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宇峰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倡采用多種形式評價,還要努力使學生“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p>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 評改指導 多元化多樣化個性化
新課程標準提倡采用多種形式評價,還要努力使學生“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痹u改文章的過程其實是對事物認識的一個加深認識過程,是一個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作文評改也是學生對生活的一個認識體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參與、反思、感悟,才能真正提高作文能力。引導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全過程,激發(fā)和保持評改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評改能力、評改習慣,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評改主體多元化
作文評改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讓學生“想改”“樂改”“會改”,進而培養(yǎng)學生新穎獨到、具有個性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1.學生自讀自改。修改是對自己的感情體驗、思想認識的再次清理、整合、提煉與升華的過程?!案牡膬?yōu)先權應該屬于作文本人?!睆膶W生個體的經驗背景和情感認識水平出發(fā),采用兩種自改:即作后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改和根據同學的評改意見推敲自己的習作。其操作策略為:首先,是學會欣賞自己,用圈點、打星、寫作后感等形式找出滿意的語句。其次,是結合教師指導和同學建議進行自改。
通過這樣的評改訓練,一方面,通過教師的指導,發(fā)現和促進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尋找需要改善的地方;另一方面,通過伙伴的幫助使自己得到提高,看著同學評改過的習作,清楚明白自己習作的得失,也有側重點的修改自己的習作。
2.學生互讀互改?!敖處熜薷牟蝗鐚W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葉圣陶)”。因此我們讓學生自改后再互相交流,評改的形式有:同桌互評改、大組車輪式互評改、好差一對一交換互補批改、好友交換互評改、小組合作(三人或四人)互評改,專家組成員評改。在互相合作中評改同學的習作,根據習作要求談談修改意見。在這個過程中,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見,可進行辯論。原作者根據自己情感表達的需要和方式,與評改同學交流自己的習作。評改的策略主要有:交換習作,邊默讀或朗讀邊評改??梢院妥髡弑救丝陬^交流;也可以在小組內,一人朗讀,一人執(zhí)筆,組員共同傾聽,評改或作者本人執(zhí)筆聽取意見修改;還可以請專家評審組成員提意見,作者修改。
3.家長評改。根據習作問題和內容,請家長參與,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孩子的習作,便于父母與子女間的交流、溝通,更有利于學生習作的提高。
在操作策略上我們選擇家長比較熟悉的題材請家長參與。如“一個熟悉的人”“農貿市場”等,從研究情況來看,多數家長更注重于對孩子習作情感和態(tài)度方面的評價。
4.教師評改。在學生互為評改、自我修改的過程中,教師以“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的身份出現,逐步引領學生學會評改,習得規(guī)范,提升水平。但同時教師還應該是整個評改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尤其是在學生互改、自改后,教師更是一位“資深”的參與者。習作經過學生的兩次評改轉到了教師手中,此時教師的評改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實施因材施教,側重于對互評自改后仍有問題的習作進行個別指導,讓學生對習作進行再修改。二是針對學生的修改態(tài)度和修改后的習作進行再次評分,肯定學生的評改過程,激發(fā)評改的興趣。三是選拔推薦優(yōu)秀作品。根據評改后的星級等第,個人縱向比較有特色的建議選入“個人文集”,全班橫向比較特別優(yōu)秀的建議投稿,并刊示在班級優(yōu)秀習作園地中,以示激勵。
二、評改形式多樣化
作文評改的方式有多種,研究中結合學生實際水平和習作特點,根據學生個性,我們運用符號(如刪,增,換,改,補等)、書面語言、口頭交流等方式進行評改,在評改指導上圍繞各種主題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會評改,體現評改方式的有效性。
1.欣賞式評改。美國心理學家威普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深刻的本質就是渴望得到賞識?!薄把詾樾穆暋?,學生的作文大多凝聚著學生創(chuàng)作的心血,學生付出的心血當然渴望一種心與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贊賞。在實施評改研究過程中,教師運用自我欣賞、相互欣賞、集體欣賞的評改方式進行。采用符號和點評、綜合評價、口頭表揚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如先在習作中隨時圈出滿意的詞句,打上“☆”或畫個小笑臉,再給予點評贊美,說出好的原因;也可以在文末寫上綜合意見“我最滿意的是——”;還可以在反饋時,口頭說說“我覺得**同學的**句子用得特別生動,我要向他學習!”賞識式作文評改,飽含贊賞之情的只言片語便是一種情感的慰藉,它將被化作無形的學習動力,乃至終生的影響。
2.糾錯式評改。評改作為習作過程中的反饋,要將習作的有關問題及時反饋給作者本人,使作者及時得到關于自己習作方面的反饋信息,以便針對問題改進習作方法,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糾錯式評改和欣賞式評改式相對立,其操作方式也相似,如發(fā)現錯別字,在旁邊打個“□”,請作者自改;發(fā)現不通順的語句,注上“這個地方我看不明白?!比绻u改者有能力,則幫助糾錯修改。有時就和同學面對面口頭交流,針對問題共同評改。
三、評改語言個性化
習作評改是讀者與作者的心靈碰撞所產生的對文章的新的定義。在評改的過程中,作為評改者的學生不僅享有評改習作的權利和職責,更是一個習作過程的參與者,要在評改過程中與習作和作者進行交流和對話。點評是傳統習作評改的主要方法,它可以將評改者在交流與對話過程中的想法及時記錄下來,在研究中嘗試探索多種形式的評改語言,追求師生個性化的評價語言。
1.激勵式評語。古語曰:“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睂W生每次完成習作之后,非常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揚。研究中利用這一心理,在師評、互評中注意及時給予學生習作的鼓勵,讓其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的興趣與作文能力。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現在你的作文字數比以前多多了,這是你努力的結果,當你的作文也榜上有名時,你會覺得平時的努力是值得的!”
2.對話式評語。教師和學生成為朋友,學生和學生成為好伙伴。師生、生生用平等的對話來闡釋自己的評改建議,學生會更能領悟。如“老爺爺當時會對姐姐這么說嗎?”
3.指導式評語?!八^批,無非向學生談幾句提示的話,引導他們去思考,該怎樣想才對,該這樣寫才好?!苯處熞笇W生在評改中讓作者明確哪些地方可以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如何改,然后學生再進行修改,讓學生明白“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如:雖然你寫了“農貿市場”里的“貨物”,也寫到了人物,但總感覺不具體,再寫一些內容,如把“貨物”的顏色也寫一些,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再寫得形象些呢,我相信你能行的!
4.商量式評語。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有在受到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時,才能把自己的干勁和聰明才智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所以點評時我們提倡用商量的口吻,如“結尾處,是不是應該把你在這節(jié)課上所懂得的科學道理寫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