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志民
暑假老于去普陀山,順便買了千眼菩提子手串戴在手腕上。據(jù)說千眼菩提子是圣物,善察萬物與人心。
但教了二十多年語文的老于,剛接手新一屆高三,就被學生問住了,他有點郁悶。上周晚修輔導時,15班的杰仔拿高考詩歌鑒賞題來問老于,說是不懂辨別“詩眼”,老于講完這首詩,杰仔又不能懂舉一反三,問“詩眼”有沒有像詩詞格律、音韻那樣的固定規(guī)律?這把老于難住了,詩的本質(zhì)是性靈審美,不是邏輯,難以一言以蔽之。
老于回去查資料:“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xiàn)力最強的關鍵詞句?!钡硇愿拍詈茈y觸發(fā)學生形象思維和審美內(nèi)省。老于接連幾天都感糾結(jié),渴望找到規(guī)律,讓“詩眼”放出神采。
對詩歌情有獨鐘的老于,一上講臺就有魚兒入水那種激情。他特別想用充滿靈機的美好東西去直擊青春心靈,看他們含羞竊笑的神態(tài),看他們得意忘形的樣子,看他們沒有桎梏的愜意,甚至是流淚。老于渾身蕩漾的那種澎湃,猶如春天枝頭上羽翼初成的小鳥,面對初春的大地,躍躍欲試,盡管他已不年輕了。
昨天晚修時老于碰到教語文的楊副校長來查看,順便聊了聊,楊副校長認為“把詩眼理解成‘詩歌的眼睛”不太妥,然后就沒了下文。老于知道討論下去不會有結(jié)果。“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他摸了摸手腕上的千眼菩提子,決定閉關反省,以求徹悟。千眼菩提子在體溫和微汗的熏染下漸漸融入了身體,顏色變得沉靜多了。
明天講王維的詩《觀獵》。博大的唐詩化千里為咫尺,那些神來之筆,把文化積淀,雄健、美好的人格示現(xiàn)于現(xiàn)實生活,恣意綻放出一個偉大時代。第二天,老于講完最后一句“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之后,感覺酣暢淋漓,百脈通泰。
詩眼的本質(zhì)是真我的氣質(zhì)、氣度啊。一只大鳥一條大魚,就構(gòu)成了一個民族經(jīng)久不衰的瑰麗詩眼。老于回到辦公室,朦朧中思接千載,神交前賢,沉浸在流光溢彩的遺韻中,呆呆的,忘記了打開電腦。
老于走出辦公室,到教學樓寬敞的廊腰上踱步。極目四周,成片的工廠和農(nóng)民房鱗次櫛比。正午時分,陽焰升騰,生物之息相吹,彌望的是隱約的浮塵與欲望。在這個富裕的一線城市,財神的眼睛總是特別大,而詩眼就好像掩沒在一張拼命諂笑的胖乎乎的土豪臉上,只剩一條黯然無神的細線。
校園的樹木已移植栽種兩年了,隱隱有些園林的氣勢,但終究稚嫩。梨樹、芒果樹今夏開始掛果,滿樹滿枝丫掛著,有點像得了現(xiàn)代肥胖癥。從苦日子中走過來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卻對此敝帚自珍,倍感親切,驚喜莫名。晚飯后三三兩兩圍住樹,指指點點,開始討論收獲后如何分配品嘗,好像一輩子沒見過這些水果似的。其實那些果實估計不太好吃,畢竟是觀賞樹。但校園終于有了些明眸善睞的風情。風吹來的時候,越來越茂密修長的枝枝條條一縷一縷地梳理南風,把風兒梳得又柔又順。天風、地氣加上青春讀書聲和多彩夢想,一首詩便有了起承轉(zhuǎn)合,有了意象和情趣,對仗也變得合仄合韻了。
