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英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是為了讓學生從小學習表達的方式、思考表達的流程,逐步形成自己的表達方式。因此,學生的語用意識的培養(yǎng)是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明確所教課文導讀的目的,需要達到的效果;在課堂上有計劃地進行引導教學,并結合課堂學生的具體情況,設置課后的練筆,將語用意識滲透到整個教學中。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學語文;語用意識
語用意識不僅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夠得到提高。其實,語用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自覺關注語言文字的意識,從而引導學生了解表達的形式和方法,對表達的流程進行思考,指導能夠掌握表達的內容,獲得自己的表達方式和表達能力。
接下來,筆者將結合《日月潭》一文的教學,在這里淺談小學生語用意識的啟蒙教育中自己的幾個觀點。
一、課前準備,關注語用
在課前準備的時候,我們需要找準課文的關注點,架構出課堂上的重點目標,并針對課堂教學預設一些可能用到的問題等。具體如下:
(一)找準關注點進行解讀
在小學低段語文中,文本中所蘊含的語文知識是必須由老師去尋找和解讀出來的,畢竟那時候的小學生在文本的理解和解讀上有著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的引導尤為重要。
所以,在課前準備的時候,教師應該充分去閱讀文本,由表及里地找出文本的重點內容,分析和處理好文本中的語言點,力求在課堂教學中達到最佳的效果。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在文本中有這樣一句話“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是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比绱撕唵蔚囊痪湓挘瑓s用形象貼切的比喻形容了日月潭的形態(tài),引發(fā)人們的遐想。同時,這句話中,“圓圓的”“太陽”“彎彎的”“月亮”這些詞語是那么的鮮活,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那樣的神奇而生動。而我們可以抓住這個點,引導學生反復吟誦來體會詞語中的意蘊,不僅積累了學生的語言元素,同時還可以勾起學生對日月潭的想象,從而更好地學習課文。
因此,文本的解讀在前期的準備中尤為重要,只有教師真正地解讀清楚了文本中的隱藏知識,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更好地對他們的語用意識進行啟蒙教育。
(二)架構課堂目標
目標架構中最重要的便是要能夠仔細地閱讀文本,只有對文本的內容有了足夠的了解,才能夠找準目標并進行架構。
首先,讓我們來仔細地閱讀《日月潭》一文,在閱讀之后,我們將從識字、朗讀、體會多個方面來確定最終的目標。
1.識字
在文本中,我們將會遇到“朦朧”等9個生字生詞,那么,目標之一便是讓學生認識這些字;接著便是教學生寫字,在書寫的時候,要留意“茂”“約”等12個生字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就是“風光秀麗”等12個四字詞語,需要讓學生記住,從而積少成多。
2.朗讀
朗讀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只有引導學生投入自己的感情,有感情地去讀,讀出自己的向往之情,將文章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下來,才能更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意圖,才能更好地學習作者用詞造句的手法。
3.體會
引導學生通過前邊的朗讀,用心去體會日月潭的美景,激發(fā)自己的喜愛之情,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熱愛。
通過幾個方面來確定教學目標,不僅引導學生關注了字形字體,而且也強調了書寫時需要注意的事情,積累了新學習的詞語,同時還引導學生注意了用詞以及文本整個的內容,最后,還關注了學生進行朗讀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激發(fā)他們的感情
變化。
(三)預設教學中的思考點
教學預設是教師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積累,培養(yǎng)的對教學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現(xiàn)象的預想和解決辦法的預定。對于一個有經(jīng)驗的教師來說,在預設中會更多地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的身上,要考慮到學生在面對文本的時候,能夠達到的認知狀態(tài)以及情感變化的情況,同時也要兼顧學生的語用意識的培養(yǎng)。在此我進行了如下兩點預設:
1.讀字詞
提出閱讀的要求,在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的時候,借助拼音來讀準字音,從而讀通句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自己喜歡的生字生詞可以做上自己喜歡的記號,方便以后的記憶。
教師找出文中的生字生詞,在學生自己讀完一遍課文之后,出示這些詞語,讓學生讀出詞語,并記住這些詞語。
由于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比較大,而且對詞語的理解有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可以制作各種圖片,利用圖片引導學生認識、理解、記住那些四字詞語。
2.讀文本
將學生進行分組,比如四個人一個小組,然后進行小組的合作。在前邊學生已經(jīng)朗讀過一遍課文的基礎上,在小組中討論,每位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部分。接著引導學生理解“彎彎的”“圓圓的”等詞語,并在小組內合作進行配圖,接著再帶領學生學習三四段的時候,引導他們熟悉“隱隱約約”“朦朧”“仙境”等詞語的妙處以及詞語的意義。并且指導他們學習對不同的美、不同的意境用不同的語氣來表達。
無論什么時候,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一件事情有了興趣,才能在后期的學習或是處理中達到最好的效果。同樣的,利用聽、說、讀等不同的感官刺激來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讓學生在獲得樂趣的同時獲得知識、啟蒙語用的最好辦法。
二、課堂教學,凸顯語用
在做好了課前的準備之后,便需要在教學中通過點點滴滴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意識。
(一)聽說讀寫中的語用
我們教材的每個單元都編排有這個單元學習中需要注意的聽說讀寫相關的內容,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注意聽說讀寫以外,又該如何巧妙地將其結合起來,達到最佳的效果呢?
