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素英
腦梗死急性期血清膽紅素、血尿酸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分析
藺素英
目的探討腦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膽紅素、血尿酸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方法選取194例腦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據(jù)頸動脈彩超檢查結果將其分為動脈粥樣硬化組(134例)和非動脈粥樣硬化組(60例),再根據(jù)頸動脈狹窄程度將134例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分為輕度狹窄75例、中度狹窄30例、重度狹窄29例,比較各組血清膽紅素、血尿酸水平。結果與非動脈粥樣硬化組比較,動脈粥樣硬化組患者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均明顯下降,血尿酸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輕度狹窄組、中度狹窄組、重度狹窄組患者比較,狹窄程度越嚴重,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明顯下降,血尿酸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一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與狹窄程度呈負相關,血尿酸水平與狹窄程度呈正相關。結論腦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降低、血尿酸水平明顯升高,且血清膽紅素、尿酸水平與頸動脈狹窄程度呈明顯相關性。
腦梗死;膽紅素;尿酸;動脈粥樣硬化
腦梗死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常見疾病,也是成年人致殘的常見原因之一。頸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死發(fā)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礎,探尋頸動脈發(fā)生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有助于腦梗死的早期篩查和診斷,并早期給予治療措施、改善疾病預后。血清膽紅素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物質,而血尿酸則是腦梗死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討腦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膽紅素、血尿酸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11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194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結合臨床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且取得家屬知情同意。根據(jù)頸動脈彩超檢查結果將其分為動脈粥樣硬化組(134例)和非動脈粥樣硬化組(60例),動脈粥樣硬化組男83例,女51例,年齡61.85歲± 7.64歲;非動脈粥樣硬化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60.31歲±7.47歲。進一步根據(jù)頸動脈彩超對頸動脈狹窄情況分為輕度狹窄組(0~50%)、中度狹窄組(51%~70%)和重度狹窄組(71%~100%)。輕度狹窄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齡61.55歲±7.15歲;中度狹窄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62.19歲±7.62歲;重度狹窄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齡61.95歲±7.69歲。各組患者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材料和儀器 常規(guī)耗材、試劑購于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自動化學分析儀為德國羅氏公司的PPE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
1.3 方法
1.3.1 樣本采集方法 所有患者于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2 mL~3 mL,于常溫、3 500 r/min離心5 min,取血清檢測。
1.3.2 血清學指標檢測方法 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尿酸水平檢測采用比色法,間接膽紅素=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軟件錄入和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3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一元線性回歸,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動脈粥樣硬化組和非動脈粥樣硬化組患者的血清學指標比較 動脈粥樣硬化組患者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低于非動脈粥樣硬化組,血尿酸水平高于非動脈粥樣硬化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動脈粥樣硬化組和非動脈粥樣硬化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s) μmol/L
表1 動脈粥樣硬化組和非動脈粥樣硬化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比較(±s) μmol/L
組別n 總膽紅素間接膽紅素___________直接膽紅素尿酸動脈粥樣硬化組13410.40±1.958.45±1.361.95±0.25352.62±52.45 _非動脈粥樣硬化組__________________60______________14.83±2.3711.79±1.953.04±0.42257.42±41.92 t值5.1945.9967.2945.286 ______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05<0.05<0.05<0.05
2.2不同狹窄程度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血清學指標比較 輕度狹窄組、中度狹窄組、重度狹窄組患者的血清學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狹窄程度越嚴重,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明顯下降,血尿酸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狹窄程度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血清學指標比較(±s) μmol/L
