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王利曼(1989.11-),女,漢,河南鶴壁人,浙江農(nóng)林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理論與實踐。
摘要:誠信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石,也是社會得以和諧發(fā)展的基礎。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誠信缺失。中國古代誠信思想內(nèi)含豐富,特別是先秦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誠信理念。而先秦誠信思想對當代誠信建設又有一定的啟示,但是由于時代的差距,先秦誠信思想也必存在著局限性。
關鍵詞:先秦誠信思想;局限性;啟示
一、 誠信和先秦誠信思想
(一)誠信的含義
誠信一詞分為“誠”與“信”。在中國古代“誠”“信”起初是分開使用的,但意思相近。誠,即真實,誠懇,實在?!吨杏埂分袆t提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奔凑\真實無妄之謂。“誠”是一種美好的品質(zhì),它要求人們修養(yǎng)品德,必須按理法做事,并做到真實可信。“信”也表示美德,但是更注重外在形式的表達。“信”是對于他人的一種行為,取信與他人。諸如:孔子言:“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1]意思是說,有人做朋友,應該做到誠實守信,不能欺騙他人。孟子也認為與人交友應做到誠實無欺。當然信不是單方的,它還包括雙方,甚至多方之間的相互信任,特別是團體信任。
“誠”與“信”因其涵義互通,經(jīng)常被連用在一起。最早把“誠”與“信”連著用的是春秋時期的法家代表管仲,他認為:“先王貴誠信,誠信者,天下之結也?!盵2]管仲認為正因為君王的誠信才會是民眾團結為一體,這是統(tǒng)治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荀子也曾把“誠”與“信”連用。荀子道:“公生明,偏生,端患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柴所以分?!盵3]他認為君子只有具備誠信的美德,才能算的上明君,否則是昏君??傊\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基本內(nèi)涵就是指待人出事要真誠無妄,言必行,行必果,一諾千金。
(二)先秦的誠信思想
中國自有文字記載,就已經(jīng)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到誠信的蹤跡。不過商周的誠信思想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渡袝肥俏覈钤绲臍v史文獻記載史料,其中關于誠信的記載也有不少.商周占卜盛行,作為人與鬼神的通信者的王多通過占卜傳遞神鬼的信息與臣民。并且用占卜的準確與否判斷君王取信與民的程度。諸如:“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边@是伊尹告誡嗣王太甲要誠信于神,施德政于民。誠信與神才會形成誠信與眾民。統(tǒng)治者還把“誠信”作為教化社會的內(nèi)容,把“信”納入“九德”和“九行”之中?!熬诺拢褐摇⑿?、敬、剛、柔、和、固、貞、順”,“九行:一仁、二行、三讓、四信、五固、六治、七義、八意、九勇”[4]?!靶拧倍荚谄渲?,充分體現(xiàn)了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對誠信之德的高度重視。對失信歷史的反思也有記載。記載稱“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四方之多罪通逃,是崇是長昏棄厥肆祀,是信是使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是以為大夫卿士?!盵5]
這是商紂王失信暴虐的記載,從而導致武王伐紂。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誠信思想的更是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不同學派也都對誠信思想做了自己的論述。誠信思想是儒家為人之道的核心思想,儒家的孔夫子多次提到誠信之道。在記載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論語》中,孔子多次提到誠信??鬃咏虒W生應做到諸如:“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貂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6]孔子認為言行應該保持一致,不能出爾反爾,不守信用。這是孔子談到做人的道理。另外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中庸》和《大學》中也有誠信的記載?!吨杏埂氛J為誠信是天之根本屬性,人應順應天意努力達到天之道。《大學》則引申了誠信的涵義,道:“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它的意思是“誠意”是治國、齊家、修身、正心之根本。孟子則從人性的角度發(fā)展了誠信思想。孟子在《離婁》中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又曾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7]。孟子認為人應該做到反思。
