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占湖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影像科,連云港222023)
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腦膜瘤診斷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茆占湖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影像科,連云港222023)
目的:探討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腦膜瘤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選取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來治療的30例腦膜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腦膜瘤患者進行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掃描檢查,觀察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之間不同組間和不同部位的FA值、ADC值。結果:良性腦膜瘤患者的FA、ADC值存在一定差異;良性腦膜瘤各項值比較均優(yōu)于惡性腦膜瘤患者,差異(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使用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對腦膜瘤患者進行診斷可以清楚顯示出腦膜瘤各項組織特征,可為診斷以及治療提供有效信息。
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腦膜瘤;診斷;應用效果;觀察
腦膜瘤是人體腦顱內常見非角質細胞腫瘤,多數為良性,但有惡變可能,占人體顱內的12.8%-25%,腦膜瘤在人體大腦凸面發(fā)生,和硬膜呈廣基底狀相連[1]。雖然腦膜瘤細胞生長較慢,但是經常壓迫到鄰近神經組織,引起相應臨床癥狀,不同類型的腦膜瘤在治療中也有不同方式[2]。為探討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腦膜瘤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我院選取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來治療的30例腦膜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選取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間來治療的30例腦膜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36-76歲之間,平均年齡(52.25±10.25)歲。根據顱腦腫瘤病理學進行分類,其中Ⅰ級腦膜瘤患者21例,Ⅱ級腦膜瘤患者5例,Ⅲ級腦膜瘤患者4例。其中Ⅰ級腦膜瘤定義為良性腦膜瘤,Ⅱ級、Ⅲ級腦膜瘤定義為惡性腦膜瘤。30例患者均經過確診,接受DTI檢查以及MRI平掃。所有患者均沒有先天畸形、嚴重心、腎臟功能不全病情。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狀況等方面均沒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檢查方法
1.2.1 機器選擇
機器選擇使用磁共振設備型號是Siemens Sonata 1.5T型磁共振掃描儀對腦膜瘤患者進行檢查,頭線圈為4通道相控陣頭,梯度的切換率設置為200mT,場強設置為40mT/m,F(xiàn)OV設置為230mm×230mm[3]。
1.2.2 檢查方法
將所有患者頭部固定,對冠狀、橫斷面等進行常規(guī)FLATR以及T2WI、T1WI進行掃描,增強后使用T1WI進行掃描,然后使用單次激發(fā)的回波平面方式進行掃描,掃描的參數設置為FOV 230mm×230mm,矩陣為128×128,層厚設置為3mm,沒有間隔1次采集的方式進行采集,在21方向上設置梯度,然后對患者靜脈注射0.1mmol/kg的釓噴酸葡胺注射液[4]。將所有的檢查圖片傳遞到檢查室中,使用DTI軟件進行處理后將FA圖得到。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對收集的所有患者資料和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兩組患者資料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良性腦膜瘤ADC值和亞型構成
經檢查,21良性腦膜瘤患者中纖維型腦膜瘤患者8例,上皮細胞型1例,砂粒體型2例,血管瘤型2例,化生型4例,微囊型2例,過渡型2例。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良性腦膜瘤ADC值和亞型構成
2.2 良性腦膜瘤和惡性腦膜瘤各項值比較
良性腦膜瘤周邊水腫的ADC值明顯高于腫瘤周邊的實質以及白質。良性腦膜瘤患者的FA值明顯高于腫瘤實質以及瘤周水腫。惡性腦膜瘤患者的FA各項指標明顯高于良性腦膜瘤患者,ADC值中瘤周水腫明顯高于腫瘤實質。具體內容見表2。
表2 良性腦膜瘤和惡性腦膜瘤各項值比較
