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中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對反諷手法的靈活運用。本文通過對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小說的主題以及小說中的四樁婚姻等進行了有效地反諷,從而表達出作者自己的觀點。
關(guān)鍵詞:《傲慢與偏見》 反諷藝術(shù) 藝術(shù)探究
反諷又稱為反語,是寫作時一種帶有諷刺意味的寫作技巧,作者真正想表達的事物不能單純的從字面上進行理解,事實上,真正的意義正好和字面上理解的意義相反,通常要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和全文的內(nèi)容來了解作者的真實意圖,簡單來說就是說此指彼,甚至正話反說。《傲慢與偏見》中就給人們精彩地展示了反諷藝術(shù)的特色。
一 小說主題的反諷藝術(shù)
主題反諷貫穿了整部小說,從小說中主要人物的追求到他們所表現(xiàn)的言語、動作甚至是他們的婚姻都體現(xiàn)了反諷。作者全篇的嘲諷,給人印象深刻,并且這種反叛性的寫作風(fēng)格,可以說是對當時這個文壇寫作風(fēng)格的批判。
例如,小說以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凡是有財產(chǎn)的單身漢,必定會取一位太太)開頭,并且直接描述了班納特太太把理所當然的認為有錢的單身漢是自己某一個女兒的私有財產(chǎn),使讀者對班納特太太的想法和那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進行嘲諷,但小說情節(jié)結(jié)束時,又不得不承認班納特太太可笑的想法竟然一一實現(xiàn)了。小說最后一個章節(jié)提到班納特太太最后最殷切的愿望終于如愿以償,她所有的女兒都得到了好的歸宿,并且在小說的結(jié)尾部分,班納特太太竟變成了一個和藹可親、頗有見識的女人,與前文中智力貧乏、頭腦愚昧、喜怒無常的小人形象形成鮮明對比。雖然作者對班納特太太的嘲諷意味還是很強,但是卻讓讀者不得不接受,這位目光短淺、粗俗淺薄的班納特太太竟然實現(xiàn)了把女兒嫁給有錢人的心愿。這樣的小說情節(jié)既荒誕又搞笑,讓人不再敢武斷的下結(jié)論,作者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讀者直到最后才明白,從一開始就被嘲笑并且被嘲笑最多的班納特太太的想法竟然是正確的。作者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嘲諷,既諷刺批評了當時的社會,又嘲笑了讀者,甚至嘲笑了自己。
二 對小說中的主要人物進行反諷
1 對班納特太太的反諷
對班納特太太的反諷是小說中作者使用最成功的反諷手段之一。作者主要通過直接了當?shù)姆粗S語言來塑造班納特太太智力貧乏、頭腦愚昧、喜怒無常的小人形象,小說中的很多情節(jié)都充分表現(xiàn)了她這一形象,例如,在威克姆和莉迪亞私奔后,班納特太太特別擔(dān)心莉迪亞的安全,同時女兒結(jié)婚沒有新嫁衣的事情也讓她倍感苦惱,這兩種輪番折磨著她,但是當簡給她讀莉迪亞的信讀到莉迪亞不久就要結(jié)婚的那句話時,班納特太太瞬間大喜過望,通過與之前班納特太太坐立不安、煩憂驚恐的心情形成鮮明對比,使班納特太太反復(fù)無常、喜怒無常的形象躍然紙上??铝炙鼓翈熛蛞聋惿浊蠡楸痪芎螅铝炙鼓翈煴闩c鄰村盧卡斯家的女兒在一起了,這位有錢的單身漢也有了太太,這給了班納特太太一個巨大的打擊,甚至因此而病倒,但與其說是她為女兒的未來婚姻擔(dān)心,還不如說是她想把女兒嫁給有錢人的想法受挫。
2 對伊麗莎白的反諷
伊麗莎白作為這部小說的女主角,自然少不了作者對她的一番反諷。作者通過使用大量的反諷,塑造了一個聰明、坦率、有主見的女主角形象。伊麗莎白比她的姐姐們更加聰明、活潑、大方,并且有著人格的尊嚴和精神上的優(yōu)越,在那個荒誕的年代中,她算是一個比較有理性的女性。從伊麗莎白斷然拒絕柯林斯牧師求婚,可以看出她并不推崇金錢至上的婚姻觀,并且與當時的愛情觀、婚姻觀背道而馳。但是盡管如此,她卻因達西的傲慢對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偏見,并被韋翰的翩翩風(fēng)度所迷,被他的讒言所騙,從而揭示了她愛聽奉承話、偏狹的弱點。在伊麗莎白拒絕達西求婚的時候,聰明的她因陷入了對達西的偏見而不自知,振振有詞地拒絕了達西的求愛,這顯然是作者對聰明伶俐的她陷入偏見的一種嘲諷。在經(jīng)過重重波折后,達西再次求婚,伊麗莎白也終于消除了對達西的偏見,最終和達西幸福的在一起。作者通過波折的過程和喜劇式的結(jié)局諷刺了有理智的伊麗莎白消除對達西的偏見、獲得最終的幸福是何等困難。作者正是通過在塑造人物時大量運用反諷,來嘲諷伊麗莎白這種不自知的偏見,展現(xiàn)了她性格中的不同側(cè)面,并且使她性格前后變化形成鮮明的“反諷對照”。