首先,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聽說讀寫的機會,比如在課堂預設中設置聽說讀寫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除了設置以小組為單位的聽說讀寫,同時也要設置以個人為單位的聽說讀寫活動,做到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培養(yǎng)其聽說讀寫的能力。endprint
其次,要留意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方法,前期的時候應該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指導,引導他們進行聽說讀寫,從而學習聽說讀寫的方法,避免在前期的時候,沒有目的性地盲目學習。在后期學生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的時候,教師便只需要進行觀察和引導,在必要的時候進行指導便可以了。
(二)利用積累提升語用
每個單元不僅編排了一個單元字詞的聽說讀寫上需要注意的內容,同時也編排了一個單元的基本教學安排。那么教師便可以利用這些教學安排,更有目的性地去計劃自己的教學。
我們知道要想學好語文,字詞的積累是很關鍵的,另一方面,便是學生對文章的感悟了。感悟教師只是引導,需要學生真正地融入課文之中才行;而字詞的積累,便需要教師在課前設計好一節(jié)課需要記住的最基本的字詞,還需要考慮該如何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記憶字詞。
這時候,反復的閱讀和抄寫便是方法之一,閱讀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記憶文本,當學生對文本形成了自己的意識的時候,讓他們反復地抄寫,仔細地觀察文本中的每個字詞、每句話,尤其是讀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時候就更容易被記住,當然,抄寫記住的不僅僅是讀音了,還有字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實現(xiàn)了字詞的積累,同時也能夠更好地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所在,學習其中的表達方法。
接下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讓學生能夠高效地進行積累。語文教學中,對于課文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知道,理解是最好的記憶方法。因此,在學習中,應該將積累和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且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里進行滲透,進行反復的螺旋式教學。
三、課后練筆,滲透語用
除了課堂上的聽說讀寫以外,我們還需要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寫話要求,來引導學生鍛煉他們寫話的能力。教師可以在文本的講解結束之后,以文本為基礎,以提升學生的語用意識為目的,設置一些小的練筆,并利用鼓勵等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寫小練筆的熱情,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一)讀課文寫詞語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些可以引發(fā)人遐想的詞語或句子,那么在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散思維,說出自己所想,寫出自己所想。
比如,在《日月潭》一文中,有這樣的句子“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那么那些中外游客會如何評價日月潭呢?首先,學生會說“游客會夸日月潭”;接著,引導學生去思考在夸的時候是帶著怎樣的感情,學生說出了“高興的”“激動的”等詞語;從簡單的詞語入手,讓學生想出一些夸日月潭的詞語。最后,就是引導學生將前邊所說的用一句完整的話組合起來,其他學生可以評一評、議一議回答問題的學生所說的完整的話是否存在問題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僅提升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反應能力,同時也讓原本不算生動的詞語教活了,讓學生學得更有興趣。
(二)畫景色,寫感受
對于小學生來說,用簡單的畫來表達心中所想所感,是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小孩子不懂得太多的語言文字,對于他們來說,畫畫便是無聲的文字,是表達他們的感受的最好方式。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便可以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將課文中的內容畫出來或者是將課文中沒有的內容畫出來,讓他們用自己的畫來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依舊以《日月潭》為例,在這篇文章中,有著很多描述美景的句子,比如這句“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現(xiàn)在眼前……”在這段文字中,寫到了清晨和中午的日月潭的美景,但是并沒有描寫晚上的景色,這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想象傍晚的日月潭的景色是什么樣子的。比如,讓學生依據(jù)自己的想象畫出傍晚的美景,或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討論傍晚的美景之后共同完成,還可以讓學生在作品展示之后添加自己新的想法等。當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畫畫并完成了之后,便可以引導學生依據(jù)圖畫來進行續(xù)寫了。
雖然說,語用意識是一個人主動地、自覺地表達自己的方式,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一切都處于懵懂狀態(tài),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很難在初期的時候,很快打開語用意識的大門,也就是說,教師的啟蒙是很重要的,只有教師在初期的時候進行引導、規(guī)劃,才能為學生后期的學習打好基礎,提升自我。
參考文獻:
[1]陸紅.第一學段仿寫練習策略探尋[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0(02).
[2]曲衛(wèi)國.語用學的多層面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9.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