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探討了在中職英語閱讀課中如何有效地進行詞匯教學,提出了分三階段進行教學的詞匯處理方法。
關鍵詞:中職;英語閱讀;詞匯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4-0082-02
收稿日期:2015-03-15
作者簡介:何素(1975-),佛山市三水區(qū)工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教師,英語中級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廣東 三水/528100)在中職的英語閱讀教學中,詞匯教學處理得當,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擴充詞匯量,還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但筆者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英語教師在這方面還存在不少誤區(qū)與問題,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一、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詞匯教學存在的誤區(qū)與問題
1.側重于對學生進行詞匯知識的告知而非對其進行詞匯能力的培養(yǎng)
在閱讀課文之前,一些教師會帶領學生把課后生詞表中的生詞通讀一遍,然后對這些生詞給予詳細的講解。這樣一來,閱讀文本的理解難度就大大減輕了,但這種詞匯處理方法長久下去,會令學生養(yǎng)成一種不良習慣:就是在閱讀課文之前一定要把其中的生詞全部弄懂,否則就覺得沒法讀下去了。顯然,這種教法阻礙了學生根據上下文具體情景猜測詞義的思維活動,并影響了對學生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
2.核心詞匯和次要詞匯沒有進行區(qū)分性教學
有些教師在講解閱讀文本的同時進行詞匯教學,遇到一個生詞就把它挑出來詳細地講解。在這樣的課堂上,老師忙著講,學生忙著記,一堂課下來,學生常常弄不清要重點掌握哪些知識。其實,閱讀文本的生詞有主次之分,對于重點詞語,我們可以作必要的講解,而一些次要的詞匯,我們只要求學生理解、會讀就行了。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對新詞匯的主次性進行辨別并在詞匯教學中有所側重,這樣,教師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學得輕松、靈活。
3.脫離閱讀文本內容進行詞匯教學
在中職的英語閱讀文本中,英語詞匯量增加了不少。一些教師在講解這些詞匯時從其發(fā)音、意義、構詞法、同義詞、反義詞等方面給予講解,卻忽略了聯(lián)系原文的語境進行分析。這樣的教學是不利于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的,也影響了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整體認讀。
二、分三階段進行教學的詞匯處理方法
在中職的英語閱讀教學中,筆者嘗試對其中出現(xiàn)的生詞分三個階段進行教學,基本的課堂教學程序安排如下:
1.閱讀前,向學生呈現(xiàn)閱讀文本中的核心詞匯,然后組織學生圍繞核心詞語進行討論,再對這些詞語作必要的講解。在這過程中,要注意把詞匯與閱讀文本的語境一起結合學習。例如,筆者在講解《英語》(基礎模塊2)Unit 2 Reading Talk Show 前向學生呈現(xiàn)以下核心詞匯(組):spend,invite,prefer,keep,one of…,在學生圍繞這些詞匯(組)展開討論后,再結合閱讀文本內容對這些詞匯(組)的用法作必要的講解,其中,spend 一詞的用法講解如下:
At that time I spent my free time listening to music. (閱讀文本中的句子)
那時我利用我的業(yè)余時間聽音樂。(注:spent 為 spend 的過去式)
spend [spend] v. 意為 “花時間;度過”
短語有: spend sth.(on sth.) / spend sth.(in) doing sth.
其他的句子有: I spent the weekend in Guangzhou. 我在廣州度過了周末。
How long did you spend on your homework?你做家庭作業(yè)用了多長時間?
Most of her life was spent in caring for others.她大半輩子的時間都用來照顧別人了。(注:spent 為 spend 的過去分詞)
核心詞匯的教學減輕了閱讀文本的理解難度,也加深了學生對這部分詞匯的理解和記憶。
2.在閱讀英語文本的過程中,學生還會遇到其他生詞,教師這時應幫助、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通過多種渠道大膽去猜測詞語的意思。因此,讓學生掌握一些猜詞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①借助構詞法
英語構詞法主要有三種:合成(復合)、轉化和派生。如blackboard是由black 與 board 并在一起而構成的新詞;hand做名詞詞義為“手”,轉化成動詞時詞義為“傳遞”。disagree 是由agree 加前綴dis-派生出來的,構詞法在猜詞中用得非常廣泛。
②利用線索詞(組)
線索詞(組)是指上下文中能對其意義起到提示的詞(組)。例如,在某些文本中出現(xiàn)比較少見的詞時,在這些詞語后常可以找出類似“to be defined as,to be called,that is,to mean,to refer to” 等對生詞作出解釋的詞組。一些常見的引出同義詞的標志性詞語有 or,Like,similar。常見的表示轉折、反義關系的線索詞或短語有:yet,but,however,unlike,while,instead of…,on the other hand 等。例如:
This means it is agreed that the two will go Dutch,that is,each person pays for himself. 《 飯店服務英語》(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此句中,that is 是線索詞組,它解釋go Dutch意為each person pays for himself。又如:在《英語》(基礎模塊2)的閱讀文章里有這么一個句子:
I often skipped supper and stayed up. However, I still put on weight.
此句中,skip 是個生詞,however是個表示轉折關系的線索詞,通過上下文,我們不難猜出skip是“跳過”的意思。
③利用標點符號
在英語句子中,逗號、冒號、括號或者破折號后面的部分常常是對符號前的詞起到解釋說明作用的。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標點符號猜測新詞語的意思。例如:There are more than 20 000 Bajaj (巴賈吉) in Jakarta,Indonesias capital. 此句中,Jakarta是個新詞語,逗號后面的Indonesias capital對前面的詞語Jakarta進一步解釋說明,我們可以猜出Jakarta 為“雅加達”。
3.閱讀后,教師可以結合閱讀文本讓學生做一些相關的詞匯練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中職英語閱讀課詞匯教學有效性探究 三、結語
教師在英語閱讀課中進行詞匯教學時有責任對一些重點詞匯作適當?shù)闹v解,但要防止“講得過多,一手包辦”,應該注重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根據課文語境通過多種渠道進行猜詞以及運用詞匯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侯敏華,林周婧.依托語境潛移默化地學習詞匯[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9,(6).
[2]馬俊明.英語教師的藝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3.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