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濤
在理解教育美的過程中,任何美學的經(jīng)典概念和理論,任何已有的對美的認識,都無法替代對教育本身的探討。為此,我們需要現(xiàn)象學的態(tài)度和方式:回到實事本身。教育美的實事就是“教育”這種社會活動的特性。它是一種面向生命的實踐,即“生命·實踐”。
教育與生命須臾不可分離。教育始終是為了生命,教育之美由此而來,教育與生命最大的姻緣就是美,任何一方離開之日,就是教育美消逝之時。
教育中的生命與實踐也有天然的聯(lián)系。教育實踐不可或缺:這是一種致力于促進生命成長和發(fā)展的實踐。人類所有的實踐都與生命有關,但只有教育實踐是以生命的成長和發(fā)展為指向與目標的實踐活動,它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把所有的資源都轉化為促進生命成長和發(fā)展的力量。教育之美,歸根到底是一種實踐之美,更是“生命·實踐”之美。
教育美不是不可觸摸的想象之美、玄妙之美和空幻之美,而是實踐之美,是平實之美,如同煉鋼工人的操作之美、廚師的烹飪之美、足球隊員的運動之美一樣,它一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具體而微到每一個日常的教育細節(jié)。
雖然,教育美無處不在,但它并不會自發(fā)產(chǎn)生,更不會自發(fā)轉化為教育的力量,變成教育的內(nèi)在基石,它需要教育者的自覺珍視、創(chuàng)生與呵護。
呵護教育美的首要責任者是教育者。要想激發(fā)、創(chuàng)生并呵護教育之美,教育者首先要成為美的教育者。而能否成為美的教育者,取決于教育者對待生命和人性的態(tài)度。最美的教育者,是能呵護人性、尊重人性,并善于挖掘、轉化人性的教育者,是對人的生命具有悲憫、仁慈和愛心的教育者。這種對生命和人性的態(tài)度構成了教育美的溫床。教育之美絕不止于操作和活動等外顯之美,它始終與人性、靈魂等與人之為人的內(nèi)在品質(zhì)有所關聯(lián)。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成人之美”,成就人性之美。
呵護教育美的前提,在于教師要明白人性美的內(nèi)涵和教育美的標桿或標準,能持守教育美的立場。理想的教育之美認定:教育之美,是成長之美,美在真實、健康、主動地成長。無需教師的存在和教育的力量,人依然會成長,教師的責任就是為學生確立成長的標桿,營造適合成長的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生命自覺”,讓學生的生命自己活、自主成長。這是人性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只能自己去活,而不能被替代著活,人具有主動成長和發(fā)展、主動向善求善的潛能,這也是人性之美的源泉和根基。學生在主動去活的過程中將逐漸豐富自身的成長體驗。
呵護教育美的關鍵是踐行。它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用行為細節(jié)來創(chuàng)造和展現(xiàn)教育之美。美在行動,美在細節(jié),這是對教育之美為實踐之美的最好詮釋。如此一來,教育美就不再只是書本中的美、黑板上的美、只供思想者玄想清談的美,它最終要落到教育實踐的土壤之中開花結果。美的曙光因此而在教育世界中徐徐展現(xiàn),美與教育成就了永不分離的“大事之姻緣”。
(《重建教師的精神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