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 周桂蘭
【摘要】目的:觀察團體心理療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100例康復期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資料,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予常規(guī)的抗精神病類疾病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融入團體心理治療內(nèi)容,采取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評價兩組護理前后認知功能變化。結果:兩組康復護理干預前,MoCA、MMSE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干預后均出現(xiàn)上升,療效呈普遍改善趨勢,實驗組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結論:團體心理干預能有效調(diào)節(jié)精神分裂癥患者負性情緒,強化社會化行為能力,改善患者社會認知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團體心理干預;精神分裂癥;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R7493【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5)03-0125-02
精神分裂癥是比較常見的慢性致殘性精神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群[1]。精神分裂癥在慢性階段表現(xiàn)為人格異常改變,行為退化,心理反應失控,尤以認知功能障礙最為明顯[2]??祻妥o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至關重要,是延緩認知功能退化甚至癡呆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祻头椒ㄖ饕撬幬锖托睦砀深A,目前尚無特別有效的抗精神類藥物。筆者從神經(jīng)心理學角度出發(fā),應用團體心理療法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進行干預,取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康復期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病情處于康復期,以陰性癥狀為主,排除其他精神性疾病和嚴重軀體疾病。100例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34~68歲,平均(487+45)歲;病程4~18年,平均(74±2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44例,大專及以上35例。依據(jù)病情特點和患者自愿,將10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均給予精神分裂癥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包括抗神經(jīng)類藥物治療、心理干預、運動訓練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專業(yè)的團體心理治療,訓練內(nèi)容包括自我認知、自我認同、自我鼓勵、自我建立近期及遠期目標、自我糾正差距、行為認知、社交技巧訓練、松弛治療、戶外活動等。基本流程:組間團隊—我是什么樣的人(自我介紹)—身邊的人如何認為我?—常規(guī)人際交往訓練(自信心訓練)—我面臨的處境(過去、當前和出院后)—評估社交中彼此所處的位置(娛樂、幽默)—戶外活動(游戲)—認知重建。團體心理治療每周進行一次,每次1h左右。兩組干預3個月后進行認知功能評價。
13評價內(nèi)容及方法①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主要評定認知功能異常,總分范圍0~30分,分值愈高,認知能力愈強;②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評定指標為定向力、記憶力、計算力、注意力、回憶能力及語言功能,總分范圍0~30分,分值越高,認知能力越強。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軟件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康復護理干預前后MoCA、MMSE等認知功能評定指標比較護理干預前,MoCA和MMSE兩個指標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MoCA、MMSE等指標均呈普遍改善趨勢,說明兩種護理干預模式均有積極的效果。但干預后,實驗組在MoCA、MMSE兩指標評分上升幅度上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融入團體心理內(nèi)容在改善患者認知功能方面療效更優(yōu)異。具體見表1。
3討論
精神分裂癥康復期多指患者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藥物、心理等針對性治療后,精神癥狀得到控制,自知力有所恢復但仍需鞏固和維持治療的時期。從認知角度上說,康復期至關重要,因為大部分患者已開始對周圍的環(huán)境、社會實際恢復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并主動思考問題,不過此階段患者自信心極為脆弱,情緒自控性差。
團體認知干預是基于團體情境下的一種功能定向性治療活動,以認知功能為聚焦點,著力恢復和提高患者判斷、處理社會信息的能力,達到重新融入家庭和社會的目的[3]。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康復期集中進行認知功能干預,對延緩和降低癡呆發(fā)生率十分關鍵。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再學習能力、認知力可塑性并沒有因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損傷而喪失,通過持續(xù)外部的認知功能干預,患者的認知功能能得到有效改善。
團體治療的預期效果取決于12種交互作用因子,而各個療效因子的重要性與團體治療所處階段、團體成員個體差異有密切的關系[4]。團體心理治療是團體認知干預的重要內(nèi)容,本文選取部分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專門的團體心理治療,筆者認為,集中精神分裂癥患者組成一個團體,團體成員在患病經(jīng)歷、情感體認、社會背景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這種天然的優(yōu)勢使患者在心理、感情層面更易融入團體中,主動減少心理抵觸,能夠積極主動袒露自己,并在“內(nèi)心平等”的基礎上自我滿足,增強自信心。另外,團體心理治療過程中,將自信訓練、娛樂解嘲納入進社交訓練中,對患者普遍存在的不自信、精神壓抑等問題急性針對性治療,也可激發(fā)患者參與和融入的積極性、主動性。此外,團體心理治療的游戲訓練內(nèi)容對鍛煉患者意志力也有積極的意義:一方面可培養(yǎng)人際交往的心理素質(zhì);另一方面游戲活動延伸的挫敗勝利體驗、忍讓與配合感受使患者心理素質(zhì)也是一種有效的訓練,這對融入群體、增強人際關系認知十分有幫助[5]。本文選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對干預后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專業(yè)評定,MoCA突出認知功能異常情況,MMSE則強調(diào)從定向力、記憶力、計算力、注意力、回憶能力及語言功能等維度進行評定,對評價精神分裂癥康復期認知功能狀況較為專業(yè)科學。本組數(shù)據(jù)顯示,在干預3個月后評定認知功能,融入團體心理干預的實驗組MoCA、MMSE等指標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提示實驗組患者干預后療效更為顯著,說明團體心理治療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促進全面康復,更好地融入社會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沈峰,王玲芝,李敏慧,等. 團體心理治療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自尊水平的影響[J]. 廣州醫(yī)藥,2010,(03): 9-11.
[2] 曹民佑,盧惠鵬,吳虹,等. 結構式團體心理治療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應用研究[J]. 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02): 28-30.
[3] 傅海虹,張媛,白銀霞. 心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自尊水平的影響[J]. 醫(yī)學與社會,2011,(06): 86-87.
[4] 吳菁,章三斌,唐義蓮,等. 團體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的對照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12): 1780-1782.
[5] 曹民佑,胡季明,盧惠鵬. 結構式團體心理治療對精神康復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04):34-35.
(收稿日期: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