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西北貧困地區(qū)農村中小學教師生存狀態(tài)的調查與思考
——以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為例

2015-06-24 14:24:17
當代教師教育 2015年2期
關鍵詞:農村教師培訓農村

倪 嘉 敏

(隴東學院 教育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關于西北貧困地區(qū)農村中小學教師生存狀態(tài)的調查與思考
——以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為例

倪 嘉 敏

(隴東學院 教育學院,甘肅 慶陽 745000)

農村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不僅影響著教師個體的生存質量與學生個體的發(fā)展,也制約著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通過對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的206名農村教師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教師的工資待遇低,經濟壓力大;教師的工作量大,工作環(huán)境惡劣;教師的業(yè)余生活質量低,身心健康狀況欠佳;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受限。對此,建議政府、學校采取相關舉措以改善西北貧困地區(qū)農村教師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

農村教師;生存狀態(tài);調查

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是指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下教師群體所處的物質和精神環(huán)境,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不僅能從一個側面體現教師的社會地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育發(fā)展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1]因而,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直接制約到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國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受教育人口基數大,農村教師已成為教師隊伍的主力軍。而在我國西北貧困地區(qū),農村經濟尤為落后,落后的農村經濟又影響到農村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長期以來就陷入了二元論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對西北地區(qū)農村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予以關注已成為當務之急。鑒于此,筆者將以實地調研為基礎,試圖揭示西北貧困地區(qū)農村小學教師在生存狀態(tài)方面所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最終為改善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獻言獻策。

一、調查概況

1.調查工具

自編問卷《關于西北貧困地區(qū)農村小學教師生存狀態(tài)的調查問卷》,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如性別、年齡、原始學歷、最高學歷、職稱、任教科目等;第二部分為問卷題目。從教師工資待遇、工作環(huán)境、身心健康、業(yè)余生活、工作滿意度、社會地位等六個維度展開。經反復修改保留四十五道題,以封閉題型為主,采用SPSS19.0測試問卷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數α=0.806。

2.調查方法

本調查采用訪談調查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在問卷調查中,采用隨機分層抽樣的方法,在華池縣九個學區(qū)的小學、中學共發(fā)放問卷223份。其中,女教師145人,男教師78人。回收問卷217份,實得有效問卷206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4.9%。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從上表分析,參與此次調查教師呈現如下特點:第一,性別比例失衡。女教師占到調查總人數的63.2%,男教師僅占36.8%。第二,偏科嚴重。參與調查93.4%的教師任教科目為語、數、外等“主課”。僅有6.6%的教師擔任音樂、美術、體育、科學、品德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結合訪談得知,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專門的音、體、美老師,一般由“主課”教師兼任這些課程。第三,中青年教師是主體。教齡在0-10年的青年教師占到了52.8%,教齡在10-20年的教師占到24.5%,20-30年教齡及30年以上教齡的老教師所占比不足30%。第四,學歷基本達標。雖然原始學歷為本科及大專的占比僅為53.8%,但教師們通過參加各類學歷補償教育,大專及本科達到了94.4%??梢姡m然參與此次調查的教師存在性別比例失衡、偏科嚴重等問題,但教師們的學歷基本達標,且中青年教師居多,這將有助于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有學者認為,在缺少完美的演繹理論情況下,從歸納角度去選擇投入要素數據進行分析也是適合的。[2]鑒于教師生存內涵的豐富性,本次調查對前人的研究進行了歸納,從教師工資待遇、工作環(huán)境、身心健康、業(yè)余生活、工作滿意度、社會地位等六個方面研究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