3 對達西的反諷
奧斯汀對這部小說中的男主角達西也費盡心思地諷刺了一番。達西出身于資產(chǎn)階級貴族,并且風(fēng)度翩翩,但卻因為班納特太太的粗魯言行而看不起整個班納特一家,進而去勸說彬格萊,讓他離開吉英,讓本來有可能的一樁婚姻而變得不可能。并且在對伊麗莎白求婚的時候也凸顯了他高高在上的傲慢,從而使本來就對他有偏見的伊麗莎白不僅拒絕了他的求婚,還對他大加指責(zé)。第二次在尼日菲花園中的舞會上相遇時,通過兩人的言語對話能夠清楚看出達西懷著傲慢,伊麗莎白懷著偏見,最后導(dǎo)致不歡而散。作者通過對達西傲慢的描述和伊麗莎白偏見的描述,對當時社會的傲慢與偏見進行了反諷。
4 對柯林斯牧師的反諷
柯林斯牧師是個生活在自己妄自尊大幻覺中的主觀主義者,是小說中一個重要的喜劇人物。柯林斯牧師還未出場,就在信中用笨拙、累贅以及裝腔作勢的文風(fēng)表現(xiàn)出了十足的市儈氣息。柯林斯生活在自己妄自尊大的幻覺中,并且盲目自信地扮演著幻想中的人物,在面對貴族德·包爾夫人的時候卻完全相反,經(jīng)常表現(xiàn)得自卑自賤、唯唯諾諾,前后描寫的對比使柯林斯顯得分外滑稽,諷刺意味明顯。小說作者用了很多筆墨,下了很大的功夫來描繪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的情節(jié),用滑稽的舉止和話語來對他那狹隘世俗的婚姻觀進行反諷。小說中關(guān)于柯林斯最滑稽的情節(jié)要屬他向伊麗莎白求婚的那一幕。在求婚時,他像在讀道文一樣言語虔誠,并嚴正聲明了自己結(jié)婚的四條理由,讓人覺得十分惡心但又好笑?!澳愕那蠡槭刮腋械綐s幸,可惜我除了謝絕之外,別無辦法?!边@是伊麗莎白對他的拒絕,但是柯林斯卻仍舊不知羞恥,還拿自己的身份地位當做求婚的砝碼,再次遭拒后,柯林斯表現(xiàn)的就不僅僅是不自重,而是厚顏無恥了。作者運用大量的語言和情景進行反諷,塑造了這個不知廉恥的小丑形象。在整個求婚過程中,所有人都知道伊麗莎白不會同意他的求婚,但是他自己卻不這樣認為,他始終覺得自己對伊麗莎白的求婚會成功,但是事實卻是他遭到了伊麗莎白的多次拒絕,從而達到反諷的效果。伊麗莎白的堅定拒絕與柯林斯這三次厚顏無恥的求婚形成鮮明的對比,蘊含了作者無盡的嘲諷,甚至可以看做是這本小說中情節(jié)反諷的杰出典范。
三 對小說中的四樁婚姻進行有效地反諷
1 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
在柯林斯和夏洛特結(jié)婚之前,柯林斯想在他們府上找個太太,為的是未來可以繼承她們父親的遺產(chǎn),在柯林斯求婚詞中的三條結(jié)婚理由都沒有提到“愛”這個婚姻的前提,并且還想當然的認為求婚會成功。小說中的這個求婚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情景反諷。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在柯林斯求婚失敗的第三天,柯林斯先生向夏洛特求婚并且成功了。雖然夏洛特知道柯林斯對她沒有愛情,并且他既不討人喜愛,又不通情達理,但是當時大多數(shù)人信奉的那條真理,為了金錢和地位夏洛特還是選擇嫁給了柯林斯。這兩人的結(jié)合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那條真理以及人們?yōu)榱藗€人追求而屈從于社會利益的現(xiàn)象。
2 威克姆和莉迪亞的婚姻
作者對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除了諷刺批評之外,還帶著一絲的同情,但是對于威克姆和莉迪亞的婚姻而言,作者的描述始終都充滿著不滿和批評。作者在威克姆剛出場時對他的描述是“眉清目秀”、“風(fēng)度翩翩”,但是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不斷發(fā)展,威克姆徒有其表、卑鄙吝嗇的真面目逐漸暴露,他為了金錢,為了躲避債務(wù),進而拐帶莉迪亞出逃,對威克姆而言,婚姻、愛情只不過是獲得財富的工具而已。作者通過對威克姆風(fēng)度翩翩的外表與卑鄙吝嗇的真面目反差的描述,對其進行諷刺。而莉迪亞是個純粹追求自己興奮和享樂的人,最大的愛好就是在軍官面前賣弄風(fēng)情。威克姆和莉迪亞的私奔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威克姆為了一己之樂和躲避債務(wù),他們二人的結(jié)婚是在達西為威克姆還債并給了他們一筆錢以后,由此可見,這二人的婚姻完全就是一味地追求金錢、追求情欲誘惑。作者通過描述這兩人的婚姻,對當時社會上人們追求情欲以及金錢至上的婚姻觀念進行諷刺。
