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靜默草原》
北師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原野放歌講讀課文《靜默草原》。
教材分析:
《靜默草原》是鮑爾吉·原野的一篇散文,講述了鮑爾吉·原野作為草原人對草原的獨特感受及面對草原感悟的人生哲理。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文字下的草原之美,感受作者對草原的深切情感。
2.鼓勵同學親近大自然,體悟自然景物的美感,豐富情感體驗,凈化心靈世界。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蘊含深意的語句,理解作者對草原的深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對草原的獨特體驗與感受及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鮑爾吉·原野生在草原長在草原,對草原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今天我們就隨著鮑爾吉·原野的散文《靜默草原》去近距離地認識草原,感受草原。(板書:靜默草原)請同學們讀課題,輕聲,莫要驚醒那草原人。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意。
1.找出描寫草原特點的句子。
明確:①“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頭向后繚望,都是一樣的風景:遼遠而蒼茫?!保ǚ磸妥x,讀出“遼遠而蒼茫”的感覺)(板書:遼遠 ?蒼茫)
②“腳下的草兒紛紛簇立,一直延伸到遠方與天際相接。這顏色無疑是綠,但在陽光與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錫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霧色中的淡藍。”(反復讀草的顏色富于變化,草原該有多美)
所以作者說“因而草原的風景具有了‘看不到與‘看不盡這兩種特點”。
2.如何理解“看不到與看不盡”?
明確:看不到,廣闊無邊無垠。
看不盡,為什么“看不盡”?明確:景色多。鮑爾吉·原野說:“草原在單一中呈現豐富。”(板書)
3.什么單一?明確:草。
4.什么豐富?明確:牛、羊、花、牧人等等以及草的顏色很豐富,所以草原讓“人看不到也看不盡”。
小結:同學們,在鮑爾吉·原野的眼中,草原是這樣的:“站在草原上,你勉力前眺,或回頭向后繚望,都是一樣的風景:遼遠而蒼茫?!?/p>
在他的眼中,草兒簇立,生機盎然,色彩多變。
“腳下的草兒紛紛簇立,一直延伸到遠方與天際相接。這顏色無疑是綠,但在陽光與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錫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霧色中的淡藍?!?/p>
在他的心里,草原的風景廣闊豐富讓人靜默。
“因而草原的風景具有了看不到與看不盡這兩種特點?!保ㄔ俅锡R讀一遍)
三、妙筆生花(小練筆——“草原印象”)
播放草原圖片,美不美?美!
誘思:真讓人向往,好想去草原看看,大家想嗎?那就一起去草原吧!
現在我做個調查:沒去過草原的,舉手。去過的,舉手。家是草原的,舉手。
小組合作寫50個字“草原印象”。描述你想象中或回憶中的或家鄉(xiāng)的草原。(提醒大海都市對比)
分組展示、評價(略)。
四、再讀課文,體會文意
1.學生習作展示小結
明確:草原在大家筆下精彩紛呈,各不一樣。到底是某某描述的這樣,還是某某描述的那樣?這無邊無際的草,瓦藍瓦藍的天,繁星點點的羊群、蒙古包,就是我們的心心念念的草原嗎?我們的心中充滿了困惑,大睜著眼睛看草原,而蒙古人怎么看草原?
明確:“瞇著眼睛裝填一些蒼茫。”
2.為什么會這樣?明確:正如鮑爾吉·原野所說“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齊讀兩遍)
3.感受什么?明確:感受草原。這難道就是他一直在靜默草原的結果嗎?
4.找出文中感受草原的句子。
“在草原上,遼闊首先給人以自由感,第二個感覺是不自由,也可以說是局促?!弊x幾遍。
5.我聽出了一對反義詞,大家聽出了嗎?聽:自由與不自由,這不矛盾嗎?什么自由?什么不自由?
