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紅
近些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我國的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學困生群體逐漸增多,其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中職學生中大多是學困生,因此,如何解決學困生的現(xiàn)狀,提升中職教育教學質量就成了當前諸多中職老師共同探討的重要課題,我結合多年工作經(jīng)驗, 就語文學困生學習障礙的形成,分析了學困生的現(xiàn)狀,并提出了應對策略。
一、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個人因素
1、學困生很多是“困”在行為習慣上,不良的行為習慣導致他們學習上的落后狀態(tài),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上進心。大多數(shù)學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能專心聽講,甚至違反紀律,學習不能持之以恒,作業(yè)好拖拉,平時貪玩,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自卑心理嚴重,缺乏自信心??荚噷铱紝覕?,長期處于班級的“底層”,內心深處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學習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導致對學好語文缺乏自信心。
3、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學困生往往是課前不預習;課堂上也不會及時做筆記或在課本里作注釋;課后則不知道去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再加上課外也不愛閱讀,閱讀量少之又少。長此下去,語文學習越發(fā)困難。
(二)環(huán)境因素
1、社會的因素。社會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在這個游戲、網(wǎng)絡盛行的時代,它們給人們帶來了快樂和便捷,同時也對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產(chǎn)生了不良的影響,使其沉迷,造成學生厭學、棄學等。
2、家庭因素。父母離異或外出打工,由其爺爺奶奶進行隔代教育,長期在缺少父愛、母愛的環(huán)境下成長,加之爺爺奶奶只知溺愛,不知關心其學習,造成他們學習日趨地困難。有的雖父母都在家,但文化程度低,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方式粗暴簡單對其子女在教育管理上方法欠妥,致使這些孩子產(chǎn)生學習困難。
二、轉化的策略及建議
1、學困生教學觀念的轉變、師生關系的建構。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學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理智、情感、行為諸方面進行動態(tài)的人際交往過程,建立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是教學成功的保證。而教師與后進生的關系尤為重要,一位耐心體貼、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教師,肯定為后進生所尊敬;而尊敬老師的后進生往往又會順應老師的期望,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學習。同時,教師要聚焦課堂,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做到:課前,教師進行分層備課,學困生轉化有的放矢;
課中,教師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課后,教師精心設計作業(yè),加強輔導,提高學困生學習成績。
2、學困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培養(yǎng)。
教師的心目中要有學困生,但我們絕不能把他們當成是學困生,特別是不能把們他當成是永久的學困生。針對學困生,我們要做到:“挖掘閃光點,扶持起步點,把握轉折點,促進飛躍點”,要向學困生多提供成功的經(jīng)驗,讓學困生多體會學習的價值,多品嘗學習成功的喜悅;尊重學困生的人格,減少學困生學習的挫折次數(shù),以此來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自信心。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自覺的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使學困生轉化為合格生甚至優(yōu)秀生。我們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困生創(chuàng)造展示個性的舞臺。如:開展經(jīng)典誦讀暨美文誦讀比賽、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講故事、征文比賽、書信征文比賽、“在黨的陽光下”集郵知識演講比賽、 “迎國慶”書畫大賽、陽光體育廣播操比賽、眼保健操比賽、兵乓球比賽、納涼晚會節(jié)目表演等活動。在這些舞臺中讓學困生展示自我,使學困生捕捉到自己的“閃光點”,體驗、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變得更自信、自立、自強,從而發(fā)掘自己的潛力,促進自我覺醒、自我輔導、自我發(fā)展。
3、學困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抓住教育契機,培養(yǎng)學困生的良好習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睂W困生內心世界的偏常,心理素質不好,學習行為習慣差,是造成學困生學習成績差的內在因素。因此,在學困生的身邊樹立榜樣,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來改變他們原有的不良習慣;針對不同的學困生以不同的思想教育來影響他們,使他們樹立自信、自立、自強的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我們在教學和研究工作中著重解決的重要問題。
4、學困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對于學困生來說,在學習中好的學習方法相對缺失,對學習方法的探求也同樣缺失,如果教師不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調動他們探求學法的積極性,長期以往必定影響他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及學習成績的提高。針對學科及不同學困生的特點,研究人員應當因材施教、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對他們要有信心和耐心,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條件,參與更多實踐。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變課后輔導為課前指導、課內點撥、課后補差等方法。從而使他們按照老師的指導,掌握適合自己特點的科學學習方法,借助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夯實“終身學習”的基礎,更有效地做到成功地轉化。
5.更新家長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我們充分利用網(wǎng)絡宣傳陣地,向家長傳遞最新的家教理念。通過家長會,促進家長之間的交流互動。通過訪談家長及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家教中的新問題,與家長共同探討新對策,從理論上、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我們還利用“校訊通”,實現(xiàn)與家長之間即時的信息交流,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家?;拥碾p向性,使學困生轉化工作得到了家長的積極配合。
要想完全消除學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據(jù)不同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確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縮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轉化和預防是完全有可能的。我們的教育教學的實踐及學困生研究的階段性科研成果表明,只有把好學困生的脈,才能對癥下藥,有效地調動學困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增強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們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讓每個學生在他的求知空間里得到和諧、健康、全面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