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梅
摘 要: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語文學科具有“相對的人文性和簡潔明了的工具性相統(tǒng)一”的特點。在我們進行培智語文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從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充分地挖掘學科中教育的因素,從學生的各個方面出發(fā),充分地滲透心理健康性質的教育,使智障兒童能夠得到身心的發(fā)展。
關鍵詞:語文;培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關于智障兒童心理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
對于這個社會來說,智障兒童和我們普通的學生并沒有什么不同,他們在心理方面的發(fā)展對于自身終身健康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在這其中,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以及對于社會適應的良好狀況都是我們用來衡量智障學生自身生命質量的重要標準。對于智障學生在情緒以及行為方面的問題,我們也會根據(jù)相應的措施來進行探索。
(1)在生活的適應能力上,我們一般會以智障兒童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來作為著力點。
(2)在生活的情緒調節(jié)中,能夠對自己的情緒進行好的掌握與調節(jié),能夠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新態(tài)度。
(3)在社會的人際交往中,能夠做到尊重他人,友好地接待他人,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4)在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中,保持著一定的自信心,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有著良好的自我知覺。
二、培智語文教學在心理健康問題上的教學特點
一方面,培智語文教學具有相當大的分散性,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教材大部分是以我們的生活為基本的單位來進行教學,對于心理健康的教育則是分散在各項的知識中,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根據(jù)不同的年級,心理健康教學的內(nèi)容也會大不相同,要求也會各有千秋,對于教材中的每一個單元和課文都會有非常顯著的側重點,能夠讓我們把握好教材,促進我們心理健康的良好教育。
另一方面,培智語文教學具有熏陶性,我們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得到有效實施的途徑是熏陶,我們在培智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語言性文字不斷地進行欣賞和讀寫上的強化訓練,運用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們對于情感的體驗和在心靈上的啟迪以及對于優(yōu)秀人格的培養(yǎng),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1)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適合他們的和諧的環(huán)境,并且讓智障兒童消除自我的心理障礙。一般來說,智障兒童在接受知識這一方面都會有著較差的能力,但是卻有著較強的自卑心,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解決好他們自身的問題,讓學生能夠自我解決心理上的隔閡,從而促進學生自我的發(fā)展。所以說,作為教師需要關愛我們的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提升自己,促進自身的完善和發(fā)展。
(2)由于學生同學生之間都會存在著一些或大或小的差異,所以我們必須關注每一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為我們的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對于智障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以及心理特征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行為表現(xiàn)各個方面都存在差異,作為教師應該詳盡地了解我們學生所存在的心理上的缺陷,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狀況來確定我們的教學目標,爭取能夠縮小學生之間的差異,促進學生的良好發(fā)展。
(3)良好地運用我們的教材,促進智障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由于我們在進行培智語文教學中存在著分散性以及熏陶性的特點,所以我們要根據(jù)教學來合理地安排教學任務,讓學生能夠從中學到良好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并且體驗到生活的快樂,培養(yǎng)良好的情緒,不斷地完善自我,激勵自己,促進自身的發(fā)展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使智障學生能夠進行自我調節(jié),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四、結語
在進行培智語文教學研究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教師要充分地了解我們學生在心理上的特點,更深層次地挖掘教材上寶貴的資源,運用各種方式來促進智障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徐紅宇淺析培智教育中的語文課教學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33).
毛穎梅培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建議中國特殊教育,2005(0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