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洋
【摘要】鋼琴演奏來自西方國家,我國的鋼琴演奏的歷史并不長。本文將就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技法進行探討,以深入理解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
【關鍵詞】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技法
引言
自新中國以來,許多具有顯著中國特色的鋼琴作品不斷出現(xiàn),為我國的鋼琴藝術的發(fā)展添磚加瓦。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同時也具有西方的藝術氛圍。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遼闊的疆域內(nèi),56個民族都擁有著自身的音樂文化。每個民族的音樂作品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及地方性的色彩。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就是在民族性特征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任何音樂都是對情感的表現(xiàn),這是因為自人類創(chuàng)作出音樂以來,人類的各類情感的表達都離不開音樂的推動。音樂所呈現(xiàn)出的氣氛,充分表達了人類情感當中的低落、高興、悲傷等情緒,因此,音樂自誕生以來就是和人類的情感表現(xiàn)不可分離的。作為善于表達情感的鋼琴來說,通過細膩的彈奏,刺激到人內(nèi)心的情感需求,并進而引發(fā)聽眾的共鳴,這是其他樂器所不能代替的。本文將就我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技法進行分析。
一、以民族音樂為基礎的中國鋼琴音樂作品
(一)民歌
我國的民歌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民歌是普通大眾的思想和情感的良好載體。人們對音樂進行創(chuàng)作,音樂家再對這些作品進行加工,從而變成了優(yōu)美的曲調(diào)。在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中,有眾多的作品的旋律完全采自民歌,例如陜北著名的民歌《想情哥》。
(二)民調(diào)
民調(diào)指的是民間音樂作品的音調(diào)。我國有些鋼琴音樂作品采用了民間比較流行的音調(diào)作為基本的創(chuàng)作素材。這些鋼琴作品生動的描繪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場景,具有顯著地生命力。通過采用民間音調(diào)也讓鋼琴音樂作品具有了鮮明的中國特色,更加易于被人們接受,而這也是鋼琴音樂作品得以在中國得以迅速發(fā)展的基礎。
(三)戲曲
我國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戲曲的種類繁多,劇種多樣,而且都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中有些就吸收了戲曲中的某些風格,從而豐富了我國鋼琴音樂作品的風格。例如著名的京劇橋段《蘇三起解》就被改編成了鋼琴音樂做平,這樣使得我國鋼琴音樂作品具有了完全迥異了西方鋼琴音樂作品的地方。
(四)改編
我國的音樂藝術源遠流長,歷史底蘊深厚。在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中,有很多都源自于改編。這些改編的鋼琴音樂作品有來自民間音樂改編,有來自現(xiàn)代歌曲改編,有來自歌劇改編。這些改編的歌曲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也就是通過變換技法,利用復調(diào)、演奏的節(jié)奏、變換音色、改變力度等方式,既讓鋼琴音樂作品具有原來的神韻,又發(fā)揮了鋼琴的獨特優(yōu)勢,從而激發(fā)了原曲的內(nèi)涵,突破了音樂時空的限制,讓改編的音樂作品擁有了新的生命力。
二、我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氣韻和聲韻
(一)氣韻
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具有不同于西方鋼琴音樂作品的特點。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大多重視音樂的意境,通常表現(xiàn)為意境綿長、優(yōu)美,擅長抒情。通過對音色、力度、節(jié)奏的控制,音樂在指尖中緩緩流出,就像是置身于一副清新素雅的山水墨畫中。這和西方的某些鋼琴派別有著相似的。這方面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以譚盾的作品為代表,如《云》等。
(二)聲韻
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還受到我國語言特色的影響,特別是地方性的方言的語言特點對于鋼琴音樂作品有著很深的影響。我國北方的語言有著語音重、語調(diào)直的特點,這也是我國鋼琴音樂作品區(qū)別西方鋼琴音樂作品的一大特色。南方的語言有著語音輕、語調(diào)軟的特點。這些特點讓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更加豐富多彩。
三、我國鋼琴音樂作品的現(xiàn)代技法
(一)堅持民族特色
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明,有著遼闊的疆域和豐富的民族,在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我國的音樂作品為世界音樂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雖然鋼琴發(fā)源于西方,但是作為一種演奏的樂器,它并非但屬于西方,而是屬于世界。在現(xiàn)代鋼琴音樂中,通過將地方、民族音樂素材融入進來,既可以充分發(fā)揮鋼琴音樂作品的特色,又可以很好的保留地方音樂特色,保持民族精髓。
(二)具有國際藝術眼界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加強,鋼琴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造也應當更加具有國際化的藝術眼界,既要立足于我國的歷史音樂傳統(tǒng),也要在鋼琴音樂作品創(chuàng)造的理念、技法上具有國際化的藝術視野,不斷接受新的理念,并為我所用,這樣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才能與世界接軌,從而走向世界。
(三)適當引入古典色彩
我國的音樂作品的基礎和特色不能夠丟掉,例如,我國久遠的歷史文化底蘊,具有濃郁古典美的音樂作品。因此,在我國鋼琴音樂作品中應當適當引入古典色彩,通過對古典文化的繼承,將古典的藝術融入到鋼琴音樂作品中來,這樣的音樂作品才會走向“雅俗共賞”的地步,也才會為更多的人喜愛和接受。
(四)融合現(xiàn)代音樂特點
現(xiàn)代音樂具有鮮明的時尚特征,例如可以將通俗音樂和流行音樂中的部分元素融入到鋼琴音樂作品中去,從而為鋼琴音樂作品增加一種可能性。我國很多的流行音樂如果改編成鋼琴音樂作品也將是十分的悅耳動聽的,但這也受到改編者自身功力的制約。
四、結論
中國鋼琴音樂作品是我國優(yōu)秀的音樂藝術作品。任何樂器的演奏都需要演奏者傾入情感。對于任何一首鋼琴演奏曲目,演奏者都應該細心領會樂曲的真實情感和所要抒發(fā)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將樂曲美好的展現(xiàn)出來。沒有傾注情感的演奏都會顯得枯燥和乏味,缺乏靈魂上的感受,也就使得樂曲失去了生命力。人類數(shù)千年的音樂史證明,只有傾注演奏者情感的演奏才能打動聽眾,也才能在鋼琴的演奏中達到新的藝術高度。鋼琴藝術雖然起源于西方世界,但是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手法扎根于中國自身的民族特色,具有鮮明的中國色彩,我們相信在一代代中國鋼琴音樂人的努力下,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一定能夠走向世界,成為世界鋼琴音樂史上的一朵奇葩。
參考文獻
[1]胡曈曈.鋼琴音樂的民族化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6).
[2]許曉薇.中國鋼琴曲民族性音樂元素探究[J].藝術教育,2010(10).
[3]沈濱凱.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民族視野[J].音樂探索,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