅定信念。同樣,在《流浪者之歌》中,帕爾曼帶給我們的仍是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或許與他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有很大關系。帕爾曼在《流浪者之歌》中揉音較之穆特、海菲茲更加柔和動人,充滿魅力,賦予聽眾更寬廣的想像空間。
四、呂思清的操弦風格
呂思清,當代中國小提琴演奏家,是第一位獲得國際小提琴藝術最高獎
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的東方人。
我認為呂思清在揉音方面較之以上三位大師,更顯秀麗、質樸。身為中國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在演奏中顯現(xiàn)出來的更多的是含蓄、樸實與深沉。這顯然與他置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氛圍是分不開的。在他的演奏作品中,我們感受到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氣息、審美情趣是濃烈的。由此可見,不同地域的傳統(tǒng)文化、審美觀念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他的演奏家們,為他們的演奏刻上了民族情結的烙印。通過對不同國家的演奏家的表演風格的研究,也使我們對他們所處的時代、民族有了大致了解。
另外,在呂思清的《流浪者之歌》中,他的揉音音色細膩溫柔.但又不乏陽剛之氣,將吉普賽民族悲壯的一面與陰郁的一面拿捏地恰到好處。他所演奏的版本同樣帶給人無限的對流浪者命運的遐想。
綜上所述,揉音技術在小提琴表演實踐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音樂作品情感抒發(fā)方面,揉音技術是其他技巧所不可替代的??梢哉f,揉音技術的歌唱性的聲音效果賦予了小提琴獨特的音色魅力。本文希望通過對《流浪者之歌》中揉音技巧的情感分析,使廣大小提琴演奏者不僅注重技巧的學習,還要將技巧與音樂作品緊密結合,以賦予作品全新的內涵與生命。
參考文獻:
[1]張志軍.中外音樂名作欣賞[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牟(100).
[2]王勝昌,李寶形.中外名曲賞析[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68).
[3]于培杰,張榮明.藝術鑒賞[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