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與儒家觀點不同。他的哲學觀點是“無為”。他認為天自有其運行的法則,“道”則是萬物的本源,反對禮教對人的約束。但是在倫理上老子也認為誠信是種美德。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好聽的話不一定可信,可信的話卻不一定好聽。在如何做到誠信方面,他提出:“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尚胖说脑捨倚?,不可信的人的話我也信,我就會獲得誠信。雖然方法有些自我欺騙,但是時間久了,收獲就會不同。老子認為社會上還是需要誠信的。另一位道家大師,莊子在誠信方面認為:“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8]。他認為只有自己真誠,才能打動別人,人之間才有誠信可言。無論如何,誠信都是人所不可缺的。
墨家是諸子百家中比較特別的一個,墨家強調(diào)大愛,多是有社會較低階級的人組成,更加靠近民眾。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墨翟是墨家的創(chuàng)始人。墨翟多游走與各國,反對打仗,強調(diào)大愛。墨家注重濟世,更注重道義,講信義。墨子道:“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盵9]墨家眾弟子曾因為要遵守諾言,180名弟子集體自殺,原因錯并不在他們,但為了信義,寧死不違背諾言,可見墨家把信用看的很要。
由于社會背景等原因,法家在先秦是統(tǒng)治者重視的學派,法家的代表人物也多任職于國,并大都是改革者的旗幟。法家的政治主張是“法治”。法家承認了人的私欲,認為國家發(fā)展必須依靠法治。做到賞罰分明。推行“法治”必須首先征得國民的信任。商鞅在《修書》中提到:“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日法,二曰信,三日權。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權者,君之所獨制也?!彼J為誠信是治國的重要工具。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子吸收了前法家的誠信觀念,崇尚信,宣揚信。韓非子曾高調(diào)贊揚了晉文公的誠信行為。他認為因為晉文公的誠信,才使得在攻打衛(wèi)國中取得了勝利。
總之,誠信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先秦豐富的思想觀念也會給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一些箴言,真理是永遠不會變的,誠信是任何社會和時代不可缺的。
二、先秦誠信思想的局限性
作為誠信思想的源流,先秦誠信思想因其時代背景、社會環(huán)境、社會發(fā)展階段與現(xiàn)代不同。因此,先秦誠信思想如果照搬到現(xiàn)代會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會覺得迂腐。這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誠信的觀念、狀態(tài)等都在發(fā)生變化。
(一) 時代的局限性
我國現(xiàn)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社會主義社會,人生來平等,擁有權利和自由。但是先秦時代多是處在我國的奴隸制社會時期,階級特征明顯,階級壓迫明顯,一切的文化、政治等建設都是奴隸主服務的,是為了鞏固奴隸制國家的政權。在古籍中,我們經(jīng)??吹健爸摇薄靶拧毕噙B,可見“信”是為“忠”服務的。中國古代的“三綱五?!笔侨怂匦枳裱纳鐣毡檎J可的準則。臣民須忠君,子須忠父,妻須忠夫,誠信是人修身的主要內(nèi)容,“修身”則是為了治天下??梢姡惹卣\信觀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忠君須信君,如果把這種“愚忠”放在現(xiàn)代社會必定會造成社會悲劇。中國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證明。國民盲目聽從國家領導人的指揮,造成了親人、友人等各種倫理大悲劇,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社會和諧當然無存。誠信不是政治性的,人與人生來平等,每個人都有判斷的能力,也擁有自由判斷的權利。人與人的誠信也是在交往中建立起來的,不存在地位的順從,權力的壓迫?,F(xiàn)代社會的“誠信”更講究平等交往中產(chǎn)生的信賴情感。
(二) 社會環(huán)境的局限性
