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裕文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人才的培養(yǎng)是國家發(fā)展的動力資源?!叭恕钡慕逃砟?,就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不斷總結歸納出來的結果,是我國全面的、系統(tǒng)的育人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構筑成一個德育教育的立體結構,形成一種不可匹敵的思想合力,調動各方面的力度,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順利開展。本文闡述了“三全育人”的內涵及其特征,分析了它的理論依據(jù),探討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方式,構建嚴密、科學的組織機構,完善“三全育人”的制度機制的途徑。
關鍵詞: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興國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已成為我國的基本政策,重視高校全員化與全方位育人理念,成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任務,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及變化特點,反映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覺悟,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教育責無旁貸。
一、“三全育人”的含義及特征
“三全育人”是我國政治、經濟和教育發(fā)展到一定歷史階段而產生的一種教育理念,是針對我國人才培養(yǎng)、教育育人的一種歸納總結,并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地賦予新的內涵。在當今的時代情況下,“三全育人”的教育工作機制,不僅反映了國家對德育發(fā)展的期盼,也是德育理論自身內容不斷充實的內在要求。主要是第一:全員育人,強調對高校德意教育的普及性,高校中全體教職員工人人都有育人意識,立足本職工作,相互配合,與其他教員交叉合作,形成高校校園內精誠團結的育人團隊。第二:全程育人,重點關注大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對大學生們的階段特點及心理變化,進行不同階段的思想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使大學生活得到充實而有意義;第三,全方位育人,這是從空間概念而言,大學生的學習包括了許多方面,是一個教育系統(tǒng)工程。智育及德育的學習都會滲入他們在校的學習過程,貫穿在各科教師的教學內容中,對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人格修養(yǎng),適應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為國家培養(yǎng)有用之才,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三全育人”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
1.整體協(xié)合性,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全體員工都有參與,都有進行育人的職責,對當代大學生的各個方面,包括生活、思想及工作都進行有效地引導;
2.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知識,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及完善的人格魅力,更好地為國家所用;
3.實操及強效性,在“三全育人”系統(tǒng)中,從現(xiàn)實操作價值角度詮釋了“依靠誰開展育人工作”,“如何開展育人工作”和“育成什么樣的人”等問題,在育人理念上形成一個立體、人本、整合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型,達到良好的良人效果。
二、“三全育人”的理論依據(jù)及必要性
世上萬物都會形成一個系統(tǒng),一種理論也會以系統(tǒng)的方式成為人們研究和處理的對象。其一,整體性理論是系統(tǒng)研究最鮮明、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它是由若干的重要元素、單元組合而成,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道德是社會巨系統(tǒng)中的一個分支,是開放、復雜、動態(tài)的全息系統(tǒng),需要各方面的支配和配合,協(xié)作參與,共同前進。其二,開放性理論是系統(tǒng)向上發(fā)展的前提,現(xiàn)代是信息的時代,打破了疆界和國界的壁壘,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和信息的快捷傳播,對學生的思想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因此,培養(yǎng)人才適應不斷變幻的世界,以理性的眼光、睿智的思想與社會發(fā)展形成良性地互動,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其三,協(xié)調控制理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從協(xié)調自覺到控制自發(fā)的影響,社會影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達成步調一致,是要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出發(fā),與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密不可分的;滿足學生的內心世界,將高尚的道德教育潛移默化地灌輸?shù)綄W生的頭腦中。
三、構建“三全育人”的教育機制,有力地促進高校德育育人的創(chuàng)新模式
在現(xiàn)代德育教育過程中,它更強調尊重人的自主性和主體性,所以,在高校的德育教學中,要正確對待學生個人的差異性,因人而宜地進行德育的培養(yǎng),開發(fā)學生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將潛在的能量化成強大的現(xiàn)實創(chuàng)造力,形成與社會要求所適應的道德品質,綜合素質全面地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育機制。
1.高校領導帶頭重視管理,建立社會、學校、家庭齊抓共管的教學機制
德育工作隊伍是高等院校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全育人”的核心就是育人,組織團隊合力育人是它的目標,育人團隊的素質對高校德育教育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廣集德育人才,拓寬德育渠道,整合到各項規(guī)章制度中,強調高校黨政一把手要親自擔任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課的教學,起著統(tǒng)帥的作用,突顯出領導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對德育教學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黨政要親自過問,制定相關的德育規(guī)劃及策略,組織、協(xié)調其他輔助部門積極配合德育教學工作,上下同心同力,配合輔導員及班主任負責大學生的思想理論教育,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輔導員和班主任各盡其職,充分發(fā)揮自身的骨干作用,按照高校黨委部署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以此為核心,有序地進行指導和幫助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憑自身過硬的素質典范,塑造良好的育人格局,擔任起大學生的人生導航者與引領者的重任,與學生心心相連,建立親密的師生關系,與家庭成員配合,了解學生們的真實思想動態(tài)與性格特征,切實糾正高校學生只重業(yè)務,忽視思想覺悟的不良傾向,順利開展“三全育人”的德育教育模式,構建成一支思想及水平并駕齊驅的過硬團隊。
