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
【摘要】葛浩文作為翻譯者被大部分中國人熟悉還應該是在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而實際上葛浩文從事中國文學作品的英譯工作已有多年,早已是學界著名的翻譯家,而且葛浩文翻譯的中國作家對象也不僅僅是大家熟知的莫言,還包括蕭紅、楊絳、馮驥才、古華、賈平凹、李銳、劉恒、蘇童、王安憶、劉震云等一系列作家群,可以說為向英語世界介紹、傳播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下研究葛浩文已成為中國文學界的熱點之一,相關(guān)探討葛浩文語篇翻譯觀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本文在廣泛結(jié)合其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對于莫言主要英譯者葛浩文的語篇翻譯經(jīng)行較為細致的梳理,以和大家交流。
【關(guān)鍵詞】葛浩文翻譯觀 語篇
葛浩文,美國著名的漢學家,原名Howard Goldblatt,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在全世界享有良好的聲譽,目前可以說是英文世界里地位最高的中國文學翻譯家。他的翻譯嚴謹而講究,“讓中國文學披上了當代英美文學的色彩”。葛浩文的翻譯清單包括蕭紅、陳若曦、白先勇、李昂、張潔、張煒、楊絳、馮驥才、古華、賈平凹、李銳、劉恒、蘇童、老鬼、王朔、莫言、王安憶、劉震云、虹影、阿來、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五十多部作品,為向英語世界介紹和傳播我國文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有觀點認為莫言之所以能夠拿到諾貝爾文學獎很大程度上歸功于葛浩文英譯作品的作用,而葛浩文的翻譯理念也受到了學界的好評,顧彬這樣說:“葛浩文采用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翻成英文。他不是逐字、逐句、逐段翻譯,他翻的是一個整體。也就是說,葛浩文對作者的弱點知道得一清二楚。他把一切都整理好,然后翻成英文,語言比原來的中文更好。”為了更好地了解葛浩文的翻譯觀,本文以下將從幾點內(nèi)容依次闡述和探討。
我們需要從語篇翻譯觀的介紹開始。語篇翻譯是一個最近十幾年學界關(guān)注比較多的概念,目前也沒有一個比較準備、大家都接受的定義,筆者這里介紹一下李運興教授對于“語篇”二字的解釋:“所謂語篇,即在交際功能上相對完整和獨立的一個語言片段。內(nèi)容相對完整的文章或著作節(jié)選可稱為語篇”。這樣的一種解釋模式的活躍實際上是語言翻譯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因為我們都知道,兩種語言的互譯絕對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語言間的轉(zhuǎn)化,而實際上是兩種文化傳統(tǒng)、兩種語言表達方式之間的轉(zhuǎn)化,因此在翻譯文學作品時需要的不僅僅是逐字逐句的翻譯,而更需要譯者通篇考慮,翻譯的是一個長篇小說,或者一個比較長的段落,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句子。
語篇翻譯現(xiàn)在已經(jīng)形成的共識是要堅持這樣幾個基本的原則:一、要追求語篇的整體性(unity),所翻譯的語篇是一個整體,因此必須保證語篇意義完整、重點明確、敘述具體,前后一致、銜接緊密、和諧流暢,而不應該只是前言不搭后語似的幾個片段;二、顯示重點是核心(the focusing ofnarration or reasoning),譯者在翻譯時通過對通篇的考慮,在翻譯的文本中應該呈現(xiàn)出重點來,整個翻譯過程要起到凝聚思想的作用;三、邏輯合理(logic orlogical sequence),這點其實跟追求文本的整體性是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的;四、連貫銜接(coherence andcohesion)。因此我們看到,語篇翻譯理念最終追求的是整體性,而在這個整體性的呈現(xiàn)過程中就體現(xiàn)著譯者一定意義上的主體性。
“譯者翻譯任何語篇時,必須有對該語篇的文化、歷史、現(xiàn)狀等有較好或者是粗淺的了解;理解正著手翻譯的原文的全部,甚至局部、片段時,譯者都要運用這一知識,因為所需翻譯的原文涉及的有時不只是該短篇文字字面上所涉及的點滴知識,而且還會旁及使用該國文字的國家的上下數(shù)百年乃至數(shù)千年的文化積淀,以及當前的社會現(xiàn)狀?!保ň幼婕儯?。因此,文學作品的翻譯不僅僅需要譯者有超群的語言技能,更需要需要豐富的文化功底和人文素養(yǎng)。
語篇翻譯觀在當今翻譯界備受矚目,從根本原因來說是因為這樣的一種理念基本符合語言翻譯,特別是文學作品的翻譯規(guī)律,文學作品的翻譯一定程度上有別于諸如研究文獻、報告等,我們可以試想,如果葛浩文不是有創(chuàng)造性地翻譯莫言的作品,而是最忠實地把莫言的作品翻譯給英語世界的讀者,其最終的效果估計說“對牛彈琴”也不為過,因為文學作品的深處實際上是文化、價值等根深蒂固的因素,那樣刻板的翻譯實際上沒有真正的價值。
葛浩文在翻譯的過程中把莫言的作品進行了大幅度的加工,因為他知道什么樣的作品才能吸引英語世界國家的視線,因此他在充分尊重莫言作品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大膽的突破,西南財經(jīng)大學的邵璐老師在《莫言英譯者葛浩文翻譯中的“忠實”與“偽忠實”》一文中指出《生死疲勞》的英譯本“本并非如學界和媒體所說的精確或忠實,而是通過刪減文化負載信息來降低目標文本在目標語言文化中的受阻性,使用"偽忠實"譯法凸顯中國文化和語言特質(zhì),從而傳達源文本的異國風情?!?,我們可以看一個《生死疲勞》中的例子:
莫言原文:在我連珠炮般的話語中,我看到閻王那張油汪汪的大臉不斷地扭曲著。閻王身邊那些判官們,目光躲躲閃閃,不敢與我對視。我知道他們?nèi)记宄业脑┩?,他們從一開始就知道我是個冤鬼,只是出于某些我不知道的原因,他們才裝聾作啞。我繼續(xù)喊叫著,話語重復,一圈圈輪回。閻王與身邊的判官低聲交談幾句,然后一拍驚堂木……
葛浩文譯文:I watched Lord Yamas unctuous face undergo many contortions throughout my rapid-fire monologue and saw how the judges around him turned their heads to avert their eyes. They knew I was innocent, that I had been falsely accused, but for reasons I could not fathom, they feigned ignorance. So I shouted, repeating myself,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until one of the judges leaned over and whispered something in Lord Yamas ear. He banged his to silence the hall.
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葛浩文在這段翻譯中實際上并沒有“忠實”于原文,而他的的目的是讓文本在面對英語世界的讀者時更有可讀性。
【參考資料】
[1]孟祥春,葛浩文論譯者——基于葛浩文講座與訪談的批評性闡釋,《中國翻譯》,2014年03期。
[2]邵璐,莫言英譯者葛浩文翻譯中的“忠實”與“偽忠實”, 《中國翻譯》, 2013年03期。
[3]吳霜霧,葛浩文的移植與改寫藝術(shù) ——以《檀香刑》英譯為例,華東師范大學,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2014, 碩士。
[4]袁文彬,翻譯研究的語篇分析模式及其意義,《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版),2004年1月第28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