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毓
散文是中國文學的常見藝術形式,由于其形式自由,寫法靈活,深受歷代文人喜愛。《醉翁亭記》與《荷塘月色》這兩篇散文,前者是宋代散文家歐陽修的名篇,后者是學者朱自清膾炙人口的名作。兩篇散文的創(chuàng)作年代雖相距甚遠,但同為寫景抒情散文,且均入選人教版與蘇教版語文教材,兩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相信通過兩篇散文的對比,能夠加深教師對作品的理解,也能讓教師在語文教學上有一定的收獲。下面筆者分思想感情、藝術特色與教學方法作具體的對比研究。
一、《醉翁亭記》與《荷塘月色》思想感情的對比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是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他為詩詞、散文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朱自清是中國20世紀初期的著名詩人、散文家,五四時期受新思潮影響,寫作了白話詩,后轉向散文的創(chuàng)作。兩位散文家的創(chuàng)作同中有異,下面筆者先來分析《醉翁亭記》和《荷塘月色》思想感情的異同。
(一)相同之處:描繪自然風光,抒發(fā)閑適之情
《醉翁亭記》與《荷塘月色》都是寫景抒情散文,歐陽修與朱自清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將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寄托在美好的景物中?!蹲砦掏び洝窞闅W陽修被貶滁州后所作,作者通過對醉翁亭周圍“瑯琊”、“釀泉”和“四時之景”等自然風光的描繪,以及“滁人游”、“太守宴”和“眾賓歡”等宴游場景的描寫,抒發(fā)了醉意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排遣了自己被貶后內(nèi)心的失意與憂憤。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將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寄托在靜謐美好、空靈淡雅的荷塘景色中,“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現(xiàn)實太紛擾,所以他抒發(fā)閑適與超然之情,意欲排遣內(nèi)心的苦悶。
(二)不同之點:樂觀曠達之情,傷感憂郁之意
歐陽修與朱自清雖然都在自己的散文作品中流露出內(nèi)心的苦悶、失意,但細細究來,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下面分三個不同方面具體闡述。
1.苦悶的內(nèi)涵與抒情的重點
兩篇散文感情苦悶的內(nèi)涵不同,一個慨嘆自身命運,一個思考家國現(xiàn)實。顯然,朱自清的苦悶更為深層次。慶歷前期,歐陽修被政敵誣告,遭到貶謫?!蹲砦掏び洝窞樽髡弑毁H滁州后的作品,“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作者把感情寄托在美酒中,其中不免有借酒澆愁的意思,也許暗暗流露著對于北宋朝廷中黑暗勢力的不滿和政治抱負無法實現(xiàn)的憤懣。歐陽修的苦悶來自仕途失意,而朱自清的苦悶并不局限于個人,而是來自國家與家庭。“四·一二”政變使中國被黑暗與恐懼籠罩,作為愛國主義民主戰(zhàn)士的朱自清陷入了極大的痛苦,而與此同時,他的家境也不斷衰敗,在雙重打擊下,他“心中頗不寧靜”,寫下了《荷塘月色》,作品流露出了作者精神上的重壓。
兩篇散文抒情的側重點也不相同,《醉翁亭記》側重于“樂”,而《荷塘月色》側重于“苦”。歐陽修內(nèi)心雖然憂憤,但他能在逆境中保持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tài),并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濃濃的“樂”來,如寫“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等;朱自清則不然,他在《荷塘月色》中描繪了恬靜、淡雅的荷塘及月色,多寫閑適之景,反襯了自己的苦悶,他希望“什么都可以不想”,重在表現(xiàn)自己希望擺脫煩惱的感情。
2.抒情主人公的個性差異
歐陽修與朱自清都在作品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但兩者的個性存在很大的差異,前者表現(xiàn)更多的是政治家的達觀理性,而后者是文人憂郁感傷的一面。
歐陽修四歲喪父,家境貧窮,一生任過許多官職,但由于直言敢諫,屢遭誣陷和貶斥[1]。正因他出身貧寒,并在官場屢遭貶斥,才能夠保持樂觀進取的心態(tài),所以《醉翁亭記》中表現(xiàn)出的并非是“戚戚怨嗟”的庸人形象,而是意氣自若而又達觀理性的政治家形象,文中“太守宴也”、“太守歸而賓客從也”等句,描繪了歐陽修與滁州人民同樂的場面,表現(xiàn)了他泱泱君子的坦蕩胸懷,錚錚鐵骨[2]。而朱自清散文文人氣頗重,其散文是“文人學者型的”[3],他在精神上承受著國民黨反動派的重壓,在時代使命和家庭責任的矛盾中糾結、搖擺,最后選擇逃避內(nèi)心。散文中寫“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xiàn)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梢娝Mㄟ^觀賞荷塘的美好景色求得心中的片刻寧靜與歡愉,此文表現(xiàn)了朱自清消極反抗的情緒,凸顯了憂郁的文人形象。
