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 ?要】教師與學生是一個分不開的集合體,沒有學生,教師也難稱其為教師,當然,沒有教師,學生個人也難以自學成才,在求學問道的路上,師生合力才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而當下,在面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的教師又應當如何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以便于為學生的學習和個人發(fā)展提供更有益的幫襯呢?對此,筆者有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教師 ?學生 ?綜合素質(zhì)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36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學校教育教學為社會提供著源源不斷地人才支持,而人才的培養(yǎng),又往往與教師的培養(yǎng)策略息息相關。相比之下,庸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與綜合能力比較高的教師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必然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雖然教師不是絕對學生命運的最重要的因素,但一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所謂“師傅領進門,成才在個人”,如果教師在最初的階段,沒有給學生指出一條比較正確的道路,沒有給學生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基礎,那么,學生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上,要走的彎路必然會非常多。因此,針對教育這個大問題,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出更加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學生,我們一定要注重加強對教師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只有在教師個人素質(zhì)得到提升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更有針對性,更有策略地助力學生在求學道路上少走彎路,繼而更好地更高效地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最終為社會所需要。
那么,我們應當從哪些方面著手,促使教師們的綜合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呢?接下來,筆者就與大家一同來探究一下這個話題。
首先,加強對教師群體的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技能的培訓工作,是提升教師個人素質(zhì)的有效方法,與時俱進是教育教學能夠不斷提升的關鍵所在。在新課改的教學新形勢下,學校除了要及時地根據(jù)教育部門出臺的教學改革策略,制定自身的教學策略之外,還要及時審時度勢,對教師群體進行及時的培訓工作,這一策略的關鍵點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通過對教師的培訓,可以及時地組織教師們對當下新實行的教學改革策略有一個更為全面的理解,從而對新課改這個新的概念有一個更為準確而到位的詮釋和理解。
第二,通過對教師這個群體的培訓,教師可以對自身的教學策略進行及時的反思和總結(jié),從而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提供最新的參考依據(jù),為學生制定出更合時宜,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新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第三,對教師進行專業(yè)的培訓,對于學??傮w教學實力的提升也是很有幫助的。通過對教師的專業(yè)化培訓,不僅可以使得教師的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同時,也可以促使學校的教學總水平有所提升,對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大局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對教師進行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化教學等方面的培訓工作,于學校、教師和學生來講,都是非常有利的。
當然,說到提升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和專業(yè)化教學水平,實質(zhì)上包含很多方面的內(nèi)容,如教師的個人著裝是否要更加得體;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否要及時地改善;教師的課堂互動形式是否要及時地改進;教師與學生相處及其對學生評價的原則是否要進行改善等等方面。
要想使得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職業(yè)素養(yǎng)有所提升,這些方面都是需要考慮在內(nèi)的基本內(nèi)容,也是需要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內(nèi)容。
其次,加強對教師個人階段性教學監(jiān)測和檢查工作的力度,使得教師能夠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質(zhì)量,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業(yè)績,也是能夠促使教師綜合素質(zhì)提升的有效策略。沒有壓力就難有動力,面對新課改的教學新形勢,我們要想使得學校教師的教學策略能夠真正對學生的學習有所幫助,助力學校的教學水平獲得提升,那么,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對教師個人教學水平的檢查和檢測力度就是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
在這種形式下,教師才能及時地變壓力為動力。為了使得自身的教學水平能夠在眾多同事中取得優(yōu)秀,他們必然會在教學中多下工夫,為使得自身的教學水平有所提升而不懈的奮斗。這種方式對于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提升,特別是教學水平來講,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定期通過聽課、講課比賽、筆試考查等相關形式,對教師近期的教學情況進行摸底和檢查,在這種情境下,教師就會自覺地在平時的教學和備課工作中,有意識地對自己嚴格要求,從而使得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促使教師的個人能力不斷提升。
再次,開展教職工教學競技活動,為教師們提供互相競爭和相互交流的平臺,也是一種能夠促使教師個人綜合素質(zhì)提升,提高個人教學業(yè)績的好方法。競爭與合作是我們在教學中經(jīng)常用到的方式,為了更加有力地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我們可以采取教學競賽和個人特長競賽等形式,對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檢查和督促,從而使得教師能夠在不斷嚴格要求自身的基礎上,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就拿語文教學來講,一般的教師可能只是照本宣科的給學生講解生字詞、講解文本大意和中心思想,讓學生背誦經(jīng)典段落等形式,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如果我們能夠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一定的要求,組織的活動能夠吸引教師的興趣,那么,他們必然會積極的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改善,力爭以多樣化而豐富的形式開展好每一次的課堂授課,真正使得學生能夠在愉悅而享受的氛圍中學習到新鮮的知識。
最后,建立更為標準而積極的職稱和獎勵機制,促使教師更加自覺地提高個人的教學能力,從而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這也是一種能夠有效提升教師教學綜合素質(zhì),助力教師教學水平得以提升的關鍵。
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對教師的教學嚴格要求,而沒有相應的獎勵機制作為支撐,那么,教師在長期的壓制下,也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學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不滿和抗議。如果,我們能夠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鼓勵教師自覺地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以便于更好地適應于學校教學的需求,那么,這種形式才是最恰而且持久的。
比如說,對于今年業(yè)務能力最強,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我們可以給予最多的年終獎勵,并優(yōu)先考慮為其提升職稱,在這種獎勵機制的鼓舞下,教師怎能不積極地加強和完善自身的教學能力呢?因此,如何積極地實施針對教師的管理工作是提升教師綜合能力的關鍵所在。
路漫漫其修遠兮,作為教師而言,只有一如既往地對自己嚴格要求,才能使得自身的綜合能力始終保持領先。而作為學校來講,有效地鼓勵和管理機制,才是更有效地助力教師提升個人綜合素質(zhì)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