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霞,溫玉梅,劉曉宇,徐明俠
(1.河北省蔚縣人民醫(yī)院,河北 蔚縣 075700;2.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二醫(yī)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3.河北省蔚縣婦幼保健院,河北 蔚縣 075700;4.河北省蔚縣中醫(yī)院,河北 蔚縣 075700)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與頸部大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評估價值
李俊霞1,溫玉梅2,劉曉宇3,徐明俠4
(1.河北省蔚縣人民醫(yī)院,河北 蔚縣 075700;2.河北省張家口市第二醫(yī)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3.河北省蔚縣婦幼保健院,河北 蔚縣 075700;4.河北省蔚縣中醫(yī)院,河北 蔚縣 075700)
目的 探討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與頸部大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評估價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測定104例TIA患者(TIA組)頸部血管內膜厚度,觀察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部位、形態(tài),并設同期頸椎病患者94例為對照組,對比觀察。結果 TIA組患者頸部動脈內膜厚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TIA組頸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頸部大動脈粥樣硬化及內膜增厚是誘發(fā)TIA的危險因子之一,彩色多普勒超聲可做為頸部大動脈粥樣硬化檢測的可靠方法。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彩色多普勒超聲;動脈粥樣硬化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是臨床常見病,發(fā)病與多因素相關,其中以動脈粥樣硬化關系最為密切[1]。有研究表明,TIA患病人群是缺血性腦卒中高發(fā)人群[2]。因此,對TIA的早期診斷、干預對患者預后意義重大。我們探討了彩色多普勒超聲對TIA與頸部大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評估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01—2014-01月收治的104例TIA患者(TIA組),男66例,女38例;年齡49~80歲,平均(62.4±4.4)歲;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TIA診斷標準中相關描述[3];均存在一過性頭暈、意識模糊、偏身感覺麻木及肢體活動障礙等癥狀,并經CT和/或MRI檢測排除腦出血或梗死性疾??;排除心肌梗死、嚴重心律失常、癔癥及癲癇發(fā)作患者。設同期無TIA發(fā)作的頸椎病患者94例為對照組,男54例,女40例;年齡58~81歲,平均(61.7±5.1)歲。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惠普公司)對2組患者雙側頸總動脈及分叉處、頸外動脈、頸內動脈進行檢查,測量內膜中層厚度(IMT,≥1.0 mm即可判定增厚),并觀察動脈粥樣斑塊檢出率及形態(tài)。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頸部動脈內膜厚度比較
TIA組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內膜平均厚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頸部動脈內膜厚度比較(mm)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粥樣硬化斑塊檢測結果
TIA組患者均發(fā)現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頸總動脈及分叉發(fā)現粥樣硬化斑塊56例(53.8%),頸內動脈處發(fā)現粥樣硬化斑塊48例(46.2%),頸外動脈發(fā)現粥樣硬化斑塊8例(7.7%),動脈存在2處及以上部位發(fā)現粥樣硬化斑塊共44例(42.3%),;對照組頸總動脈及分叉發(fā)現粥樣硬化斑塊24例(25.5%),頸內動脈處發(fā)現粥樣硬化斑塊36例(38.3),頸外動脈發(fā)現粥樣硬化斑塊6例(6.4%),動脈存在2處及以上部位發(fā)現粥樣硬化斑塊共6例(6.4%),未發(fā)現頸動脈粥樣硬化共22例(22.9%)。TIA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TIA是臨床常見病,主要是指因一過性缺血造成相應局部神經系統(tǒng)癥狀,發(fā)病可持續(xù)數分鐘至數小時,但在發(fā)病24 h內癥狀、體征即可恢復[4]。TIA易反復發(fā)作,是腦卒中重要危險因素[5-7]。因此,早期明確診斷,積極治療,對改善TIA患者預后意義重大。
有研究表明[6],TIA患者多存在頸部動脈內膜增厚及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2組患者頸部動脈內膜及粥樣硬化斑塊進行檢查,結果顯示TIA組患者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內膜平均厚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文獻報道相符;TIA患者頸總動脈及分叉處內膜增厚顯著,且粥樣硬化斑塊多發(fā)于該處,其發(fā)生原因可能為該處血流沖擊力大,易形成渦流有關;另外本研究發(fā)現對照組頸部動脈亦有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其發(fā)生與患者年齡相關,但其粥樣硬化斑塊未對血流動力學指標造成影響。
基于本研究結果,我們認為頸部大動脈粥樣硬化及內膜增厚可能是誘發(fā)TIA的危險因子之一,彩色多普勒超聲可做為頸部大動脈粥樣硬化檢測的可靠方法之一。
[1]齊敬玲.神經保護劑應用于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6(5):105-106.
[2]包寧.CT灌注成像與經顱多普勒超聲對后循環(huán)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1):20-21.
[3]陳仲進.經顱多普勒對短暫腦缺血發(fā)作的臨床價值及意義探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13(16):520-521.
[4]高偉,陳晨.頸動脈超聲在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后的應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5):619-621.
[5]孫小玲,黃懷鈞.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頸部大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超聲研究[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1,18(1):42-45.
[6]鄭培華.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評估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與頸部大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5,9(9):169.
[7]孫娜,劉艷麗.經顱多普勒血管超聲對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臨床價值[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6):201.
[責任編輯:李薊龍]
張家口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項目(No.1421072D)
李俊霞(1973-),女,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臨床內科。
R 445.1;R 743.3
B
10.3969/j.issn.1673-1492.2015.05.019
來稿日期:201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