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抽象藝術家對生命本體的認識是通過一系列的無規(guī)則視覺形象呈現出來的,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家把生命中對于美的向往和感悟轉換成藝術符號,傳遞給審美大眾。中國的抽象藝術有著一套有別于西方的情感表達方式和形式美法則研究方式,本文即是對此加以詮釋。
關鍵詞:抽象藝術;生命情感;形式美;市場
作者簡介:劉小雙(1990-),女,漢族,藝術學碩士,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美術學理論、油畫。
[中圖分類號]:J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7--01
第一節(jié) 中國抽象藝術的繼承性和發(fā)展性
中國抽象藝術的繼承性,可以談到它的外在繼承性和傳統(tǒng)繼承性。一方面,“抽象藝術源于西方”這個理念, 仿佛早已深入人心。第一幅抽象繪畫源于西方,抽象大師康定斯基攜他的理論和實踐向世界昭示著新藝術時代的到來 。在之后的幾十年中,這種擺脫寫實,從思想和形式上追求新的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以西方為中心向世界擴散。優(yōu)秀的中國藝術家們受到外來新藝術思想的洗禮,創(chuàng)作理念,創(chuàng)作技法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是外在繼承性。另一方面,在東方這片古老的黃土上,抽象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青銅器上“獰厲美”的圖案,彩陶上概括而和諧的形象,再到中國書法的行云流水之美和中國繪畫的空靈清透之韻味都極具抽象主義色彩。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家潛意識受到傳統(tǒng)藝術的熏陶,這是其傳統(tǒng)繼承性。
發(fā)展性,由兩方面來看。時間上:中西方抽象藝術的發(fā)展在時間上是反向的。在西方藝術家追求寫實藝術,高度贊揚人性美之時,中國早已是戰(zhàn)火遍地,饕餮的恐怖伴隨著祭壇的神秘音樂,把人置于神鬼之下,抽象火種遍地盡是。當西方藝術大師推開抽象主義之門,追求藝術形式美感之時,中國藝術家卻正在寫實的道路上艱難的探索著。方向上: 雖然中西文化的傳承不同造成了抽象藝術發(fā)展時間上的差異,但是中國抽象藝術發(fā)展方向是明確的,一直貫穿于中國藝術發(fā)展的始終,都是為了精神而傳承,為了美感而發(fā)展。
第二節(jié) 中國當代抽象繪畫中生命情感
抽象主義藝術是人類的藝術,存在著人類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方式等問題。藝術的目的就是讓人的生命更加有意義,而抽象藝術涉及到了人類也涉及到了當代生命意識,把生命中對于美的向往和感悟轉換成藝術符號,傳遞給審美大眾。
中國當代抽象藝術作品與西方的不同之處在于藝術家們對于抽象藝術的認識和判斷標準。中國抽象藝術家給作品帶來了經典的民族元素和東方的神韻。當代著名抽象藝術家李磊先生的作品《意象武夷》和《天堂的色彩》系列中我們可以解讀出,其一:李先生的作品表達的不是西方的審美情趣,而是通過空間的處理,節(jié)奏的表現,色彩的轉變,從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汲取營養(yǎng),抽象的描繪出“中國韻味”。其二:中國繪畫第一步講求的就是“氣韻生動”,獨特的肌理和筆觸,這是藝術家內心的真實反映,也是生命力的感覺。其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也是中國藝術家表達生命情感的重要體現。作品能深刻地感觸到作者誠摯的生命歷程、生存欲望和內心的情感沖動,這是對人性本身的真實寫照,也讓人的心靈得以釋放。
第三節(jié) 形式美法則在抽象藝術中的運用
抽象藝術表達方式層出不窮,但是都有著共同的藝術理念:唯美性,精致性,即所有的形式都是為了美感而服務的。概念性的抽象藝術源于西方,西方抽象藝術家在抽象藝術的題材上、內涵上、技法上都做了不同的嘗試,對世界抽象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式的抽象藝術得以繼續(xù)升華的條件就是,擁有一套別于西方抽象藝術的形式美新符號。
形式美的法則包含了對稱均衡、單純其一、多樣統(tǒng)一、節(jié)奏韻律等。我們來關注當代抽象藝術家劉水石的作品,他擅長把激情和記憶結合在一起,把將瞬間的情感和內心沖動通過筆觸和色彩噴灑在畫面上,把自己獨特的思想內容轉換成藝術作品,展現出了美妙的節(jié)奏韻律感。他的作品中也滲透著中國古代文人作品的禪境意趣和中國式建筑的獨特符號,有著對稱均衡之美。
中國當代抽象藝術脫離了西方的結構法則,其題材和風格,都無法輕易歸類,讓這種個性化、唯一化化的面貌,用任何一種既定的法則都難以嚴整對應。
第四節(jié) 機遇性和挑戰(zhàn)性存在于中國抽象藝術發(fā)展之中
在當下這個在藝術品發(fā)展流派紛呈的時代,抽象藝術品也是五花八門的呈現在觀者面前。雖然我們祖先的藝術涉及到抽象因素形式是成千上萬年之前的事情,不過“抽象藝術“這個名詞,我們接觸到它的時間卻是相對短暫的,因此,中國抽象藝術的發(fā)展?jié)摿κ菬o限的。然而,中國抽象藝術在科技與經濟高速發(fā)展的這個時代想要崛起,一定存在著它的機遇和挑戰(zhàn):
矛盾性:綜上所述,我們所理解的抽象藝術看似是自由的,無拘束的,但不可否認抽象藝術也有著自身明確的主題表達。這就需要中國抽象藝術家做好權衡,如果兼顧形式與主題是否背離了抽象藝術的與時俱進法則。
潮流形態(tài)性:潮流是時尚的,是流動性的,沒有永遠的價值,也沒有不變的藝術,中國抽象藝術的長期發(fā)展需要藝術的精華,需要原創(chuàng)性,更需要與時俱進性。
市場需求性:其一,國內當代,還存在著許多有待探索和利用的新藝術領域;其二,當代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涉及藝術范圍廣,需求多,抽象藝術發(fā)展前景大;其三,抽象藝術的理念還尚且保持著新鮮感。這也在提示著藝術家們:抽象藝術市場前景廣闊,同時需牢記欣賞者對于藝術品認可的必要性,這是藝術品得以前進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黃宗賢《中國美術史綱要》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8.11
[2]許德民《中國抽象藝術學》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07
[3]彭肜《全球化與中國圖像》 四川美術出版社 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