3 賓利和簡的婚姻
相比于柯林斯和夏洛特以及威克姆和莉迪亞的婚姻,賓利和簡的婚姻還算是比較幸福的。二者的婚姻是班納特太太一直所渴望漂亮女性和有錢先生的結(jié)合。從小說開篇來看,這樁婚姻完全可以作為小說的中心,但是在作者的刻意安排下,并沒有把重點放在這里。雖然兩個人都及其優(yōu)秀,但兩人都缺乏一定的自信和洞察力,才有了后來簡以為賓利不再愛她而灰心喪氣,賓利對周圍輿論對簡社會地位的批評輕易屈服的事情。這兩個人雖然都愛著彼此,卻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抵制社會力量的阻撓,去爭取自己的個人利益。有了達西和伊麗莎白幫助才使賓利和簡最終結(jié)合。作者通過這樣的情節(jié)安排來諷刺賓利和簡的懦弱。
4 達西和伊麗莎白的婚姻
達西和伊麗莎白兩人認識時并不喜歡彼此,可是后來卻彼此吸引、相愛并且結(jié)婚,這二人的婚姻是小說中最成功的一樁婚事。在那個時代的愛情小說中,男女主角被塑造成很完美的形象,并且大多男女主角在第一次相見時就一見鐘情。但是,《傲慢與偏見》卻與之相反,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對19世紀傳統(tǒng)的小說模式進行了諷刺。
在剛出場時,達西是一位英俊、富有但卻傲慢、冷漠的男士,與伊麗莎白的相遇是在一個舞會上,但是伊麗莎白因為他的出言不遜而對他極度反感。但是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在一次次的相處中,伊麗莎白的機敏、詼諧吸引了達西,后來終于鼓起勇氣向地位和出身低微的伊麗莎白求婚,因為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堅定地拒絕了達西的求婚,并稱自己最不愿意嫁給達西這樣傲慢的人。求婚遭拒的情節(jié)安排是作者對當時社會門當戶對婚姻觀念的反諷和批評。當情節(jié)發(fā)展到這里的時候,很多讀者開始懷疑達西和伊麗莎白結(jié)合的可能性,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達西克服了自己的傲慢,伊麗莎白消除了對達西的偏見,兩個人成了小說中最幸福的一對。但是,這樁婚姻從本質(zhì)上看還是建立在金錢和地位的基礎(chǔ)上的,即使開始伊麗莎白因為偏見拒絕了達西,但是后來她還是嫁給了有金錢、有地位的貴族達西,與小說的開頭遙相呼應(yīng)。
四 結(jié)語
簡·奧斯汀這個“反諷大師”在《傲慢與偏見》這本小說中更是把反諷藝術(shù)運用得淋漓盡致。這部小說主要是以現(xiàn)實的日常生活為素材,通過對班納特太太幾個女兒的婚姻狀態(tài),表現(xiàn)那個年代下人們對待婚姻的不同態(tài)度,同時作者也表達了自己的婚姻觀:婚姻不應(yīng)該只考慮金錢和地位,但是結(jié)婚只考慮愛情而忽略金錢和地位也是極其愚蠢的。
參考文獻:
[1] 陳瑜:《淺論〈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shù)》,《作家》(下半月),2010年第18期。
[2] 陳芝:《淺析〈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shù)》,《青年文學(xué)家》,2011年第11期。
[3] 吳曉蕓:《淺析〈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shù)》,《長城》,2011年第10期。
[4] 吳安萍:《賞析〈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shù)》,《語文建設(shè)》,2014年第23期。
[5] 田英濤、張悅清、郅紅:《淺析〈傲慢與偏見〉的反諷藝術(shù)》,《芒種》,2014年第4期。
[6] 黃清芬:《從言語行為理論看〈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shù)》,華中師范大學(xué)碩士論文,2012年。
(李群,泰山學(xué)院大外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