先秦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人與人的交往主要是靠血緣維系的。并且中國人安土重遷,一般不會輕易離鄉(xiāng)背井,所以人的交際圈相對狹窄,并且大都是親戚友人,人與人之間相互熟悉,一般不會出現(xiàn)違背誠信之事。因為,違背誠信之人必定無法在原來的生活地生存,背井離鄉(xiāng)的凄慘很少有人去觸碰。但是我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人如果想在社會中生存,必須接受外界,即使是人的衣食住行也全有他人通過交易提供。市場經(jīng)濟的特點是利益追求最大化,人與人的交往一旦牽扯利益,則就會變的相當復雜。在市場經(jīng)濟中,親情、友情等都會被弱化,甚至人們接觸更多不是親人,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這時候,誠信就成了維持市場經(jīng)濟正常運行的重要原則。人與人之間的誠信維系也不能僅僅靠先秦時期的感覺、接觸。更多的需要的是一紙文書,是法律規(guī)則。我們不得不承認,正式應為誠信的缺失,才有了合同和法律制度的出現(xiàn)。人們常說,以信為友。當今社會,如果缺乏誠信,公司無法運行,因為沒有人會跟沒有誠信的人做生意。到處可見信譽度的要求,就像是我們網(wǎng)上購物,往往更傾向于信譽度高的店鋪或網(wǎng)站。而店鋪也往往為了提高自己的信度想盡辦法,甚至還存在刷信譽度的工作,因為商家看到信譽度給他們帶來的利益,可是不擇手段獲取的信譽終究會被識破。由此可見,先秦時代的誠信觀放在現(xiàn)代就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三) 誠信觀念的局限性
先秦儒家誠信觀念主要起源于個體主觀上的道德內(nèi)省和意識的自我約束,認為誠信與自身緊密相關。并且先秦誠信思想側重內(nèi)容和個人情感,輕視形式與實際效果。在對誠信的教育方面,先秦時代認為誠信教育應該依靠自身修養(yǎng)和社會輿論,主要是通過道德來約束。《詩經(jīng)》對當時“誠信”缺失的狀況進行了描述,對此進行了譴責批判,這些批判譴責都與詩人的內(nèi)心的情感抒發(fā)有關,他們把這一違背社會常理的現(xiàn)象揭露出來,發(fā)不平之氣,意欲借此來達到一定的規(guī)范作用。我們也從其他文學作品上看到古人對誠信的教育主要是通過道德教育。但是現(xiàn)代誠信觀念主要源于商品交換和貿(mào)易交往過程中人們對契約的客觀遵守,認為誠信是社會經(jīng)濟關系雙方的事情。并且誠信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對規(guī)則的遵守,嚴格要求履行誠信責任。大多認為誠信的建立和鞏固,主要是依靠法律、規(guī)則和社會制度的手段對社會個體的監(jiān)督而實現(xiàn)的。如果某個社會個體出現(xiàn)了失信的行為,法律和制度就會給予引導或者制裁。社會輿也會發(fā)揮其監(jiān)督作用,減少失信行為的發(fā)生。
三、 先秦誠信思想對當代的啟示
(一) 加強個人“誠信”修養(yǎng)
先秦誠信思想重視的“誠信”的內(nèi)修予身,認為“誠信”是人的自我修養(yǎng)的一部分。當今社會,誠信的重心放在了對誠信責任的履行上,往往忽視了人所本身的誠信素養(yǎng)。所以社會的各方面都出現(xiàn)的“誠信”缺失現(xiàn)象。諸如:經(jīng)濟方面,眾所周知,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利益最大化,市場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虛假偽劣產(chǎn)品,有的甚至還嚴重影響了人們的健康。如食品藥物安全方面的“瘦肉精”事件,“毒奶粉”事件,“蘇丹紅”事件,“毒膠囊”事件等等,這些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騷動,甚至恐慌,因為有很多無辜的生命命喪于此,而究其原因則是因利益產(chǎn)生的誠信缺失;政治方面,中國社會官員腐敗現(xiàn)象嚴重,官員對民眾欺騙,欺上瞞下,官商勾結。官員的失信往往會造成更壞的社會影響,因為不僅會造成上行下效的現(xiàn)象,還會給國家經(jīng)濟造成巨大影響,還會讓政府形象一落千丈,讓國家失信與民。社會方面,社會公信力下降是中國社會的現(xiàn)存問題,由于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速度過快,文化建設方面沒有跟上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步伐,導致社會問題頻發(fā),社會矛盾激烈。值得提的是,即使在純凈的校園,也存在這誠信缺失現(xiàn)象。高校老師因為機制或其他原因,剽竊、抄襲、盜版等現(xiàn)象讓人驚嘆,學術本就講究真實,這是中國學術界的恥辱。學生則存在抄襲、作弊等行為,也給學校這片凈土帶來了不干凈的色彩。讓我們感到無比恐慌的是,社會各階層的誠信缺失現(xiàn)象,并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反而這種風氣愈演愈烈。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每個人都應該為社會負責。因此,加強個人的“誠信”修養(yǎng),而不僅僅強調(diào)履行誠信責任。只有每個人都具備誠信的意識,才會產(chǎn)生“誠信”的行為,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個人“誠信”修養(yǎng)。個人“誠信”修養(yǎng)達到了,才不會發(fā)生為了自身利益而引發(fā)的食品安全,才不會出現(xiàn)為了私利而失信于民的官員,才會社會穩(wěn)定和諧,才會校園純凈。因此,加強個人“誠信”修養(yǎng)勢在必行。