2.圍繞“育人”的核心,建立監(jiān)控機制
“三全育人”是整合了各種德育資源用以實現(xiàn)育人目標,在實施育人過程中,理所當然地要建立育人核心的服務機制,也就是監(jiān)控服務機構,對德育教學、德育科研、德育管理及服務等一列教學活動的實施進行有力的監(jiān)控,全面掌握德育系統(tǒng)的發(fā)展動態(tài),有效地促進“三全育人”德育教學的順利進行。例如:對于高校的德育教學活動,教務處應給予全過程的關注,不僅在其調度,還有控制和監(jiān)督上,都要有所重視,教務處作為教辦重點,它要在德育上統(tǒng)領好全校的德育教學大局;學工部和團委作為教務處的輔助管理機構,他們也要做好相應的職責工作,既在學生的思想工作上實施監(jiān)督,也要實施相應的控制;除此之外,后勤部也要盡其職能,根據(jù)教師和學生們對相關信息的反饋情況進行改進,從而為高校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提供一個優(yōu)質的服務,也因此而提高高校育人的效果;學校除了以上部分外,其保安部也是有德育的重任的,他們不僅要加強高校校園的安全,禁止違章違法的行為,還要維護好校園內的安定團圓,有一個和諧的校園局面,因此保安部在德育的維護過程中,還有著對全校師生及職工人員身體安全上的體育的職責。
3.建立德育考評制度,完善“三全育人”的德育模式
德育考評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它本著公正、客觀的原則,緊緊圍繞著“育人”的核心,根據(jù)考評對象及考評內容全面地、科學地制定考評標準,考評內容不只針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進行考評,還包括了上述中教務處在實施德育過程中的考評,是否實施有效調度,控制和監(jiān)督;對學工處和團委的考評,考評其思想工作上的監(jiān)督和控制是否到位;對后勤部的考評,考評其德育環(huán)境的良好情況;對保安部的考評,考評其全校人員的安全保障情況等等這些育人教學工作的考評。并以此檢測高校德育教學過程中的成效情況及等待改善的問題。通過對德育工作的考評,進行查漏補缺,有的放矢,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進一步改善,抓好德育課堂教學,充分發(fā)揮第一課堂的主陣地作用,用優(yōu)質的德育課程教材,引導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方向,及時發(fā)現(xiàn)教師在德育教學中的不足,使“三會育人”德育模式落實到實處。
4.啟動激勵機制,催化“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深入
“三全育人”德育模式,重在高校的每一名學生和教職員工的積極參與,共建高校校園的德育氛圍,形成德育合力。而激勵制度是“三全育人”實施措施的錦上添花,高校的學生雖然在認知水平上已較低年級學生有所提高,但他們對其激勵的機制依然不能少,唯有采用激勵機制才能促進其更好的發(fā)展,因此采用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方式,獎勵對德育工作的積極參與、并取得成效的學生,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德育的提高離不了全體教職員工的德育工作的參與,正是全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對德育工作的盡心盡職,才能保證學生德育的發(fā)展,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的同時,也要給全體教職員工相應的激勵機制,以促進其更好地德育工作的進行。在全體教職員工中,對那些德育工作貢獻更大的人員樹立標桿形象,以鞭策其他人員對德育教育的行為方式,從而達到德育目標的速度更為快捷。比如:學校將德育績效與教師的評職稱、分房等關心的實際問題相互掛鉤,以激勵優(yōu)秀德育教師,用獎學金、榮譽證書等形式,以嘉獎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同樣的,針對那些沒有完成硬性規(guī)定的教職員工,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都要給予適度的處罰,以此不僅警戒他們自己要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也以反面的例子警示其他人員不與之效仿,讓全校師生為學校的德育共努力共進步。
5.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構建嚴密、科學的信息管理系統(tǒng)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技術的更新,網絡作為21世紀的主場,它也進入校園這一主陣地,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及敏感的大學生們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高校教學利用網絡進行德育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挖掘隱性資源,拓寬德育的渠道,對全方位育人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開發(fā),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因此,校園網絡的德育內容要保證健康、豐富多彩,擴展他們的視野,滿足大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行為,做好自我建設教育。合理利用這個平臺,開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網絡活動,拓展大學生的想象空間及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學校通過發(fā)布新聞,使學生和家長都能了解到學校及班級的最新動態(tài),教師、學生和家長在交流園地里及時交流信息,既保證了道德教育的活動性,也保證了道德活動的教育性。
四、結語
近年來,通過“三會育人”德育模式,大部分高校已建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教師隊伍逐步形成,德育教育貫徹了教育過程的始終,校園內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品學兼優(yōu)的典范人物,與此同時,與社會、家庭等形成了教育網絡,共建德育合力,推動我國高校德育工作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鄭永廷,李雪如.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難題研究[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3(09) .
[2] 儲德峰. 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 中國高等教育. 2012(20) .
[3] 劉裕. 高校思政教育信息化的探索與研究[J]. 安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0(03) .
[4] 尹黎. 淺談互聯(lián)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運用[J]. 經營管理者. 2011(09) .
[5] 葉宇軍.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J]. 科教導刊(上旬刊). 2011(07) .
[6] 楊秀云,鐘佩君. 高校思政教育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價值理念新探[J].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3) .
[7] 王麗. 高校思政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J]. 商業(yè)文化(上半月).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