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春秋戰(zhàn)國“稱王”、“稱帝”與封建君主專制的過渡

2015-07-05 02:25:01燕國華胡德富
2015年52期
關鍵詞:稱帝帝制

燕國華 胡德富

摘要:周室東遷以來,春秋戰(zhàn)功時代,被孔子稱之為“禮崩樂壞”之時代,各諸侯國無視天子,紛紛逐鹿中原,稱王、稱帝。這時期正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有“王制”向“帝制”的過渡時期。這時一系列活動使“王制”一步步的削落,而“帝制”則逐漸加強。

關鍵詞:稱王;稱帝;王制;帝制

依照恩格斯關于國家政體、國家結(jié)構(gòu)及各種相關的制度,中國古代君主制度可以大致分為前后兩個歷史類型。一為君主制度原生形成,亦可稱之為“宗法等級式君主政體”。夏、商、周的國家形態(tài)屬于此類。二為中國君主制度的發(fā)展形態(tài),亦可稱之為“中央集權式君主政體”。秦漢以降的國家形態(tài)屬于后者。此二類君主政體有各自的歷史發(fā)展過程。

作為守法等級式君主政體的成熟形態(tài),西周政治制度及相應的社會體系最具典型意義;作為中央集權君主政體的成熟形態(tài),唐宋政治制度的社會體系最具有典型意義。在此二種君主政體中有一種過渡式混合類型——即春秋戰(zhàn)國時的國家形態(tài)。這種君主制度的歷史類型的演變有其一定漫長的過程,其“君主”的政治內(nèi)容和文化意蘊也有一個歷史過程。(為方便敘述明了,此二種政體下文直接用“王制”以代替西周宗法等級式君主政體;“帝制”以代替中央集權式君主政體。)

如果按照國家三要素說(即:人口、領土、權威)來考察判斷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無疑夏、商、周的國家結(jié)構(gòu)中,明顯地存在中央王朝與地方王國兩個不同級別的具有國家或準國家性質(zhì)的政權及君主。估且稱之為“大邦”與“小邦”或“大邦君”與“小邦君”。在方國下常常還存在著更低一級的具有類國家屬性的政治共同體,即屬國、附庸和封邑。中央王朝的都邑叫做“天邑商”或“宗周”,而各封建邦國亦稱“國”,最次等的封邑稱為“家”。這種天下——國——家,天子——諸侯——大夫,形成金字塔式的多層次不同等級的“國家”。這種固定的政治體系為基礎的國家,正是夏、商、周三代的守法等級式君主政體。以西周為例,周王是“天下”之“天子”、“天王”、“元首”、“王”,又是各封建諸侯王國的共主。各諸侯國幾乎都是獨立的王國。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薄ⅰ疤鞜o二日,土無二王?!边@種認識一直為周朝所普遍認同,但與此同時,主人的主人不是我的主人,君主之君主非我之君主。亦是一種普遍政治意識。

而在周室東遷以來,春秋戰(zhàn)國時代,被孔子稱之為“禮崩樂壞”之時代,各諸侯國無視天子,紛紛逐鹿中原,稱王、稱帝。這時期正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是“王制”向“帝制”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無數(shù)的征伐、兼并戰(zhàn)爭使“王制”一步步的削落,而“帝制”則逐漸露出端倪。

一、楚莊王問鼎

楚國在周朝建立初期一直是被視為“蠻夷”,子爵。公侯伯子男,如此低的爵位與楚國日益強盛的國勢是不對稱的。在得不到周天子的“禮遇”情況下,楚國只好自求。于是楚國國君便堂而皇之地自己稱起“王”來。春秋時期楚莊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威逼周朝天下之勢。公元前六O六年,楚莊王熊旅借伐陸渾之戎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首府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王孫滿委婉地說:“在德不在鼎?!背f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國折下戟鉤的鋒刃,足以鑄成九鼎?!泵鎸π垡暠狈降那f王,善辯的王孫滿先繞開莊王的話鋒,大談九鼎制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jīng)過,最后才說:“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p>

二、魏惠王稱王

魏國靠法家李悝變法,在各諸侯國中首先獲得強勢,搶得先機。亦首先覬覦“王位”。于公元前三三九年稱王。魏惠王召集逢澤之會,由宋、衛(wèi)、鄒、魯?shù)葒鴩扒毓由俟賮韰⒓訒恕4舜螘伺c稱王,開了戰(zhàn)國新紀元。為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的加快拉開了序幕,同時,周天子也一降與之并列,撕去了“天下共同”最后的遮羞布。也為后繼者紛紛稱王、稱帝鋪下路徑。

雖然,此次魏國依靠國勢稱王成功,但由于各國對魏國此舉公然挑戰(zhàn)“周天子”的地位而不滿。所以,不久后魏國的稱王遭到了齊、楚、趙、秦等諸國的報復。經(jīng)過幾次交手,魏王的氣焰被眾諸侯國之打壓。于是開啟了新的一輪稱王運動。

三、齊、魏“徐州相王”