1.教師的工資待遇方面

表2 教師的工資待遇及經濟壓力調查表

工資收入體現了教師的勞動價值,是教師們獲得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保障,也是廣大教師群體最為關切的問題。從上表分析,參與此次調查的絕大多數教師的工資集中在2 000-3 500元,僅從數據分析,與當地其他事業(yè)單位中青年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基本持平。但教師作為專業(yè)人員,從事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勞動,這就意味著教師的工資應當高于其他行業(yè)的平均工資,《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和《教師法》對此都有明確規(guī)定。[3]結合訪談得知,教師們所獲得的各類津貼、生活補助屈指可數,工資是其收入的主要來源。由于許多教師的父母在家務農,配偶沒有正式工作,他們的收入則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同時,農村教師的家庭人口一般較多,且經濟壓力較大。家庭人口數為4人及4人以上的教師占比之和超過了75%。而教師每月的必要消費支出額度低于1 000元的僅占8.5%,其余教師每月的必要消費支出均在1 000元以上,甚至有25.5%的教師每月的必要消費支出在2 500元以上。此外,超過82%的教師通過向銀行貸款的方式購買了住房與汽車,甚至有33%的教師每月還款額度在2 000元以上。參照每月2 000-3 500元的工資水平,教師們償還貸款后的所剩無幾。因而,有47.2%的教師對自己目前的工資收入非常不滿, 25%的教師則較為不滿。物質生活的窘迫必然會極大挫傷教師們工作的積極性,這將不利于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

2.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方面

表3 教師工作量調查表

(1)教師的工作量

從上表分析,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明顯偏大。雖然絕大多數教師每天的工作時數在正常范圍內,但仍然有38.6%的教師每天的工作時數超過了8小時。僅有11.4%的教師任教一門課程,多數教師的任教課程數為2門或3門,任教課程數在4門及4門以上的教師占比分別為8.6%及9.5%;同時,有40.6%教師的任教班額一般在50人以上。結合訪談得知,教師除了上課,還要備課、批改作業(yè)、家訪、參加教研活動、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參加各類政治學習與業(yè)務學習等,部分教師還兼任班主任。這種超負荷的工作必然會挫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2)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

表4 教師對工作環(huán)境的主觀感受調查表

筆者認為工作環(huán)境作為影響教師生存和發(fā)展的外部世界,主要由物質環(huán)境、管理環(huán)境、教學環(huán)境以及人際關系環(huán)境構成。物質環(huán)境主要指學校的自然環(huán)境及各類教學設施設施等。從上表分析,教師對他們所處的物質工作環(huán)境并不認同。有45.3%的教師認為他們所處的物質工作環(huán)境一般,有6.6%的教師認為比較差,甚至有3.8%的教師認為比較差。

就教學環(huán)境而言,教師們認為他們所教學生的家境與學習習慣較差,且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及對教師工作的支持程度明顯不足。有50.9%的教師認為所教學生的家境比較貧困,有10.4%的教師認為所教學生的家境很貧困;有39.6%的教師認為所教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差,有12.3%的教師認為所教學生的學校習慣很差;有41.5%的教師認為學生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為一般,有8.5%的教師認為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重視程度比較低,甚至有1.9%的教師認為家長的重視程度很低;認為家長不支持教師的工作、很不支持教師工作的教師占比之和超過了20%。

就管理環(huán)境而言,絕大多數的教師認同學校的管理。但仍然有33%的教師持中立態(tài)度,有超過3%的教師并不認同領導的管理。而教師們的不滿主要源于學校職稱考評制度和年終考核制度方面。

就人際環(huán)境而言,絕大多數教師認為自己和同事相處融洽。但仍然有29.2%的教師認為自己和同事的關系一般,認為自己和同事的關系比較不融洽或不融洽的教師占比之和超過了6%。

3.教師的閑暇生活及身心健康方面

表5 教師的閑暇生活及身心健康狀況調查表

閑暇活動主要是與勞動和工作相對應的,是指在勞動、工作以外的由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社會關系等決定的個人自由發(fā)展活動。在閑暇時間內所進行的活動,既反映了閑暇客體(社會物質水平)對主體(人)的滿足程度,也反映了主體的精神、生理對客體的需求和適應。閑暇活動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內容是極為豐富的。閑暇活動按其基本內容可分為娛樂性活動、提高性活動和交往性活動。[4]從上表分析,絕大多數教師認為自己的閑暇活動并不豐富多彩。結合訪談得知,教師們主要通過打麻將、打撲克牌、看電視、上網等純消遣的方式打發(fā)閑暇時間,部分教師課余則需幫家人務農。此外,受應試教育壓力的影響,教師們均疲于應付,沒有時間與精力閱讀各類書籍、參加各類文體活動、了解實事政策、外出旅游等,教師的閑暇生活質量明顯偏低。

