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自17世紀問世以來,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撒旦一直被視為是毀滅人類的惡魔。本文將在新歷史主義的視角下,通過論述他對“創(chuàng)造”人類做出的貢獻,試圖翻轉撒旦惡魔的形象。撒旦并非在毀滅人類,是上帝創(chuàng)造出撒旦這樣一顆棋子,使他在創(chuàng)造新世紀的過程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撒旦;《失樂園》;創(chuàng)造;新歷史主義
一直以來,撒旦被認為是《失樂園》中的魔鬼。他反抗上帝的旨意,引誘夏娃吃下禁果,毀滅了上帝精心創(chuàng)造的人類。彌氏筆下的撒旦是“惡棍英雄”(villain hero)形象,“惡棍”是其本質,其“惡棍”的本質不因時空的變化而變化。(黃德林,2004)雖然有人曾稱他為“惡棍英雄”,但往往只側重其如何“惡棍”,而非“英雄”。彌爾頓的早期作品帶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人文主義推崇禁欲苦行,認為人生在世應當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能放縱享樂。本文將著眼于撒旦的“英雄”事跡,彌爾頓筆下的撒旦并非毫無“禁錮”,無惡不赦,恰恰相反,他只是同人類一樣無法逃脫上帝的控制而已。
悉數撒旦的罪惡,第一宗罪當屬作為最高天使的他違背上帝的意愿,對上帝的不公平惱羞成怒。其次是召喚眾天使組成軍隊對上帝抗衡。失敗后,又偷偷潛入失樂園引誘夏娃,使其吃下禁果,導致亞當與夏娃發(fā)生性行為,后被雙雙逐出失樂園。如果我們重新回到原文的情節(jié),不難發(fā)現,盡管撒旦做出了許多惡毒的事情,但他終究是受控于上帝的。上帝是全能的,所以撒旦只是上帝的一顆棋子,被用來加速創(chuàng)造新世紀和新人類的進程。
一、撒旦為什么引誘夏娃
撒旦接連兩次被上帝打敗后,他開始另辟蹊徑。上帝創(chuàng)造了亞當和夏娃,讓他們生活在失樂園中,并禁止他們吃智慧樹上的果實。預示撒旦動了歪腦筋,他企圖引誘夏娃吃掉禁果。他把自己裝扮成蛇,用花言巧語贊美夏娃的美麗、慷慨和虔誠。夏娃也很好奇禁果到底有什么魔力,于是她終于抵擋不住撒旦的誘惑,摘下禁果吃掉了它。讀者一定很憎恨撒旦的的邪惡與夏娃的虛榮心。夏娃太容易就被撒旦騙了。然后故事的發(fā)展告訴我們,夏娃偷食禁果后,她不能自控并慫恿亞當也吃了禁果。亞當由于對夏娃的愛意,也偷食了禁果,于是使撒旦的計謀得逞,才有了后面的悲劇。一些學者認為,夏娃的女性虛榮的天性并沒有給亞當甚至整個人類帶來絲毫益處。新歷史主義要求我們重回歷史,重新審視歷史發(fā)生的環(huán)境及意義。新歷史主義新在“它拒絕文學與歷史的傳統(tǒng)分解,文本與語境的區(qū)分,新在拒絕傳統(tǒng)的具有特權的個體—無論是作者還是文本—與一個‘外部世界的對立”。(石堅2008)如果我們把撒旦拉出《失樂園》,拋開亞當與夏娃是否偷食了禁果,撒旦告訴我們,女性永遠是人類文明進步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角色,男人和女人是不可分離的。這也是上帝試圖通過撒旦告訴人類的道理。撒旦選擇引誘夏娃,是一個一箭雙雕的行為,在撒旦暗喜的同時,人類應該意識到,并不是因為女性是弱者才選擇女性,恰恰是因為選擇了夏娃,就等于找到了亞當致命的弱點。當今社會,婚姻只能有男性和女性結合而成,更是證明了上帝通過撒旦引誘夏娃這一行為提醒世人在人類社會中男性和女性都是必不可少的。
禁果,又叫智慧果,是由上帝創(chuàng)造并且禁止亞當與夏娃偷食。上帝希望亞當能克制內心的欲望,對夏娃保持純真的愛情。但是撒旦似乎知道了如果偷食禁果亞當與夏娃將會發(fā)生什么,偷食禁果會產生性行為意向,也就是說性行為意向也是人類智慧的一部分。如果上帝真的不想讓他們吃智慧果,那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智慧果呢?上帝利用了撒旦引誘夏娃吃掉了智慧果,意在暗示人類性愛是婚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至此筆者確信,撒旦是上帝的一顆棋子,撒旦在上帝創(chuàng)造人類的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撒旦,亞當和夏娃永遠只是被困在失樂園中勞作的機器,因為有了貪婪和欲望,他們才成為了真正的人類。盡管彌爾頓本人是清教徒,但他并沒有否認性愛在婚姻中的作用,亞當與夏娃是夫妻形象的原形,撒旦在其創(chuàng)造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上帝派他的兒子懲罰撒旦、亞當和夏娃。他命令所有蛇只能腹部貼地爬行,不能站立。撒旦和其他聯盟天使都變成了蛇。如果我們縱觀大自然,蛇并不是食物鏈底端的動物,要比蝗蟲和青蛙高級的多。因此,上帝對撒旦的懲罰并不是最嚴酷的。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上帝并不是真正想置撒旦于不可生存的地步。上帝利用了撒旦創(chuàng)造了人類和新紀元,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
二、結語
本文翻轉了撒旦“毀滅”人類的行跡,著眼于撒旦“創(chuàng)造”人類所做出的貢獻。他在男性和女性之間做出了完美的連接。總之,失樂園中發(fā)生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上帝的掌控之中的,撒旦幫助了上帝。故事中如果沒有惡棍,也就不會有英雄。正是由于撒旦這個似乎是“惡棍”的角色的存在,才彰顯出上帝的全能與偉大。我們應該感謝撒旦,同時探索更多新歷史主義的視角。
參考文獻:
[1] 黃德林.《失樂園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審視》[J].2004:2.
[2] 石堅,王欣. 《似是故人來—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20世紀英美文學》.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馬曉雨(1991–),女,山東德州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美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