如前文,魏國在秦、齊、趙、楚等國的四面進攻下,數(shù)次失敗,國力大降,不斷遭到慘敗。因而于公元前三三六年,魏惠王不得不采用相國惠施“以魏合于齊楚以按后”的建議。魏、韓二君會齊威王于東阿南,次年又會于鄄。魏、韓二君都戴著布冠,變服折節(jié)朝見齊威王。公元前三三四年,魏惠王又率領韓昭侯等,至齊之徐州朝見齊威王,并且尊齊威王為王,同時齊威王也承認魏惠王的王號。即所謂“會徐州相王”。

齊、魏二大國在“徐州相王”,使“周天子”的共主地位再次動搖。此行為又為他國所不能容忍。于是各國競相加入稱王運動。

四、秦惠文君稱王

公元前三二六年秦“初臘,會龍門?!边@年秦開始舉行臘祭,并在龍門集會。龍門是黃河上游的神圣之地,傳說為夏禹治水時所開鑿。因此選擇在龍門集會,有其特殊意義。次年四月,秦惠文君舉行稱王的儀式,按照齊、魏“會徐州相王”的先例,邀請魏、韓之君入秦朝見,推尊秦君為王,同時秦王也承認魏、韓二君的王號。最值得注意的是魏、韓二王還在當場為秦王駕御稱王之車。如同當初魏惠王在逢澤之會的“夏車”。

此次秦惠文稱王,只為效仿魏、齊相王。雖然秦暫時鞏固與韓、魏之連橫,且引來許多戎狄之君來朝。但與魏、齊稱王一樣,也為后來列國合縱,把矛頭指向秦國埋下伏筆。

五、五國相王

秦惠文稱王后不久,引來列國對秦之不滿與擔憂。當時,魏國國力衰退,無力獨與秦爭。為了報秦惠之稱王,于是聯(lián)合齊、趙、燕、中山五國,(加上魏國共五國)合縱以攻秦,以泄對秦稱王之憤慨。于公元前三二三年發(fā)起“五國相王”。

此次“五國相王”,雖然沒有取得什么成就,但對于打擊秦國稱王作為一邊陲小國因變法而強大覬覦中原諸國之氣焰還是起了一定作用。這樣,戰(zhàn)國時幾個較強大的諸侯均已稱“王”。楚國早在春秋時期已先自稱王,魏、齊、秦、韓、趙、燕七大國先后稱王,這樣便產(chǎn)生了“戰(zhàn)國七雄”的局面。加上周王、中山國,中國疆土之上便因之出現(xiàn)九一“王”。

六、秦、齊稱“帝”

戰(zhàn)國中后期,各國都已先后稱“王”,“王”號已不足尊貴,于是秦相魏冉就采用秦齊并稱為“帝”的策略而連橫?!暗邸痹瓰樯系鄣姆Q號,在古史傳說中已成為德行比“王”更高一級的稱號。因此魏冉用之作為秦、齊二強的最高稱號。公元前二九O年秦昭王在宜陽建朝見之行宮,于公元前二八八年十月在宜陽自立為“西帝”,并派使者向齊湣王送去“東帝”之稱號。

秦、齊二國的稱帝,是戰(zhàn)國錯綜復雜的形勢下應對合縱的一種策略。由于“帝”號的提出,“王”的稱號反而自降一格。為日后秦始皇稱“始皇帝”鋪好了道路。

簡言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稱王”、“稱帝”運動,一度使中國古代社會由“王制”走向“帝制”作了一系列的過渡準備。(作者單位:安順學院)

參考文獻:

[1](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3.7

[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10

[3]戰(zhàn)國策[M].北京:中華書局,2012.6

[4]陳奇猷校注.韓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0

[5]童書業(yè).春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

[6]楊寬.戰(zhàn)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

[7]張分田.中國帝王觀念[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3

[8](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5

[9]時保吉.“皇、帝、君、王”同義辨析[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12

猜你喜歡
稱帝帝制
“七十老翁何所求”:洪憲帝制中的繆荃孫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洪憲帝制運動期間袁世凱政府的對日策略
近代史學刊(2018年1期)2018-12-06 09:21:02
明清商業(yè)與帝制體系關系論綱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2:43:21
從拿破侖稱帝看中西方皇帝的差異
“走出帝制”:歷史先聲與在場記錄——《民國政制史》導讀
法律史評論(2016年0期)2016-11-08 01:41:49
帝制并非自為
略論金哀宗完顏守緒
君主制、奴隸制和帝制的根基 社會不平等的締造
大眾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8
高句麗君主為何從未稱帝
固原市| 科技| 蒙城县| 馆陶县| 彩票| 堆龙德庆县| 隆子县| 湘潭市| 平和县| 云龙县| 方山县| 华宁县| 嵩明县| 呼伦贝尔市| 长宁县| 利辛县| 庆云县| 张掖市| 福海县| 海原县| 伊宁市| 精河县| 都匀市| 靖西县| 田林县| 乐陵市| 威远县| 花垣县| 台山市| 军事| 余江县| 视频| 台前县| 漾濞| 星座| 无锡市| 盐池县| 晋城| 望江县| 炎陵县|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