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俊達
摘 要:通過對本雅明筆下十九世紀巴黎的進行解讀,分析了本雅明觀察城市的獨特視角,并體察了他夢想中城市的審美幻象,他以一種辯證的視閾來審視城市,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在當今都市復雜現(xiàn)實下的生存思考。
關鍵詞:本雅明 城市美學 城市
本雅明的城市研究主要基于巴黎這個十九世紀的大都市,他借鑒了超現(xiàn)實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思想,運用蒙太奇的拼接手法,還原了第二帝國時期巴黎所彌漫著的都市情緒,同時巴黎也為他提供了一個審美批判的詩意空間。在城市美學與城市文化不斷受到追捧的今天,本雅明的城市美學無疑具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人群中的人:觀照城市的獨特視角
本雅明對第二帝國時期的巴黎“漸次熄滅的煤氣燈、把人固定在土地上的住房牌號、日漸墮落成商品生產(chǎn)者的專欄作家”發(fā)出挽歌式的哀嘆,他認可了馬克思的分析:人,在資本主義的流水線之前,變成了游走的“商品本質”。工人、律師、財會……,對于他們,日常勞作更多關注的是物,在流水線、帳本、貨幣、商品建構的物質世界里,“他者”逐漸喪失了合法的地位,或者說,在他們的目光里,他者也被物化了。在機械化和技術化的時代,人被機器工具化、變成了具有商品本質的勞動力。漸漸喪失差異和分歧,喪失了個性存在的一切可能性,同化使主體與他者不再能夠得到恰當區(qū)分,這種變化的結果就是“人”的消失、“人群”的出現(xiàn)。
人群在本雅明筆下,是一個含混而曖昧的意象。它消滅個人痕跡于擁擠和雷同之中,又使個人的孤獨感成倍地放大;它是游手好閑者窺視的對象,也是賦予詩人們安全感的隱遁場所??梢哉f,人群是屈從于工業(yè)化商品社會的殘余意象之一,是另一個后來被文化研究置于中心地位的研究對象——“大眾”(烏合之眾,mass)的前身。城市人群的注視功能被明顯地剝離開來,喪失了作為獨立個體所應具有的“看”的后繼能力。
人群是一個吞噬個人的龐然大物,但是,反過來說,它也成為一個隱遁的最佳場所。于是,在又一個意象從烏合之眾背后浮現(xiàn)出來,那就是:人群中的人,或者說,就是“閑逛者”的一個更文雅的說法。他們在人群中游蕩、窺視,我們可以看到本雅明冠以他們的各種所指和標簽:密謀者、波西米亞人、拾垃圾者、游手好閑者……秉持這些身份的人有著共通之處:他們是獨立于體制之外的單數(shù)的人。這些在人群中窺視,凝視,圍觀,人群為他們提供了絕好的庇護,對他們的排斥從某種角度上又是對他們評判和觀察地位的絕佳保護。這就是波德萊爾在巴黎的處境——他有機會去觀察和描述一個波德萊爾的巴黎。
這些人有著和“人群”不同的注視能力。他們與后者始終處于一種窺視與被窺視的關系之中。街道與玻璃櫥窗則是他們的道具?!霸凇问趾瞄e者身上,看的快樂是令人陶醉的?!比巳褐械娜恕笔桥c“人群”不同的、還沒有失去東張西望能力的那一些;但是,和純粹看熱鬧的人不同,他們又充分地保留了自己的個性。他們注視中的他人形象沒有被完全物化,是因為他們自身并未完全被擠壓入這個擁擠而嘈雜的物質世界。 因此,本雅明的閑逛者意象為我們探討城市經(jīng)驗、城市空間和審美現(xiàn)代性提供了一個重要角度和成為最近重新被發(fā)掘的重要城市文化理論的源泉,對我們理解城市空間美學、現(xiàn)代性研究乃至城市后現(xiàn)代視覺消費文化問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論視野。
二、光韻:現(xiàn)代城市的審美幻象
光韻是貫穿本雅明美學思想的一個關鍵概念。“光韻”的含義是藝術作品的原真性,就像本雅明在書中所說的“即使在最完美的藝術復制品中也會缺少一種成分:藝術品的即時即地性,即它在問世地點的獨一無二性 ?!北狙琶鬟€特別強調“光韻”是一種時間、空間上的距離感,而這種距離感的產(chǎn)生源于藝術作品的獨一無二和膜拜價值。由于作品獨一無二,人們不可能親身處于它的此地此刻,有歷史(時間)和位置(空間)的不可完全接近性。由于欣賞時始終懷著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膜拜的心情,就如同人永遠不可能成為神,這一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使欣賞者與作品保持著不可逾越的距離。本雅明認為前工業(yè)社會城市是具有 “光韻 ”的,給人一種親切感,是唯美與詩意的最完美表達,正如《高翔》中描述的那樣,“幸福的是那個羽翼堅強的人,能夠飛向明亮安詳?shù)奶飯@”。雖然它具有即時即地的獨一無二性與不可接近性,但畢竟是充滿溫情與友愛的場所,是昔日鄉(xiāng)下人向往和懷戀的地方,那里有太多的新鮮事物和文化展示,有時代前列的感染力與吸引力。
而機械復制時代城市的崛起,城市中到處都是千篇一律的高層大樓、風格相同的住宅小區(qū)和缺乏特征的公園廣場,這樣的環(huán)境忽略了對人自身的情感關懷,成為了一片美學的荒原。環(huán)繞我們的只是建筑的外觀而非內(nèi)容,環(huán)境能夠提供給我們的也只是形象而不是實體,這樣的都市環(huán)境讓我們失去了自然的根基和自然的庇護,失去了親情和同情心,失去了詩意和浪漫情調,失去了幸福感乃至生產(chǎn)的意義。不能使我們產(chǎn)生歸屬感,感到閑適與自在,從而不能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也意味著本雅明在城市中所發(fā)現(xiàn)的“光韻”已經(jīng)消失。
現(xiàn)代社會進程離不開城市化,在現(xiàn)代城市中我們都難逃現(xiàn)代社會流離不定、漂浮無依的宿命,心中總會彌漫著一股憂郁惆悵、失落無奈的情緒。本雅明在都市的風景中展開他的獨特思考與批判性建構 , 以一種辯證的視閾來審視城市,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在當今都市復雜現(xiàn)實下的生存思考。
參考文獻:
[1] [德]瓦爾特·本雅明.波德萊爾:發(fā)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M].王才勇譯.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2] [德]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M].王才勇譯.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