二、《醉翁亭記》與《荷塘月色》藝術特色的對比
作為古今散文的名篇,《醉翁亭記》構思精巧,簡潔自然,《荷塘月色》刻畫細膩,意境優(yōu)美,兩者都是很富藝術特色的作品,在結構、語言、寫作手法、修辭手法上都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值得我們細細地鑒賞、品味。
(一)藝術特色的相同之處
歐陽修與朱自清作為不同時代的散文大家,對寫作手法與語言的運用相當嫻熟,《醉翁亭記》和《荷塘月色》作為兩位作家的同類型代表作,在藝術手法的運用上存在較多相似之處。
1.寫作手法:情景交融,動靜結合
《醉翁亭記》的寫景,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民俗民風,都表達著作者的真實情感,如“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寫山間朝暮、四時的美景,直接抒發(fā)了作者之“樂”,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文中還多處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如“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寫瑯琊山的靜與釀泉的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體現(xiàn)出醉翁亭四周風景的優(yōu)美,讓人心馳神往;還有寫滁人游時“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畫面中的人物有動有靜,顯得活潑生動,把滁人出游時的歡樂場面完全展現(xiàn)了出來。
《荷塘月色》情景交融體現(xiàn)在“淡”字上,寫“月光也還是淡淡的”,“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光、影、色、香,都是輕淡的,與作者希求恬靜的心境吻合無間[4],表現(xiàn)了看到荷塘朦朧的美景時內(nèi)心的片刻寧靜。作者在寫完荷塘靜態(tài)之美后,又寫了“微風過處”、“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的動態(tài)美,動靜結合,細膩地描畫了荷塘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美,使畫面更加飽滿豐富,更顯風韻,讓讀者情不自禁產(chǎn)生美好的聯(lián)想。
2.語言特點:自然簡潔,富有聲韻美
兩篇散文在語言的運用上都做到了樸實自然,簡潔而易讀,真實、流暢是這兩篇散文給人的共同感受。另外,兩位大家在作品中都注重對音樂美的體現(xiàn),筆下的散文都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與聲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律悠揚,讓人回味無窮,不禁反復誦讀。
無論是歐文還是朱文,語言都自然簡潔,《醉翁亭記》中開篇“環(huán)滁皆山也”,五個簡單的文字就交代了滁州的環(huán)境;“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作者又流暢從容地交代“醉翁”的來源,整篇散文語言平易自然,純正樸實,顯示了歐陽修作為唐宋散文八大家的語言功底?!逗商猎律氛Z言自然,貼近生活,如“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月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可見,作者用口語來抒寫心情,讀起來真切自然。
此外,兩篇散文都體現(xiàn)出了音韻美,《醉翁亭記》多運用駢偶句,像“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等句子,駢散結合,使散文充滿節(jié)奏感、韻律美,且全文各句皆以“也”字作結,句式獨特,讀來抑揚頓挫,有一唱三嘆之感。《荷塘月色》多用疊詞,如“田田”、“亭亭”、“層層”、“遠遠近近”、“曲曲折折”等,使音調(diào)悅耳動聽,不禁使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
(二)藝術特色的不同之點
由于歐陽修與朱自清所處時代的不同,兩篇散文的形式就存在很大差別,在藝術手法的處理上顯然還是有很多不同的,下面試作具體的剖析。
1.結構特點:層層烘托與情感變化
《醉翁亭記》前半部分寫醉翁亭及周邊風光,后半部分記太守與滁人宴游,以“樂”相串,由禽鳥、游人再到太守之樂,層層烘托,步步緊逼,由遠及近,由面到點?!逗商猎律窐嬎伎b密,以“家――荷塘――家”的游蹤為重要線索,以作者內(nèi)心“頗不寧靜”開始,到超越自己,最后又回歸現(xiàn)實,從文章整體結構上看,經(jīng)歷了“不寧靜――寧靜――不寧靜”的情感變化[5],情感高低起伏,更加吸引讀者。
2.寫作手法:善用白描,長于寫景
《醉翁亭記》中善用白描手法,從首句“環(huán)滁皆山也”開始,只用寥寥幾筆,就描繪了“蔚然而深秀”的瑯琊山、“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的釀泉、“翼然臨于泉上”的醉翁亭等多個景物,讓人感到身臨其境,充滿意境美。
