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夢嵐
摘 要: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詞匯、語法、句型及課文,也有利于促進學生英語讀、聽、說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英語思維能力,已經有能力去進行英語創(chuàng)作,因而教師應從當今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著手,采取相應的措施促進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能力;培養(yǎng)
一、當今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1.只重視聽,不重視寫。無論是教材的設置還是教師的講解,都過于注重聽與說的活動而忽視寫作的訓練,這是由于教師認為寫作教學枯燥無味,并且寫作教學太浪費時間,而且教師也沒有研究出一套有效的方法來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所有這些將對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2.單調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失去了對英語寫作的興趣及信心,在小學六年級的英語寫作教學中,迫于升學的競爭,教師注重“填鴨式”的死板教學,促進學生應試技巧的掌握,而不注重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因此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因為詞匯量的不夠,無法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用英語寫出來。
3.教師對英語寫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學校的教師并不把英語寫作納入教學重點之中,就算有一些老師將其納入教學重點中,也只會是每周安排一節(jié)課進行寫作訓練,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便不再進行相關的練習,從而不能使學生很好地鞏固寫作知識,無法提高寫作能力。
二、提高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能力的措施
1.讓學生在填空練習中熟練掌握詞匯。英語教材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文本,教材中每篇文章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它著眼于當今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征,詞匯、詞組、句型的應用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教師可以將這些經典段落中的部分單詞或短語挖掉,在使學生熟練掌握文章內容后做填空題,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促進學生英語寫作思維的鍛煉。
這樣通過填空,不僅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教材內容,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核心,提高了自己的詞匯量,學會了一些句型,并培養(yǎng)了英語思維能力,從而為學生的英語寫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利用縮寫、擴寫等形式鍛煉英語思維。小學六年級譯林出版社出版的英語教材注重提高學生看圖寫話及根據一句話說出更多話的能力,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這種能力,使學生面對圖或話時有話可說。教師可以在課前將話題提出,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思考面對這個話題可以寫些什么內容,并將自己所想到的內容用以前所學過的詞匯及句型寫下來并互相交流。在學完整篇文章時,再讓學生利用本文所學到的詞匯及句型結合文章中所涉及的思想再寫一篇作文,通過前后兩篇作文的對比學習,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
3.利用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事情為英語寫作提供素材。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如果給學生一個生澀的題目:How to plant a tree,學生很可能感到枯燥無味,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如果教師能夠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在3月12日帶領學生去野外植樹,在向學生講述植樹節(jié)由來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對植樹的興趣,這樣關于植樹主題作文的寫作對于學生來講就輕而易舉了。
4.積累英語寫作所需要的基本的詞匯、句子及素材。要寫好英語作文,還需要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詞匯及句型,對于詞匯的積累,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小本,每天記一個單詞,與同桌互相交流,這樣學生每天就會熟練記住兩個單詞,日積月累就會掌握很多單詞。
對于句型的積累,教師可以在黑板上開辟出一塊英語角,按照學號順序讓每個學生每天在黑板上寫出一個句型,并讓全班學生將每天的句子背會,一周結束以后,讓學生將本周背過的五個句子默寫下來,這樣就促進了學生對英語句子的積累,在以后的寫作中就能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學生掌握基本詞匯、句型及素材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階段性,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要求學生一下子就掌握很多知識,達到英語寫作的最高境界,而應該讓學生一步一步積累,并且對于學生寫出的作文,教師要認真批改,對于學生在英語寫作中犯的錯誤,教師要及時修改并使學生從根本上掌握這個知識點,從而為學生以后的英語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對于小學英語教材中寫作的學習,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填空的形式,縮寫、擴寫的方法,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其寫作興趣,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積累英語知識,促進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傊龠M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任重而道遠,我們仍需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趙琴.小學生英語寫作能力培養(yǎng)探究:以牛津小學英語意林版的教學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14(30).
[2]唐凌珊.淺談新課標下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3(1).
[3]范菁.淺談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能力培養(yǎng)[J].考試與評價,2014(7).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