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瑜
【摘要】語文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有著靈活性和不可預測性。倡導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本文圍繞如何生成動態(tài)課堂,就利用課堂疑問方面作了探討。
【關鍵詞】動態(tài)生成 課堂精彩 疑惑 質疑 爭論
葉瀾教授曾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闭n堂教學的全部魅力就在于充滿懸念,正如看一部懸疑大片,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出現(xiàn)哪些情景。課堂中的疑問,正是教師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資源,這種資源是學生真實感受的抒發(fā),更是一種稍縱即逝的教學財富。
一、疑惑中生成,引發(fā)精彩
古人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生的“憤悱”狀態(tài)正是教師生成教學問題和情景之時,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疑惑有效生成啟發(fā)式教學場景,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獲得知識的發(fā)展和智慧的提升。例如,在教學《社戲》這一課時,我抓住文章結尾的總結句“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結合前面對社戲和吃豆場景的描寫,向學生提出疑問:戲并不好看,豆并不好吃,可結尾為什么還要這樣說呢?學生頓生疑惑,這正是課堂教學最好的生成,我讓學生自由討論交流。經(jīng)過一番激烈地討論,學生們明白了:那夜的戲看得讓人“打起呵欠來”,忍不住要“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來味道也很平常。而“我”之所以認為那戲好,并不在于戲本身有多好看,而在于看戲前后“我”所經(jīng)歷的種種人和事。“我”之所以認為那豆好,也并不在于羅漢豆本身有多好吃,而在于這豆是同伙伴們一起偷來吃的,這過程中泛出的童心和野趣,才使得普通的羅漢豆有了無比的美味,令我久久難以忘懷。這樣一來,學生疑惑中清楚了“我”離開趙莊時留戀的到底是什么,令“我”久久懷念的不僅僅是羅漢豆,也不僅僅是社戲,從而更好地理解了文本所蘊含的深刻思想,感受了作者所要傳達的情感。
二、質疑中生成,創(chuàng)造精彩
質疑既是學生主動求知、主動學習的生動體現(xiàn),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鼓勵學生挑戰(zhàn)文本,超越文本,讓學生在不斷的思維拓展中求得生成。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使得我們的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如張岱《湖心亭看雪》,我在快要結束課堂時,一個學生突然舉手問:“張岱去看雪是一個人嗎?”對于學生的問題,我有些措手不及。我首先充分肯定了這位學生認真鉆研、大膽質疑的求學精神,順勢請同學們幫忙解答。于是全班同學帶著濃厚的興趣立刻開始了深入地研讀和熱烈地討論,發(fā)現(xiàn)課文開頭說“獨往湖心亭看雪”,而后來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最后還以舟子的話作結。這看似矛盾,可仔細品讀,發(fā)現(xiàn)在“人鳥聲俱絕”的冰天雪地里,竟有人夜里出門,“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一種何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興!“獨”字,與“獨釣寒江雪”的“獨”字互參,作者那種獨抱冰雪之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調,不是溢于言外了嗎?其所以要夜深獨往,大約是既不欲人見,也不欲見人,這種孤寂的情懷中,不也蘊含著避世的幽憤嗎?在他眼里,蕓蕓眾生不可為伍,舟子不是他的知音,無法理解他來湖心亭的心情,他們雖然存在猶如不存在。一個“獨”字,充分展示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方式。一個質疑的問題,點燃了學生深入作者情感的火花,穿越了文本世界。
三、爭論中生成,體驗精彩
學生的思維異常豐富,對同一問題,常有這樣那樣的想法,我們的課堂也常因此“開戰(zhàn)”。這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能讓他們在辯論中掌握正確的知識。比如,在執(zhí)教《背影》“望父買橘”片段時,一位同學大膽站起來說:“假如我是朱自清,看到父親這樣艱難地爬月臺為我買橘子,我不會只在車上流淚,我一定要親自去買橘子?!彼脑掝D時激起千層浪。一個女生反駁說:“要是朱自清去買橘子了,那我們還會讀到《背影》這樣膾炙人口、感人肺腑的作品嗎?”“寧愿沒有《背影》,也不能讓父親去買橘?!庇钟幸簧貞f。大家各抒己見,兩種聲音針鋒相對。此時,老師靈機一動,布置晚上的作業(yè),讓學生回家查資料,明天舉行辯論會——朱自清該不該自己去買橘子,要用道理和實例證明自己的觀點。《背影》教學設計中并沒有預設“辯論會”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及時抓住了爭論生成點,組織學生下節(jié)課辯論,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和價值觀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從學生的反饋和爭論中發(fā)掘隱藏的文本資源,生成始料不及的新課程。
動態(tài)生成,并非主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隨心所欲,任意而為。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一定要適時適當且高質高效。當課堂動態(tài)生成來臨時,教師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學生陳述自己的觀點,暢談自己的想法,有時可能有些偏激,甚至有些叛逆。這時,我們教師不能動怒,不能急躁,要因勢利導,及時調整教學航向,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其次,要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要注意傾聽學生的意見,真心與學生交流,哪怕是學生的“脫軌”,教師也應該正視。這樣,既體現(xiàn)了教學的公平性原則,又可以準確掌握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第一手資料 。第三,要對課堂信息進行恰當合理的整合。學生闡述的觀點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教師要分清主要與次要,個性與共性,有用與無用,有選擇地利用。第四,要千方百計形成課堂中的動態(tài)生成。我們要能煽情,能調動,能誘導,及時啟發(fā)、指導。
課堂是師生共舞的重要場所,教師要關注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有意識地抓住一些疑問,捕捉那些契機,并運用教學睿智,采取有效策略,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欣喜,課堂也將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愿疑問生成課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