朱自清對于景物的刻畫以細膩傳神著稱,善于營造“工筆畫”那樣美的意境,這在《荷塘月色》中有明顯的體現(xiàn)。朱自清秉承著《山野掇拾》中所說的,將描寫對象“剝開來看,拆穿來看”的思想,十分細膩地刻畫景物,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將荷花的美刻畫得淋漓盡致,從多角度描寫,格外工細。
另外,同為情景交融之作,《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寫明顯多于《醉翁亭記》。歐陽修多是在景物的描寫中直接抒發(fā)感情,而朱自清對荷塘、月色等景物有較多描寫,個人情感的表達較為含蓄隱晦。
3.修辭手法:使用對偶與通感比喻
《醉翁亭記》作為一篇駢散結合的古文,最明顯的修辭手法即為對偶。由于作者受到前人駢文的影響,文中有大量的對偶句,如“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增添了文章的韻律美。而在其他修辭上運用較少,沒有《荷塘月色》的細膩入微。
《荷塘月色》中多次運用通感、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如把清香比作“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以聽覺喻嗅覺,再如“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以聽覺喻視覺,能引發(fā)讀者的想象;再看這段寫得極美的文字:“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連用三個比喻,展現(xiàn)了月色籠罩下的荷花潔白明亮的特質。文中還有多處運用修辭,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總體來講,歐文富有整齊之美,而朱文有參差錯落之美。
三、《醉翁亭記》與《荷塘月色》教學方法的對比
散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讀懂散文、賞析散文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下面筆者將《醉翁亭記》和《荷塘月色》的教學方法進行簡單的對比。
(一)教學方法的相同點
在兩篇散文的教學中,教師們都很強調(diào)誦讀法、問答法、討論法。首先,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醉翁亭記》駢散結合,“也”字句很多,加強誦讀不僅能讓學生感受此文韻律之美,還便于學生疏通、理解文章。同樣,《荷塘月色》文字優(yōu)美,通過不同節(jié)奏的朗讀,可以感受語言的深厚魅力。其次,兩者的教學都適當加入了問答法與討論法。師生在課堂上加強交流,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或分組討論得出結論,便于理解文章行文思路、賞析藝術手法以及體會作者情感變化。
(二)教學方法的不同點
古代的《醉翁亭記》與現(xiàn)代的《荷塘月色》,在教學方法上肯定是有些不同的?!蹲砦掏び洝肥枪糯⑽?,所以我們還要注重文言文教學中的一些方法,比如可以讓學生通過翻閱工具書,落實字詞,理解文章大意,這樣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這對于課堂教學也是有很大幫助的。而以往《荷塘月色》的教學,都重在對藝術手法的賞析上,比如聯(lián)想、想象法,可以根據(jù)作者的描寫,聯(lián)想水邊荷花之美。另外,可運用情境教學法,事先讓同學完成一個作業(yè),即根據(jù)文中所描繪的情境,寫一段優(yōu)美的話,并在課堂上發(fā)言,例如:“今夜月色朦朧,空氣中氤氳著淡淡的泥土芬芳,我獨自漫步在荷塘邊,目光被滿池姿態(tài)婀娜的荷花吸引。荷花在月色的籠罩下散發(fā)著神秘而優(yōu)雅的氣息,讓人無法移開雙目……”以此鍛煉學生的文本聯(lián)想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四、結語
《醉翁亭記》與《荷塘月色》作為古今散文中的名篇佳作,為無數(shù)人所喜愛、品鑒。而同為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寫景抒情散文,對兩篇文章進行對比研究就變得更加有意義了。本文從思想感情、藝術特色與教學方法三方面進行了簡單的對比研究,寫出了筆者的一些體會。希望通過這樣的工作,使其他老師重視古今散文的對比研究,教會學生感受散文名家的語言魅力,也期盼能對今后的教學實踐產(chǎn)生一點啟發(fā)意義。
注釋:
[1]游國恩,王起.中國文學史(三)[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22-23.
[2]陳振鵬,章培恒.古文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1478.
[3]朱棟霖,朱曉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20-121.
[4]楊昌江.朱自清的散文藝術[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14-15.
[5]李樹森.朱自清《荷塘月色》結構賞析[J].文學教育,2012,(09):114.
(錢 ?毓 ?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中文系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