自由:遼闊無邊無垠,活動不受限制,自在。
不自由:置身于這樣闊大無邊的環(huán)境中,人顯的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覺得局促不自由(板書)。
面對這樣一片草原我們只會感到驚慌,會覺得所有的拐杖都收起了,所有的人文背景都隱退了。
拐杖:從老頭老太太的用具到支撐我們生活的金錢、工作、地位、利益等等。
6.人文背景:大家知道克什克騰的背景嗎?
明確:置身于這樣闊大無邊的環(huán)境中,所謂的金錢利益不重要了,那些權利的爭奪,紛飛的戰(zhàn)火也不重要了,只有那渺小又微不足道的人在那里靜默著草原,此時,你若因欣喜若狂而揮動雙拳咆哮會感到可笑,若因喜極而泣蹲下嚶嚶而泣顯得可悲。
我們這些外鄉(xiāng)人啊,無法體會也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來做,所以我們去草原通常會這樣:“一曲桑吉卓瑪,兩塊羊肉疙瘩,三杯燒酒下肚,四腳朝天回家?!比绱舜炙撞豢埃龍D用喧囂狂歡來證明自己來過草原。
鮑爾吉·原野他會這樣嗎?不,他不會用眼睛,而是用他的口、手以及心感受草原,在靜默中親近草原。
7.原野他會怎么做?找出來讀一讀。
明確:“我愿意像母牛一樣,俯首以口唇觸到清淺流水。當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著坐著或趴著合適時,也想如長鬃披散的烈馬那樣用面頰摩挲草尖?!保信肿x,齊讀)
他想像母牛烈馬,這也太平凡了吧。難道不能像點別的嗎?如雄鷹、蒼狼之類。
8.體會母牛烈馬的情感。
明確:母牛烈馬都是食草動物,是草原上最常見最普通的動物,他們生長在草原,草原養(yǎng)育了他們,草原是他們的故鄉(xiāng),他們的母親。雖然他們性格不彪悍,但面對草原時他們愿意“以口唇觸到清淺流水,用面頰摩挲草尖”。以此來表達他們對草原深沉的愛。(拖長一點)
此時原野佇立在風中,衣襟被風吹得獵獵作響,他扯住那翻飛的衣襟,想要尋找一個無聲的世界,靜默著草原,冥立凝想。
9.大家說說此時他會想些什么?
想什么也許忘了,正如他所說“草原與我一樣,也是善忘者,只在靜默中觀望未來”。讀,出示重音再讀。最后一句出現兩次。再讀:①善忘 靜默 ?②兩遍后加點“未來”。
10.什么是善忘?生活中學習中你善忘什么?
鮑爾吉此時要善忘什么?板書善忘得失。
明確:善忘,忘記擁有的金錢地位,忘記失去的痛苦,淚水。這是一種人生的豁達與灑脫,是一種對金錢榮譽地位的不計較。
11.靜默是沉默嗎?不是,是在沉靜中思考。有句話叫“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一種坦然自若的沉穩(wěn)與不張揚(板書)。這也是鮑爾吉原野想要傳遞給我們的人生態(tài)度(板書)。
五、課堂小結
草原美在遼闊,美在靜默,美在草原人在靜默中對草原的想象和感受。我們只有保持一顆純凈的心,才能感悟大自然的恩賜。我們只有坦然面對生活才能享受到生活帶給我們的美好。
孩子們,在你們還不夠長的人生路上,我們已然經歷了一些挫折、痛苦、失敗、淚水。原野教會我們善忘一些得失,靜默一番未來?,F在請閉上眼睛,隨老師去靜默我們的未來。
六、配樂朗誦(深情地)
這是一片遼遠蒼茫,起伏無際的草原,看不到他,也看不盡他,唯有靜默才得寧靜。
七、結束語
人生亦如此,茫茫無所安,常有靜默思考才得灑脫豁達。
感謝原野教會我們善忘!
感謝未來允許我們靜默!
(蔣彩虹 ?甘肅張掖甘州區(qū)南關學校 ?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