教師的身心健康是教師保持良好工作狀態(tài)的前提。而我國農村小學教師的工作量大,工作環(huán)境差,他們的許多閑暇時間被工作所擠壓,促使許多教師患上了頸椎、腦神經衰弱、咽炎、靜脈曲張、失眠、心理焦慮、抑郁等方面的疾病。從上表看,絕大多數教師認為自己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且本職工作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有40.6%的教師認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一般,有20.8%的教師認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比較差,甚至有1.9%的教師認為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很差;有20%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一般,有6.4%的教師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差,其余的9.4%的教師則認為很差。此外,絕大多數教師認為本職工作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響。誠然,造成教師身心亞健康的原因是多元的,但學校體檢制度缺失是一個重要原因。

4.教師的社會地位及職業(yè)滿意度方面

表6 教師的社會地位與職業(yè)滿意度調查表

教師的社會地位,主要是指社會對教師職業(yè)整體的評價。[5]體現了人們對教師勞動社會價值的認可。在當代,人們對職業(yè)的評價往往和職業(yè)的收入及職業(yè)特性相聯(lián)系。一方面,傳統(tǒng)觀念片面將教師界定為“教書匠”,忽略了教師對學生靈魂的塑造。另一方面,教師收入低,且遠離權利。因而,我國教師的社會地位總體比較低。這一點也得到了廣大農村教師的認同。從上表分析,絕大多數教師認為農村教師的社會地位低。結合訪談得知,隨著大學生就業(yè)形勢的日趨嚴峻,不少家境貧寒又無其他就業(yè)門路的高校畢業(yè)生迫于未來生存的壓力會選擇報考鄉(xiāng)村教師,但并沒有真正體現出他們最初的就業(yè)意愿。

教師的職業(yè)滿意度是教師對其所從事的職業(yè)條件及工作狀況的總體帶有情緒色彩的感受與看法。對職業(yè)有高度的認同感和滿足感既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起點和歸宿,也是推動教師工作的動力和教師個人正確教育思想的體現。從上表分析,教師的職業(yè)滿意度不高。有將近50%的教師認為自己在工作中不能體會到幸福和快樂;有將近45%的教師不認同教師是崇高的職業(yè);有超過56%的在面臨選擇機會時不希望繼續(xù)從事教師職業(yè);有高達79.3%的教師不希望自己的子女繼續(xù)從事教師職業(yè)。

5.專業(yè)發(fā)展方面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教師享有的基本權利,也是提高教師素養(yǎng)與教學質量的前提,而教師獲得專業(yè)發(fā)展的基本途徑則是外出參加培訓。從上表分析,教師每年外出參加各類培訓的機會有限,報銷比例相對較低。有高達54.2%的教師每年從未獲得任何形式的培訓,有20.8%的教師表示培訓費用學校報銷的比例很少,甚至有10.4%的教師認為學校從不報銷任何形式的培訓費用。結合訪談得知,不少教師渴望參加培訓。但學校每年獲得的培訓指標十分有限,即使學校有指標,有時也會在許多教師不知情的情況下由領導選派教師參加,這種不公正的做法則不利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問卷調查是對上述內容最真實的反映。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外出參加培訓的主要原因為進行自我提升,且最渴望從培訓中提高自身的教學實踐技能。有44.3%的教師認為外出參加培訓的主要原因是進行自我提升,有66%的教師最渴望從專業(yè)成長活動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上述兩項的教師占比明顯高于同類選項??梢?,不少教師已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認識到獲得專業(yè)發(fā)展機會以提升自我素養(yǎng)的重要性。

表7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調查表

此外,教師培訓的結果不甚理想。調查結果顯示,有23.6%的教師不太贊同各類培訓對自己有幫助,有33.6%的教師則非常不贊同。結合訪談得知,教師之所以不認同目前開展的各類培訓,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目前所開展的各類培訓層次較低。主要由鄉(xiāng)、縣、市教育主管部門組織,而有教育專家參與的省級及國家級的培訓每年則只有1-2次機會,分配到具體學校的名額則是屈指可數;另一方面,許多培訓者本身并沒有小學從教經驗,對目前我國農村教學實際知之甚少,在培訓中重視理論而輕視對教師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致使不少教師感到培訓只是流于形式,對自己的意義不大。