表2 不同狹窄程度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血清學指標比較(±s) μmol/L
_組別n 總膽紅素____________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尿酸輕度狹窄組7513.15±2.369.94±1.282.48±0.42316.58±40.96中度狹窄組3012.07±1.898.42±1.061.91±0.22360.78±48.15 _重度狹窄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_______________8.57±0.977.13±0.941.35±0.18428.95±59.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F值7.28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4846.9856.032
2.3 狹窄程度與血清學指標的相關性 經(jīng)一元線性回歸可知,血總膽紅素(r2=0.769,P<0.05)、直接膽紅素(r2=0.9752,P<0.05)、間接膽紅素(r2= 0.960 5,P<0.05)水平與狹窄程度呈負相關,血尿酸水平與狹窄程度呈正相關(r2=0.896 4,P<0.05),回歸方程分別為y=-0.067 4x+15.299;y=-0.044 6 x+11.166;y=-0.0178x+2.9776;y=1.7198± 265.76。
腦梗死為臨床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急癥,占腦卒中的70%左右,該病病情兇猛、進展迅速,已經(jīng)成為成年致殘的第一位原因,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雖然通過溶栓治療和介入治療能夠在發(fā)病后的短時間內使缺血的腦組織獲得再灌注,避免神經(jīng)功能的持續(xù)性損害,但是由于神經(jīng)細胞對于缺氧的耐受能力極差,在經(jīng)歷了發(fā)病、護送、救治的過程,已有部分神經(jīng)細胞發(fā)生了不可逆的損害,并在治療后遺留神經(jīng)功能障礙。這就要求采取必要的手段早期發(fā)現(xiàn)疾病并給予治療措施,預防疾病發(fā)展為腦梗死[1]。在臨床實踐中,判斷腦梗死患者病情最常用方法是神經(jīng)功能量表,但評估結果會受到患者主觀認識的影響,而血清學指標檢測具有客觀性好、可重復性好的優(yōu)勢,臨床學者也致力于探尋能夠早期反映腦梗死病情的血清學指標。
膽紅素是血紅素的降解產(chǎn)物,紅細胞衰老后被單核吞噬系統(tǒng)裂解,胞內釋放出的膽紅素在酶解作用下形成膽紅素。膽紅素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物質,目前的研究認為膽紅素通過以下兩方面發(fā)揮抗氧化作用[2]:①膽紅素分子本身屬于脂溶性抗氧化劑,可以清除體內的氧自由基、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飾作用,進而保護血管內皮的正常功能;③在血管內皮的炎癥反應中,膽紅素能夠通過抑制補體來清除炎癥反應,防止或緩解動脈粥樣硬化。張瑩等[3]的研究認為,血清總膽紅素水平每升高1.71μmol/L,腦梗死的發(fā)病率降低9%。本研究通過分析腦梗死患者的血清膽紅素水平可知,動脈粥樣硬化組患者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均明顯下降,且狹窄程度越嚴重膽紅素水平越低。血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chǎn)物,是由黃嘌呤、次黃嘌呤在黃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合成,當體內嘌呤代謝紊亂時可發(fā)生高尿酸血癥。近年來的研究認為,高尿酸血癥是腦梗死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尿酸水平持續(xù)升高可造成頸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性質改變[4]。尿酸主要通過以下方面參與腦梗死發(fā)生的病理生理過程[5]:①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RAS)系統(tǒng)、下調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達,導致內皮功能損傷、局部斑塊沉積;②誘導局部炎癥因子的產(chǎn)生和募集,導致斑塊性質改變;③促進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血小板聚集,加速局部血栓形成。本研究通過分析腦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可知,動脈粥樣硬化組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非動脈粥樣硬化組,且狹窄程度越嚴重、膽紅素水平越低。根據(jù)以上血清學指標的分析可知,腦梗死患者體內血尿酸和膽紅素水平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血尿酸水平升高則可加速頸動脈和顱內血管的脂質沉積過程,動脈內膜粥樣斑塊形成、大量炎癥因子聚集;血清膽紅素水平不足可導致體內抗氧化能力減弱,無法維持血管內皮的正常功能和清除局部滲出的炎癥因子[6]。以上兩方面共同作用,可導致腦梗死病情發(fā)展、加重血管狹窄程度。在本研究中,為了進一步明確血尿酸、膽紅素水平與腦血管狹窄程度的關系,進行了一元線性回歸,由結果可知:血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水平與狹窄程度呈負相關,血尿酸水平與狹窄程度呈正相關。這就說明血尿酸、膽紅素水平與狹窄程度有關,膽紅素含量越低、血尿酸含量越高,狹窄程度越重。
綜上所述,腦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膽紅素水平明顯降低、血尿酸水平明顯升高,且血清膽紅素、尿酸水平與頸動脈狹窄程度呈明顯相關性。
[1]孫靜,姚源蓉,程焱.腦梗死急性期相關生化指標與早期臨床轉歸的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4,30(3):393-396.
[2]王鶇霖.腦梗死患者血清膽紅素含量與顱內動脈狹窄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5):756-759.
[3]張瑩,王世民,李效蘭.腦梗死患者血清膽紅素及尿酸濃度的臨床研究[J].天津醫(yī)藥,2012,40(10):1056-1057.
[4]陳春暖,蔡若蔚,柳舜蘭,等.血尿酸濃度與腦梗死頸動脈病變的相關性研究[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4,31(2):161-162.
[5]尹占霞,趙丹陽.血尿酸與急性腦梗死相關性研究——3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相關因素分析[J].軍事醫(yī)學,2011,35(6):461-463.
[6]蘇江利,劉玉夏,章勇,等.血清膽紅素和P選擇素在老年腦梗死患者中的動態(tài)變化及意義[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 16(8):826-829.
R743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6.050
1672-1349(2015)06-0835-02
2015-01-05)
(本文編輯郭懷印)
山西陽泉煤業(yè)集團總醫(yī)院(山西陽泉045000),E-mail:LV-zhi b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