(二) 建立“誠信”文化體系
先秦誠信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先秦時期,濃厚的文化氣息是社會誠信理念盛行的重要原因。諸子百家對“誠信”觀念的宣揚也讓“誠信”觀念深入人心,對人的自身修養(yǎng)的培育起到了重大作用。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國家對文化建設的不重視,使得文化建設跟不上經(jīng)濟建設的步伐,使得社會“誠信”缺失現(xiàn)象更加嚴重。因此,我國需要建立強大的文化體系,使政治、經(jīng)濟、文化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誠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道德源泉。2006年,胡錦濤同志要求引導廣大干部,特別是青年學生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再次把誠信思想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的通俗易通、簡單形式表示出來??墒菍Α罢\信”理念的宣傳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建立“誠信”文化體系,特別是吸收古代優(yōu)秀的誠信思想。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傳統(tǒng)文化,也開始注重個人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例如,全國上下掀起了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潮,開始重拾先人的課本,如《弟子規(guī)》《道德經(jīng)》《三字經(jīng)》等,甚至這些內(nèi)容已經(jīng)進入了學生的課堂。至于“誠信”教育上,國家每年都有關于道德模范的表彰,樹立社會先進道德標兵,用來引導國民的道德行為。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文化體系的建立并不是學習幾篇課文,也不是舉辦幾次道德活動,更不是小范圍內(nèi),特定人的學習。“誠信”文化體系的建立需要確立文化的起源,并能很好的傳承。先秦“誠信”思想就是誠信文化的重要起源,因此,應該確立先秦誠信思想的重要地位。當然還要對“誠信”理念進行宣傳,樹立全民的誠信價值觀。各階層都要定期進行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并且各階層都應樹立誠信模范,來引導大家的行為。當然“誠信”文化體系的建立是加強道德教育的途徑。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僅僅依靠道德教育依是不可能杜絕“失信”現(xiàn)象。因此,我們也還是需要法律的強制作用去引導誠信行為?!暗轮巍迸c“法治”雙管齊下,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先秦誠信思想包含著合理的因素,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對先秦誠信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否定觀,吸取精華,剔去糟粕,批判的繼承這份寶貴遺產(chǎn),充分發(fā)揮它在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作者單位:浙江農(nóng)林大學)
參考文獻:
[1]論語.學而[M]. 上海:中華書局, 2006.
[2]管仲. 管子.樞言[M]. 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7.
[3]荀子, 著、孫安邦、馬銀華, 譯注. 荀子.修身[M]. 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3.
[4]羅家湘. 逸周書[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5]儒家經(jīng)典. 尚書.牧誓[M]. 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 2009.
[6]孔子. 論語.堯曰[M]. 上海:中華書局, 2006.
[7]孟子. 孟子.盡心[M]. 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8.
[8]陳鼓應. 莊子今注今譯[M]. 上海:中華書局, 2004.
[9]王換濓. 墨子教譯[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6.
[10]張錫勤.中國古代誠信思想淺析[J].道德與文明,2004,(1):19-21.
[11]徐永林.中國古代誠信源流及啟示[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3,(1):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