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水兒?オ?
[摘要]通過參加培訓,對《浙江省深化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試點方案》背景下的“語文與德育關系”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語文與德育的大方向是一種心靈的契合,德育在語文課程里恰如鹽在菜肴里,語文與德育追求美好品行和全面的認知是課堂生態(tài)內涵的共同訴求,德育不是語文課程的萬能膏藥。
[關鍵詞]語文德育認識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040025
培訓是送給教師最好的一份福利。2014年暑假,筆者根據(jù)學科特點結合培訓需求實際,自主選報并參加了“北師大語文教師培訓者再培訓”和“諸暨市高中語文教師德育大講堂培訓者再培訓”兩個項目。在為期15天北上南下“馬不停蹄”的培訓日子里,聆聽了北師大專家“關于語文與德育的異化與回歸”等報告,觀摩了來自本土一線名優(yōu)教師“我眼中的語文德育”實踐案例剖析展示課。雖然感覺培訓期間身心有些承受不了意志的負荷,但培訓的這份福利的確“價值不菲,物有所值”,讓筆者對《浙江省深化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試點方案》背景下的“語文與德育關系”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認識一:語文與德育的大方向是一種心靈的契合
教育應當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這是關乎教育方向和根本的大問題。在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憑誰說,心已知道了靈犀的方向?心若知道了靈犀的方向,那么,可以說培養(yǎng)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現(xiàn)代公民的這個大方向就對頭了。一旦語文與德育兩者方向一致、目標一致,毫無疑問,學生生命成長出彩的機會才會自然碰頭?!赌限@北轍》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行動與目的相反,結果離目標越來越遠。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不單單是教師個性化的教育行為問題,其實質是國家戰(zhàn)略的體制行為,承擔為體制服務的重任。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語文與德育都涉及為體制服務的重任,這個大方向必須十分明確。韓愈《師說》有“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歷史上凡偏離教育本真的方向和背離教育本真的目標的體制行為必然走向滅亡的結局。因此,語文與德育兩者不僅大方向要對頭,而且不能有顧此失彼偏離一致性目標的教育行為。
認識二:德育在語文課程里恰如鹽在菜肴里
其實德育在語文課程里猶如鑲嵌在太極圖中的兩條中華豚,我心中有你,你眼中有我。說得直白點,德育在語文課程里,恰如鹽在菜肴里。一方面,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一起承擔著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的重任,共同作用于每一個生命個體。從這個視角來看,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應是密不可分,形影不離的。杜甫在《登高》中寫道:“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說明了“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道理。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比~中,用明凈、凝練、優(yōu)美的語言抒發(fā)和詮釋著生命落空的悲哀與沛然莫御的愁思。另一方面,從語文課程特點的視角來看,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高度融合性發(fā)揮著獨特而有效的作用,德育在語文課程里非主流。都德《最后一課》告訴我們:“法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清晰、最嚴謹?shù)恼Z言”,“當一個民族淪為奴隸時,只要它好好地保存著自己的語言,就好像掌握了打開監(jiān)獄的鑰匙”。魯迅的《祝?!?,通過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以及最后在魯鎮(zhèn)一年一度的“祝?!北夼诼曋袘K死在街頭的描寫,深刻地展示了這一時期中國農(nóng)村的真實面貌。荀子《勸學》中,“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薄秳駥W》告訴人們學習在改變人的素質,學習必須善于“善假于物”。 德育目標只是課程三維目標中的其中一分子。
認識三:語文與德育追求美好品行和全面的認知是課堂生態(tài)內涵的共同訴求
從“德”的古義和今義,看語文與德育課堂生態(tài)內涵的共同訴求?!墩f文解字》對“德”的解釋是“升也”?!缎氯A字典》對“德”的解釋是“好的品行;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這就告訴我們,“美好品行”是語文與德育共同的價值追求。好的品行首先是追求“眾生平等”。比如馬丁·路德的《我有一個夢想》,這是1963年8月28日他在華盛頓林肯紀念堂發(fā)表的著名演講,主要內容說的是關于黑人民族平等。其中“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100年后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里,并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里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于世”。好的品行最后是“實現(xiàn)目標”。例如《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語文德育的課堂生態(tài)內涵還告訴我們,無論是語文教學還是德育教育都必須對文本有一個“正確認知”,包括“全面的知識”以及“靈活的思維”。第一,語文教學只
有掌握“全面的知識”,才能真正有領悟,才會觸發(fā)情感意志領域的活力。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在當時就能脫穎而出、引人注目,不僅僅在于他的描寫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里第一次重點刻畫了一位正面的父親形象,在“父親”普遍被聲討的年代里朱自清恰逢其時地寫了一個“好爸爸”。同時,我們還必須讀懂《背景》背后的故事。《背影》中朱自清和父親朱鴻鈞之間的矛盾沖突,實質上是舊傳統(tǒng)與新觀念的矛盾,是舊思想與新思想的矛盾,是專制和自由解放的矛盾,是父親的封建家長專制與兒子個性自由思想解放要求的沖突。第二,正確認知還要求語文教學應有“靈活的思維”,這樣才能煥發(fā)創(chuàng)新的活力。語文教學的最大道德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成長。例如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來主義也未嘗不可。這種拿來主義不是一味地模仿的“全盤西化”的拿,也不是“發(fā)揚國光”的老舊得只剩下了小腳、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的復古的拿。因為他知道離開人家?guī)浊甑母?,這種模仿只能是牙牙學語。魯迅的拿是有選擇的拿,在他看來一切好的東西都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在發(fā)展過程中,外國好的東西、對中國的進步有益的東西都應該吸收,而且拿來要達到“人類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關心”的目標,這應該是魯迅先生拿來主義的真實意思。
認識四:德育不是語文課程的萬能膏藥
語文教學中,不能拿“德為先”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把語文教學變成形式主義的“德育課”,也不應將“德育是空牢牢,知識教育考高分才是硬道理”常駐心頭。德育不是語文課程的萬能膏藥,能夠“包治百病”,但語文教學也不應將德育變成“講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需要將“語文德育的天秤在人性發(fā)展中凝練、支撐與統(tǒng)攝”。川端康成說過:“一朵花比一百朵花更美麗?!边@并不意味著德育這一朵花紅杏出墻來,獨立枝頭,就能還語文教學的清風明月。一百朵花有一百朵花的“風情萬種”,一朵花有一朵花的“別樣風情”。這應當成為德育在語文課程的一個基本視域。實踐中,教師人為將語文與德育撕裂或顧此失彼,都是不可取且十分有害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雅斯貝爾斯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苯處熢谡Z文德育教育實踐中,只有以自己的全部學識、良知、勇氣感染學生,喚起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對未來的憧憬和樂觀、光明、正直的期待,那么,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才能真正成為溫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學生怒放的生命也終于以“和而不同”的方式進入了一個更為持久的良性循環(huán)之中,高效課堂和素質教育的理想就會照進新高考改革的現(xiàn)實。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