大部分腦膜瘤發(fā)病機制是人體內蛛網膜細胞減少,少數來源于硬腦膜的纖維細胞負載于腦神經組織中[5]。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腦膜瘤的定義設置為:附在人體硬腦膜中,生長速度比較緩慢,少數發(fā)展為惡性。經調查研究,腦膜瘤多發(fā)于女性,常見的發(fā)病部位是患者橋小腦角區(qū)、前顱底、大腦鐮、大腦凸面以及蝶骨棘[6]。腦膜瘤的生長速度比較慢,對腦顱內神經系統(tǒng)產生逐步壓迫。主要臨床癥狀為頭痛,偶爾因為壓迫患者靜脈回流導致患者出現(xiàn)水腫,產生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病理學分析將腦瘤分為良性腦瘤(Ⅰ級腦膜瘤)、惡性腦瘤(Ⅱ級腦膜瘤、Ⅲ級腦膜瘤)[7]。其中Ⅰ級腦膜瘤分為纖維型、上皮細胞型、砂粒體型、血管瘤型、化生型、微囊型、過渡型[8]。本次研究中,30例腦膜瘤患者有21例為良性腦膜瘤,其中良性腦膜瘤中占比重最高的是纖維型,最低為上皮細胞型,為4.7%。
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主要是根據人體內面的運動進行成像。彌散運動分為各項異性彌散以及各項同性彌散,各項異性彌散主要是水分子受到障礙,分子向各個方面進行彌散,沒有相等的距離;各項同性是指水分子在運動時沒有阻礙,各個方向之前的距離相等。
人體神經纖維中,水分子受到軸索排列方式、髓鞘排列方式的影響,表現(xiàn)為纖維運動的方向擴散不垂直方向更像容易,彌散異性主要和人體的神經結構結和方向等有關。本次研究中,主要研究腦膜瘤患者的ADC、FA值,其中FA值是各項異性,是分析腦膜瘤各項異性的常用參數,取值范圍在0-1.2之間[9]。
在腦膜瘤的術前評估以及診斷中,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可量化的評價腫瘤組織和腫瘤周圍腦組織的病理,可以顯示出患者腦部周圍腦袋白纖維的侵犯以及壓迫,可以比較準確的顯示出腫瘤的邊界,在治療過程中可作為切除范圍的重要依據[10]。
本次研究中,Ⅰ級腦膜瘤的周水腫有最高的ADC值,和瘤周白質與腫瘤實質相比,有一定差異性。瘤周白質中最高值是FA值,比瘤周水腫和腫瘤實質顯著增高。惡性腦膜瘤的中瘤周水腫中最高的是ADC值。因為良性腦膜腫瘤生長速度較慢,增值速度也較慢,F(xiàn)A值和ADC值不會發(fā)生明顯改變。惡性腦膜的腫瘤實質和瘤周白質均低于良性腦膜瘤,主要原因可能是惡性腦膜瘤的細胞密度較高,引起FA值和ADC值的變化。
綜上所述,使用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診斷腦膜瘤可以直接顯示出腦膜瘤的實質以及瘤周組織的各項特征,可為確診和治療提供有效信息。
[1]何光武,張銀川,沈天真等.彌散張量纖維束成像在腦膜瘤診斷中的初步應用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18):2409-2410.
[2]邱麗華,韓福剛,朱建軍等.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在囊性腦膜瘤診斷中的應用[J].華西醫(yī)學,2012,(01):44-50.
[3]王紅,馬景旭,賈文霄等.彌散張量成像FA值和ADC值在顱[3]內腫瘤病變中的應用[J].磁共振成像,2012,(02):136-140.
[4]姚興軍,王岳華,丁正斌等.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重型顱腦損傷診斷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療,2012,(20):173-174.
[5]唐勇軍,范金華,付小陽等.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中的應用及臨床相關性研究[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9):136-137.
[6]劉勁峰.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腦梗死前期診斷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1,(12):323-325.
[7]姚田嶺,邢健,張晶等.3.0T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顱內腫瘤性病變的應用現(xiàn)狀研究[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1,(02):81-82.
[8]劉青蕊,鮑莎莎,張金峰等.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急性腦梗死中的應用[J].臨床薈萃,2010,(20):1463-1466+1521.
[9]鄧兵梅,王麗娟.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帕金森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0,(12):1137-1139.
[10]王博成,李梅,吳利忠等.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創(chuàng)傷性[10]腦損傷診斷中的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0]2009,(12):1491-1494.
R445.2;R739.45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5.16
201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