但這只是學校的身段與氣質(zhì),還不是眼睛。詩眼是能放電的,當生命內(nèi)蘊沉淀至一定程度,才能目如秋水,語如電擊。心靈盛滿詩意,才會處處坦途和花香。
學校鐘樓一直有樓無鐘。鳳凰花開的時節(jié),鐘與樓終于合一。鐘樓的四面在幽藍的夜空中閃著柔和的熒光,鐘聲一圈圈回蕩開去,了無痕跡。天天上下課翻來覆去聽校園的電子鈴聲,老于有點膩,但又不得不聽,學校全靠它指揮。電子鈴聲換了好幾次,從溫柔的韓劇到激越的進行曲,都試過,音響也是高檔貨,但老于就是覺得不舒服。老于神往蘇軾《石鐘山記》中“窾坎鏜鞳”那種天然石穴石縫吞吐風雨的聲音。悠揚的鐘聲觸發(fā)了老于對某種聲音的懷念。他深度懷念那種聲音。
他把這種懷念在意識深處反復搜尋比對,原來自己腦子中想念的居然是兒時在鄉(xiāng)村上學時的敲鐘人用鐵榔頭敲出的那種聲音!時緊時慢,時輕時重,時斷時續(xù),率性而敲,少年老于能從鐘聲聽出敲鐘人的心情,比如他與人吵架了,在領導那里挨了批,老于大都能通過鐘聲感覺到。如果敲鐘人那天心情好又恰好喝了幾口老酒,敲鐘的節(jié)奏、輕重和鐘聲延續(xù)的時間就有了變化,含了京劇拖腔的韻味,不緊不慢地暢敘世態(tài)冷暖。在少年老于的心中,那樣的鐘聲和傍晚田野的蛙聲一樣,都是在虛空隱隱閃爍的眼睛,詩意盎然,引人入勝,他甚至相信自己少年時代的那數(shù)不清的遐想、激情、沖動,就是被這富含人情味的鐘聲喚醒鼓蕩起來的。
老于從回憶中體悟到一種“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清涼,一種出離身邊環(huán)境的超脫。爾后一股涓涓細流沿著經(jīng)絡從腳底往上升騰,老于感覺到戴在手腕的菩提子傳來絲絲溫熱,他激情蕩漾地回辦公室備課。
下午老于從宿舍樓旁邊的小賣部經(jīng)過,看見三個學生從小賣部出來,一人手里拿一瓶水,其中一個叫小騫的老于曾教過,高三畢業(yè)班的。老于走過去嚴厲地問:“現(xiàn)在是上課時間,你們?yōu)槭裁丛谶@里?”小騫回答說:“體育課,小賣部旁邊就是體育場?!崩嫌谡胗柍馑绑w育課難道就不是正課嗎”,小騫笑嘻嘻地接著說:“最后一節(jié)體育課。”說完他調(diào)皮地眨眨眼,轉(zhuǎn)身一溜煙跑了。老于一怔,莫名地涌起一種滄桑,悵然若失。
學校創(chuàng)建時,老于曾頂著烈日站在校門口把首屆學生迎進來,現(xiàn)在學校綠樹成陰了,學生長高了,但已是“最后一節(jié)體育課”!老于不由想起“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的傷感詩句。光陰帶走了兩代人的故事,韶光易逝啊。
傍晚的學校走廊,到處是拿著各科資料在自由復習的高三學生。老于從高三那層樓走過,看見一個靠在欄桿上的側(cè)影,很像以前的學生小嘉。小嘉高一時他教過,高三重新編班后,許久沒見她了。念高一時她有點胖,成天嚷著要減肥?,F(xiàn)在眼前的側(cè)影很瘦,但的確很像。老于走近她身邊時,試探著輕輕叫了聲:“小嘉!”那個女生轉(zhuǎn)過身來,真的是她!臉龐有點發(fā)癟,人瘦了一大圈,整個身形簡直像一張剪紙,巨大的落差讓老于差點掉下淚來,老于說:“小嘉,你起碼瘦了二十斤,這下不用減肥了!”小嘉淺笑一下,一副疲憊而淡定的神情:“要考了,沒什么,瘦點好?!崩嫌谂麓驍囁?,忙疾步而過。一路走過去,老于又發(fā)現(xiàn)幾個教過的學生,都瘦了,黑了,但都眼光專注而柔和。