三、思考與建議

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fā)現:西北貧困地區(qū)農村小學教師的工資待遇低,經濟壓力大;工作量大,工作環(huán)境差;閑暇生活質量低,身心健康欠佳;社會地位低,職業(yè)滿意度低;專業(yè)發(fā)展的機會有限。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不容樂觀,這將不利于農村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與教學質量的提高。采取相關舉措,改善農村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已迫在眉睫,具體政策建議如下:

1.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教師工資制度,實行農村教師特殊津補貼制度

工資收入是教師勞動價值的物質體現,也是教師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保障,改善農村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應從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入手。首先,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教師工資制度,縮減城鄉(xiāng)教師的收入差距,真正做到“同工同酬”。其次,農村教師的津補貼應由國家或省級財政統(tǒng)籌單列支出??煽紤]任教地點、崗位、教齡、職稱、學校位置、工作年限、生師比等因素,賦予上述因素相應的權重值,制定教師的津補貼標準。再次,考慮到西北貧困地區(qū)經濟落后、地形較差、教學點分散、留守兒童居多的現實情況,國家應撥出專門的教育基金,加大對這類學校的政策扶持,并在這類學校實行全面的特殊津貼制度。最后,考慮到購房對農村教師所造成的經濟壓力,建議政府建設一批專門針對于農村教師的經濟適用房及集資房。

2.增加對農村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給予農村教師人文關懷

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是農村教師流動的主要誘因。改善農村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已成為當務之急,可采取如下舉措:首先,加大對農村學校的經費投入,改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受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我國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和城市學校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因而,政府的首要任務是繼續(xù)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并建立經費投入保障機制,促使農村學校的物質環(huán)境得以改善。其次,撤點并校,吸引優(yōu)秀畢業(yè)生到農村任教。貧困地區(qū)農村的教學點一般較為分散,且規(guī)模較小,教育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建議撤銷、合并部分位置偏遠且教學質量較差的學校,在交通便利的鄉(xiāng)鎮(zhèn)或縣城建立新的寄宿制學校。同時,適量補充位置偏遠、教學條件較差學校的教師編制,并以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為前提吸引優(yōu)秀的大學畢業(yè)生到這些學校任教。再次,創(chuàng)設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豐富教師的文化生活。注重學?;A文化設施的建設,定期組織各類文藝匯演、體育競賽、教師才藝展示等活動,促使不同年齡段的教師參與其中,構建融洽和諧的人際環(huán)境。最后,應給與教師人文關懷??紤]到農村學校信息閉塞、交通不便、住宿條件及飲食條件較差的現實,學校應為教師們提供良好的住宿環(huán)境和就餐環(huán)境。學校領導也應與那些離家較遠的青年教師或女教師經常溝通,盡量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安全的、愉悅的工作環(huán)境,真正做到“情感留人”。

3.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改變現行的教師評價機制

教師的身心健康是教師保持良好工作狀態(tài)的前提,也是教師獲得職業(yè)幸福感的源泉。而我國農村教師群體的亞健康的狀態(tài)與其工作壓力密切相關。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家庭、社會以學生成績作為教師評價的主要依據,教師的各項工作自然圍繞學生的學習成績開展。為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師們需利用課余時間為學生輔導功課、家訪、批改作業(yè),學校內部也充滿了競爭,表面融洽的同事關系實則暗流洶涌。因而,改變現行的教師評價機制,實行發(fā)展性的教師評價機制則尤為重要。發(fā)展性的教師評價主要是:學校領導注重教師的未來發(fā)展;強調教師評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注重教師的個人價值、倫理價值和專業(yè)價值;實施同事之間的教師評價;有評價者和教師配對,促進教師的未來發(fā)展;發(fā)揮全體教師的積極性;注重長期的目標。這些特征,體現了對教師的人文關懷和對教師發(fā)展的長遠考慮。實施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對減輕教師心理壓力,增強教師專業(yè)情意很有必要。[6]此外,學校領導應樹立“以教師為本”的管理理念,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一方面,可由市級教育局定期組織心理專家對農村教師開展“心理輔導”送下鄉(xiāng)活動。并逐年增加心理學專業(yè)的教師招考名額,力求在未來的五年內每所農村學校都能建立起相應的心理咨詢與輔導中心,促使師生們的心理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另一方面,可由各地財政統(tǒng)籌,建立統(tǒng)一的教師定期體檢制度,以預防與診斷各類職業(yè)病。最后,農村教師作為生命主體,應學會生活,善于減壓。

