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重載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046-02
初中歷史新課程貫徹的新理念使課堂出現了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逐步多樣化,樂于探究、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成為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共識,可以說新課程正在逐步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初中畢業(yè)生歷史課程學業(yè)考試是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考試,是全面、準確地反映初中學生在歷史課程學習方面所達到水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復習教學對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復習過程中,往往存在諸如知識掌握不牢、遺忘率高,理解、遷移、應用能力差,不易形成完整的知識鏈,內容多而時間少等困惑。要化解這些困惑,就必須使復習教學變得針對性強、重點突出、方向明確、摳準區(qū)位。在總復習階段如何讓學生在總復習階段系統(tǒng)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識網絡和穩(wěn)定的知識框架。特別是讓學生牢固地記住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年代,以及通過重大歷史事件的復述和分析,對學生進一步進行政治思想教育。這是歷史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的知識量得到了豐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在考試過程中,不再感到困難;在學習過程結束后,體會到有了更多的東西。一句話,就是要講究復習策略,提高復習效率。
一、全面系統(tǒng)復習,注意知識連貫,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九年級歷史復習時間劃分一般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般進行基礎知識復習。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地毯式的復習與練習,此輪復習主要以知識點的講授為主。在教學法上要突出一個“精”字:即講課時要線索清楚重點突出,邏輯性強;時間和空間概念明確;語言精煉,多余的話不講,重復的話少講,做到畫龍點晴;并輔以條理化的板書(包括提綱和圖表),增強語言的敘述性和直觀性。在這個階級復習當中,要重視基礎知識,要通過看、讀、寫、記等方式強化訓練,一章一節(jié)的基礎知識,都應做到人人過關。
第二階段,進行專題復習。第二階段的任務主要是結合課本,比較對照,辨其異同,“縱橫”串聯(lián)地歸類知識。 教師要將考點知識進行重新劃分,將相關知識進行單元化、體系化整合,目的只有一個,學生對知識結構的清晰化。例如復習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主要抓住珍妮機的發(fā)明、瓦特改進蒸汽機、火車的發(fā)明和工業(yè)革命的影響等主干知識的復習。又如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主要抓住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鄧小平理論等主干知識的復習。要加強專題復習與綜合練習相結合,達到“縱中有橫”,實現“縱橫交錯,經緯溝通”。這時,教師可將前面所學知識列成專題進行講述式復習,把分散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點組合成一個個知識群,連綴成一條條有頭有尾的知識鏈,進而編織成一張疏而不漏的知識網。在這里,歷史專題的劃分宜粗線條、粗框架,而不宜細碎、零散。同時,在這一階段要及時對學生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混淆點的糾正等工作。
第三階段,綜合復習,精選試題進行練習,訓練學生的應試能力。
在復習的后階段中,要進行強化訓練,要抓住中心,以點帶面。這一階段的教學與復習以《考試說明》要求為準,精選一些模擬套題和思維性較強的問答、材料分析題組織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達到離開教材重組知識,創(chuàng)設新的歷史情景的能力。
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學調控職能,加強復習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構建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師生互動、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復習課課堂教學模式。
1.復習課課堂教學基本流程
2.復習課課堂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1)課前延伸
①明確目標,精設復習提綱。根據課標和考試說明對知識和能力要求,為學生設計自主學習式提綱和針對性練習題,以學案形式呈現。
②自主梳理,自我檢測。學生依托導學案進行自主梳理和自我檢測,在預習中發(fā)現自己的不足。
③學案基本內容的填寫以課下為主,課上整理為輔。
(2)課內探究
①預習評價,目標展示。教師通過查看學生預習學案,歸納總結出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復習目標。
②導學案引導,自主自學。學生依據導學案,認真自學,再一次整體感知學習內容。然后小組內進行交流、深化、補充、完整。教師在班內巡回指導和點撥。
③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師設計合作探究的問題,問題要是綜合性的題目、思維提升題和體現情感價值觀的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教師適時進行指導和點撥。最后展示小組討論成果。
④精講點撥,知識小結。
一是引導學生構建課時知識結構,突出知識聯(lián)系,引領思考方向。對重難點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規(guī)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復習的內容進行總結,將零散的知識點串成線,形成面。
二是在構建知識結構的過程中,同步處理本課重點、難點問題和學生提交的未知問題,點撥歸納規(guī)律、方法。
三是同步進行目標問題的鞏固訓練,做到教學目標問題化、問題前置化。設計檢測題,注重基礎,兼顧能力,當堂完成。
四是整理反思,總結升華。對本課所學知識、方法進行再梳理,完善學案,記錄典型題目。強化知識記憶,溝通知識聯(lián)系,反思所學,升華認識。
(3)課后拓展
①拓展練習,總結升華。對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及重要知識再精選練習題進行課后延伸。
②反饋矯正。通過教師批閱或學生互批等方式,了解課后訓練情況,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集體或個別指導矯正。
三、精講精練,講練結合,提高復習課的效率
我們在復習課教學中主要運用“精講精練,講練結合”的教學程序,科學有序復習,力求實際成效。
在該教學程序下,整個課堂的教學活動按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分為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訓練”兩種活動(即“教”與“學”),同時通過談話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的使用,實現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進而使“講”與“練”實現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程序上,本模式主要采用斯金納“程序教學模式”的有關理論,將教學內容,按歷史知識的“點”、“線”、“面”分為若干小單元,這些小單元構成一個連續(xù)漸進、層次各異的“知識鏈”。通過“講”與“練”的交替進行,使問題逐個突破,學生的能力逐步提高。但“講”與“練” 并沒有嚴格的順序要求,可先“講”后“練”,也可先“練”后“講”。
此模式要求教師精心備課,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程式,重視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有意識地進行拓展訓練,強化能力
要提高課堂40分鐘效率,上課力求生動易懂,講得生動一些才能使學生對知識點在課堂上記住,從而落實知識點。為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可結合圖片、多媒體教學課件等手段,適當對課文中的知識點內涵、外延進行補充展開,對重要的歷史事件,典型的歷史人物進行描述評價,以使學生產生共鳴。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各種符號在課本上把知識要點標劃出來并記住。這樣復習教學能使學生有提高。同時為了鞏固知識,在每節(jié)課安排5-6分鐘時間提問。提問聽寫內容可以是教材后的思考題,可以是教材中的材料題,也可以是印制的會考復習資料所列的內容,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自己設計。但每次提問、聽寫都要評批記分,這樣可以使學生引起重視,加強記憶的效果。同時,有必要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一些主觀題的訓練。因此,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作用,是提高會考成績的關鍵。
總之,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采取各種方式使學生熟記基礎知識,把課本上的知識要點盡可能準確無誤地記憶在頭腦中,從而獲得大量足夠的感性認識,以便在考試時根據所學知識,調動儲備對試題進行分析解答。
在復習教學中,教師還要應對最終需要考試的特點,要注意到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應注意歷史知識的整體、系統(tǒng)把握及歷史知識的疏理與應用,特別是學生自我學習與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唯有這樣,才能教有所獲,學有所得,從而使學生們在今后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