颶風過崗,草伏樹迎,草有草的命運,樹有樹的擔當。每雙拼搏的青春眼睛,都是一首詩。心中有微夢,有方向,沒翅膀也能飛翔,蒲公英就是這樣。
老于邊走邊低頭摩娑戴在手腕上的千眼菩提子,菩提子那些天然斑點,仿佛目不轉(zhuǎn)睛地在看著老于,大眼,小眼,睜開的,閉著的。因激動手指微微滲出的汗?jié)n,讓千眼菩提看上去更加光亮,好像放出了毫光。每粒菩提子里面宛若端坐千眼觀音,老于似乎還看到菩提子里面隱約有千手在舞動。
走了老遠,老于才發(fā)覺自己的眼眶有點潮潤。首屆高三學生平時很驕傲,以創(chuàng)業(yè)者、主人翁自居,經(jīng)常在學校貼吧臧否學校和教師,比后兩屆學生難管多了。臨上陣了,倒是挺自覺的。老于猛然覺察到:這所偏僻的學校,真的成了自己和這屆學生共同、平等的家園,學生在這里找到了自我成長的源動力,把學校變成了真正的自主校園。從前老于對這屆學生的驕傲有些不滿,現(xiàn)在頗后悔。
青春有千眼,自然有千眼,為人師者,豈能沒有千眼?愛達于生活細微,思盡于學問宏深,法歸于自然本真,言隨于時代風尚,是謂詩之千眼。老于突然頓悟了!道心天心詩眼,盡在草木盛衰中。千里山河一寸心,半分月色十分天。
一路上,鳳凰樹嬌小的花以青春生命特有的亮色,把整個校園的綠意渲染得沒有邊際,“獨喜芭蕉容我儉,自舒晴葉好題詩”。校園中那些纖巧的鳳凰木樹葉能題詩嗎?詩眼與佳句,在方寸靈臺,不在葉大葉小。老于從這些尋常草木中感覺到天人相應的氣息,自己的血管里莫名地跳動,經(jīng)絡也蠕動不止。
還山河、還人生以本源本色,何處不是詩眼在閃爍傳神?“云自無心水自閑”,觀花如水月,詩是一枝花,而且是最漂亮那一枝。深情之詩,是寫給深情之人看的。詩眼文眼,在于以心印心。千江水,千江眼。心無凝滯,千眼可開。
剛?cè)攵悬c冷。上午十點,戶外陽光暖洋洋的。一位年青女教師在寬闊的走廊上背朝陽光,臉朝書本,面壁而坐。她上半身暴露于溫暖的陽光地帶,腿部放進陰影中,書擱在膝蓋上,整個身體像一幅太極陰陽魚圖案,又像一只青白相間的眼睛。老于從旁邊路過,呆了一下——如果把明媚與陰影貫注于生活和課堂,一定時時顧盼生輝!林清玄說:“這世界有陰陽是多么好,有光明、有陰影才成為生動的世界?!比松淖罴褷顟B(tài),是把種子和根須深潛大地,把枝葉身體置于陽光普照中。
星期一清晨,升國旗儀式。老于從國旗下走過,锃亮的不透鋼旗桿夸張變形地映出了自己的面孔,自己背后一雙又一雙高高低低的青春明眸也從這根旗桿前一一晃過,清亮清亮的,黑白分明。四周那些亮晶晶的露珠也像一雙雙眼睛在撲閃,手腕上的千眼菩提子在曦日下反射出異樣的光亮,整個體育場,自然、青春、智慧的千眼好像在一齊閃爍。老于心境豁然。
身立于地,頭頂于天,腳踏于地,眼生于額,詩眼與人眼,其理如一。真愛,便是融入無間。詩眼在在皆是。親近即得,疏遠即失。天之眼在自然,民之眼在生活,詩之眼在人心,詩仙詩史詩佛,浪漫沉郁灑脫,曠達仁愛慈悲,三眼合一。沒有內(nèi)容與形式的分別,所有的修辭、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手法,只是鳳凰鯤鵬振翅高舉時掉落的片羽碎屑,不識者拾之珍若拱璧,達者與夢中的自己一見如故。
老于恨不能馬上登上講臺,他決定今天就向全班講解“詩眼”——以前賢的華章為引子,以生活的多彩為注釋,以青春的名義為大纛。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