4.增加高規(guī)格教師培訓的機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師培訓模式

終身教育的時代背景對教師原有的教育理念、課程觀念 教學方法及知識結構等提出了挑戰(zhàn),促使教師需要通過參加各類培訓提升其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需要做到如下兩點:一方面,國家加大對農村教師培訓的投入,創(chuàng)造更多的培訓機會。建議改變過去以“縣培計劃”為主的培訓,增加“國培計劃”和“省培計劃”的次數;另一方面,明確農村教師的需求與不足,探索行之有效的培訓模式。建議農村教師參與設計培訓課程與編寫教材,鼓勵培訓專家深入到農村教學一線,和農村教師們平等對話,針對他們在專業(yè)發(fā)展方面的需求與不足開展培訓,使培訓能夠行之有效。

總之,貧困地區(qū)農村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不僅涉及教師個人的生存質量與學生的發(fā)展,也關乎著整個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而,各級部門應嚴格按《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通知》的相關條例落實教師工資待遇。整個社會也應營造一種崇尚知識、尊師重教的輿論氛圍,促使農村教師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得以提高。正所謂:“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賤師而輕傅,則人有快,人有快而法度壞?!?/p>

[1] 孟引變.農村初中教師生存狀態(tài)的調查與思考——以山西省為例[J].教育學術月刊,2009(9):37-39.

[2] 杜育紅,劉亞榮,寧本濤.學校管理的經濟分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81.

[3] 常寶寧,崔恩岐.農村中小學教師生存狀態(tài)變革2000~2007[J].教育科學,2010(6):58-63.

[4] 龐建濤.農村初中教師生存狀態(tài)調查研究——基于菏澤市牡丹區(qū)W鎮(zhèn)初級中學的個案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0.

[5] 史海軍.農村中小學教師生存狀態(tài)問題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0.

[6] 童富勇,劉桂林.杭州市農村教師生存狀態(tài)調查[J].教育評論,2006(4):66-69.

[責任編輯 張淑霞]

An investig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Living Statein Poor Areas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with Huachi County, Qingyang, Gansu as an Example

NI Jia-min

(CollegeofEducation,LongdongUniversity,Qingyang745000,Gansu)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living conditions do not on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life but also hinders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The survey of the living stat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shows that: the lower salary brings economic pressure upon teachers; the teachers are working under heavy burdens in poor conditions;the teachers’ after-work is boring and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re weak.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chools should take relevant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iving state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in poor area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rural areas;the living states; investigation

G451

A

1674-2087(2015)02-0058-08

2015-04-08

2012年隴東學院青年創(chuàng)新項目(XYSK1202)

倪嘉敏,女,甘肅慶陽人,隴東學院教育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農村教師培訓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農村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
甘肅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6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提高農村教師培訓的實效性——關于西部S省農村教師培訓狀況的調查報告
新課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0
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問題與對策新探
探索(2015年3期)2015-04-17 02:36:54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論西部農村教師專業(yè)信念提升策略
尉犁县| 阿图什市| 台南县| 海城市| 张家港市| 阳东县| 莎车县| 卢氏县| 改则县| 平谷区| 汉源县| 永泰县| 京山县| 隆子县| 兰西县| 神农架林区| 双鸭山市| 新蔡县| 达孜县| 金沙县| 迭部县| 黄平县| 镇平县| 武清区| 嘉峪关市| 翁源县| 包头市| 且末县| 贺州市| 宿松县| 同仁县| 江都市| 玛曲县| 高邑县| 广元市| 鄂温| 垣曲县| 横峰县| 抚顺市| 汉阴县|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