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婧
摘 要:美國華裔作家湯亭亭筆下刻畫了大量的華裔形象,而這些形象有著遞進式的轉(zhuǎn)變。從探討 “我是誰”,轉(zhuǎn)而探討生活在美國的華裔一族“他們是誰”,最后又把自我歸入“他們”之列,開始解答“我們是誰”的困惑,最終找到華裔美國的身份歸屬。
關(guān)鍵詞:華裔形象;形象變遷;身份認(rèn)同
湯亭亭曾在一次采訪中談到,《女勇士》這部作品就是在說“我”,并確定“我是誰”,而當(dāng)她又有話想說時,她寫了第二部作品《中國佬》,一部講述“他們”的作品。而在《孫行者》中,湯亭亭轉(zhuǎn)換視角,將自我納入“他們”,開始討論“我們”。
從探討“我是誰”開始,湯亭亭接續(xù)威廉姆斯·卡洛斯·威廉姆斯的《美國性情》,在《女勇士》中塑造了五個女性形象?!八?860年停止,而我在1860年繼續(xù),并繼續(xù)前行?!笔紫葴ねび霉P為一名因丈夫不在家中卻懷孕生子,最終跳井自盡的無名女人正名。全家族的人都以無名女人為恥,甚至不允許任何人提起她的名字,但在湯亭亭眼中,她是一個用自己的身軀抗議并為自己爭取話語權(quán)的女勇士。在《女勇士》中,主人公為無名女人的不忠找到借口:或許是被強奸或因為愛情,而無論是哪種都值得被原諒。但由始至終沒有人追究過原因,而無名女人也沒有為自己講過一句話,最后選擇用死亡來反抗。這或許是因為她清楚此情此景,她的話太過于微不足道。而她的死亡把自己從男人欲望的對象變成自己欲望的主體。從這里開始,湯亭亭試圖用筆來挑戰(zh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于“我”這個女性的要求與印象,并開始追尋“我”到底是誰,該是什么樣子。
《女勇士》中另一個華裔形象花木蘭則是個女英雄、女勇士,她主動上山學(xué)藝,為家鄉(xiāng)的人民報仇,奪回被強盜搶走的糧食,帶領(lǐng)軍隊推翻王權(quán),最終建立一個新的農(nóng)民政權(quán)。但她最后毫不猶豫地褪去這一切成功與榮譽,主動跪在婆婆面前發(fā)誓做一名賢妻良母,相夫教子。湯亭亭塑造的新時代花木蘭形象就是她理想中完美華裔美國女性的樣子。而最后,湯亭亭透過蔡琰之歌來討論“我”的問題。在她筆下,蔡琰為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而和親,到了一個“蠻荒之地”,在那里她克服了語言文化的障礙,最終帶著自己的文化與當(dāng)?shù)厝撕椭C共處。不可否認(rèn),湯亭亭是一個美國人,但有著不可磨滅的中國根。像蔡琰一樣,她需要在美國唱出自己的歌,讓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在她的身體里面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解決了“我是誰”的問題后,湯亭亭跳脫出來,開始審視“他們”的問題。湯亭亭說過曾在十歲時就想寫《中國佬》,但直到二十五年后才真正有話可說。湯亭亭試圖重構(gòu)四代華裔在美國的奮斗史來探究“他們是誰”。第一代的曾祖父因為“中國似乎不再是一個能輕易生存的地方”而被迫去到美國,但發(fā)現(xiàn)美國也不是一個美好的所在。在美國的甘蔗園里,他被當(dāng)做奴隸一般工作,甚至失去了說話的權(quán)利。雖然常常被懲罰、鞭打、罰款,具有反叛精神的他并沒有妥協(xié),而是奮起反抗,最終取得了勝利,回到家鄉(xiāng)。而第二代的祖父與有著強烈回家愿望的曾祖父不同,他更愿意留在美國并相信可以實現(xiàn)金山夢。祖父當(dāng)了一名鐵路工人,用自己的血和淚為美國的鐵路建設(shè)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這一段艱辛的歷史卻從美國主流歷史的長河中被完全抹去了。第三代華裔帶著強烈的想要扎根美國的意愿,義無反顧地放棄了在中國受人敬仰的教師身份,留在美國成了一名洗衣工,終日沉默。從第一代華人強烈的回家意愿,到第二代華人被迫遣返回國,再到第三代華裔強烈的扎根愿望,第四代的華裔哥哥陷入了困惑。哥哥生在美國,長在美國,并接受美國文化與教育,是第一代的華裔美國人。但他也并不能完全被這個國家所接受,這讓他開始懷疑他們到底是誰。祖父的貢獻被抹去了,父親放下了尊嚴(yán),而具有合法美國身份的哥哥也在離開軍隊后面臨被驅(qū)逐的風(fēng)險。為了留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的犧牲到底值得嗎?哥哥在美國并不能找到家的感覺,但當(dāng)他有機會去到中國時,卻失望地發(fā)現(xiàn)自己也并不真正屬于那里。那么他們到底是誰呢?
在尋求身份認(rèn)同的過程中,湯亭亭要解決的最后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問題。在《孫行者》中,湯亭亭第一次將自己納入“他們”之列,在她眼中,“華裔美國人”這個詞是復(fù)數(shù)的,這是整個華裔美國人族群的問題。小說主人公惠特曼阿新是第五代華裔美國人,但始終無法被美國主流社會文化接納,連他的劇本也被認(rèn)為有“異域風(fēng)情”,整個華裔社區(qū)也處于邊緣化的狀態(tài)。因此阿新開始反省,試圖用寫作來挑戰(zhàn)美國主流文化對華裔形象的刻板印象,重新認(rèn)識自我,從而獲得身份認(rèn)同。湯亭亭塑造的阿新這個角色——美國現(xiàn)代美猴王——本身就是一個中國和美國文化的融合體,不但顛覆了對于華裔美國人的傳統(tǒng)定義,也重新定義了他們的民族本質(zhì)。
湯亭亭曾建議把華裔美國人的英文Chinese – American之間的“-”去掉,來強調(diào)他們的美國屬性,因為一旦去掉了這個連字符,華裔就成了一個純粹的形容詞,而美國人才是他們真正的屬性。而通過這一系列作品中華裔形象的變遷,湯亭亭最終找到了自己的身份歸屬與認(rèn)同。
參考文獻:
[1]Brownmiller, S. 1997, “Susan Brownmiller Talks with Maxine Hong Kingston.” Mademoiselle,Vol.65, No. 3,214-216.
[2]江曉明.新起的華裔美國作家馬克辛·洪·金斯頓[J].外國文學(xué),1981第2期.
[3]劉心蓮.中國神話重寫與華裔美國人的身份迷失[J].國外文學(xué),2004第4期.
[4]周寧.西方的中國形象史:問題與領(lǐng)域[J].東南學(xué)術(shù),2006,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