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默會知識是知識體系中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里的意會指的就是默會,所謂默會知識就是一種只能通過意會來了解的,非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默會知識的實踐應用是一項非常關鍵的措施。如果忽視了默會知識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就很有可能造成學生對現(xiàn)有知識體系認知的缺陷,學生也就很難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實踐能力。除此之外,由于語文教學直接接觸的就是語言,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有很多意會的部分需要學生自行理解。而這樣的理解往往是不能通過教師的指導來實現(xiàn)的。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能做的只有盡可能的活躍課堂氣氛,讓積極向上的課堂氣氛來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yǎng)他們求實求知的欲望。同樣,在這個模式中,教師還要嘗試著將生活實踐和教學內容相聯(lián)系,讓教與練系統(tǒng)化,讓默會知識擁有具象的載體進行傳播。
關鍵詞:默會知識;語文教學;實踐研究
學校的職責就在于保證學生形成良好的三觀,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教師更應該成為學生人生導師,引導他們對世界和人生有一個正確的初步認識。然而,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分析,由于受到課堂實踐知識有限的影響,很多學生并不能將學到的知識較好的運用到實踐中去,這一現(xiàn)象的背后可以追溯到課堂學習的機械性不能與社會的實踐性相結合的層面上。但是在筆者看來,在學生初級學習階段,即小學教學階段,對默會知識的忽略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這一問題更加突出。
一、何為默會知識
教學的目的和歸宿點就是傳授知識,為了更有效的傳授知識,教學的策略和手段也會應時而變。所以,為了達到更好的傳授目的,對已有知識類型進行有效劃分是一切工作的先決條件。根據(jù)對現(xiàn)有知識傳授方法制定的清晰性高低,我們可以將已有知識歸類為顯性知識和默會知識。而默會知識這一概念是由波蘭尼于1958年在個體知識中提出的,它是相對于顯性知識而言的 就理解性知識結構而言,顯性知識更容易被受眾所接受。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顯性知識即為書本知識,教師可以更加直觀的將此類知識教授給學生。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默會知識,因為默認知識的隱形特點,接受者需要在語言環(huán)境中才有機會理解,所以這對接受者,即在小學教學中的學生的心智和動作感覺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正是如此,教師在這方面的領導力就顯得尤為突出。就知識的結構來說,顯性知識以默會知識作為其基礎 任何知識體系在個體身上的表現(xiàn)都存在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兩種形式,語文知識也不例外。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由于我們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總是一味的將顯性知識作為知識的總體進行教授。這在無形當中就以偏概全了整個知識體系,會給學生帶來誤解。甚至,由于基礎知識結構的缺失會很容易造成學生由此形成的狹隘的知識觀,這樣一來,就更難談將知識引用到生活中了。
二、語文教學中的默會知識體系
語文教學,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更是應當大比重的引入默會知識體系。這是因為,語文教學的基礎就是語言的傳授和聯(lián)系,大多數(shù)國家的語文教學,教授的語言內容都是母語。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孩童而言,由于大腦內還未形成完善的學習結構所以接收學習內容的過程很大程度上是無組織、無實踐的盲目學習過程。總結來看,兒童在接收母語教學的過程是受語言環(huán)境影響的。并且這種影響的程度會在兒童后天的學習過程中非常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
除此之外,《全日制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應當將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作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在課堂上,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刺激學生的感官和想象能力來拓寬他們的思路,從而培養(yǎng)他們高水平的口語能力和習作理解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能力往往是和活躍的交際環(huán)境相關的。
三、對默會知識的培養(yǎng)應當充分揉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制定中
正如上文所涉及到的,由于不同類型知識需要不同授課方式這一原始要求。默會知識的以下特點就注定了在小學語文教學計劃制定的過程中要應時而變。首先,默會知識是一種單體知識,它不是剝離主體知識而單獨存在的知識體系,但是又有別于主體知識結構,兩者相互交融又相互區(qū)別;默會知識還具有很強的寄宿性,由于默會知識具有意會的特點就決定了它是在實踐活動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換句話說,就是只有學習者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外界環(huán)境中才能更好的理解默會知識所傳到的意思,并加以理解和運用;基于以上的特點,默會知識還具有延續(xù)性。
基于默會知識這樣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要尤為注意以下幾點策略:
1.課堂授課氣氛應當更加活潑、民主
實驗證明,開放、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雖然,在已有的顯性教學中,我們已經(jīng)證實了這一點,但是在以外界環(huán)境為主導因素的默會知識體系中,這樣的氣氛也必然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默會知識需要學習者自主探討的特性,這就在客觀上要求了學習環(huán)境具有烘托性。也就是說,和諧向上的課堂環(huán)境能夠有效刺激學習者大腦,給他們帶來學習的興奮感,并讓他們的思維長期處于活躍狀態(tài),這樣無疑就拓寬了他們接觸到默會知識的可能性。
2.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倡導學生做學習主人翁的角色
重視學生的主動探究就是由“授人以漁轉為由人以漁”。這就意味著將自由選擇的機會重新轉讓給學生,表明了要將對知識親力親為的挖掘機會重新讓位給學習的主體對象——學生。在語文教學的整體性中,有效的傳授知識也是整體性的一部分。甚至,在教學的細節(jié)上,教師的舉手投足都很有可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即使這些動作在教學邏輯上是不能被理解的。整體學習概念的提出可以說在某一方面緩解了學習者對原有學業(yè)個別不理解的地方,對于這些模棱兩可的地方,默會知識就能夠很好的補齊這方面的漏洞,為學習者甚至是整個學習體系提供良好的晉升空間。
參考文獻:
[1] 方文敏等.淺析知識經(jīng)濟時代默會知識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探索,2004( 12) :52-53.
[2] 劉良華.校本教學研究[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王海燕,女, 山東濟南人,濟南市藥山小學,語文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