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管繼平簡介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書法家協(xié)會學(xué)術(shù)委員會副主任,上海作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楹聯(lián)學(xué)會常務(wù)理事。以研究民國文人書法、印章及書信見長,在《中國書法》、《書法報》、《美術(shù)報》、《書法導(dǎo)報》、《中國書畫報》、《書法》、《書與畫》等媒體上有專欄,著有《紙上性情:民國文人書法》(上下冊)、《李叔同致劉質(zhì)平書信集》(編注)、《梅花知己:民國文人印章》等。
4月中旬,位于方浜中路上的老上海茶館成為各大媒體意想報道的新聞焦點,因為茶館里展出了一部張愛玲劇作手稿全本《太太萬歲》。據(jù)說這也是內(nèi)地唯一的一件張愛玲作品手稿,經(jīng)陳子善等專家考證后認定真跡無疑,這件手稿對張愛玲研究及現(xiàn)當代上海作家研究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又據(jù)該茶館老板、收藏家張薦茗透露,這部手稿不自文廟舊書市場,當初他以6萬元代價買下了一整箱舊書稿,整整135張,共計200多頁。你學(xué)得這是一個“故事”嗎?
管繼平:這批手稿我還沒來得及看。但從這個不乏傳奇色彩的過程看,可能有“故事”。現(xiàn)在不少藏家為了提升藏品的關(guān)注度和經(jīng)濟價值,往往會編些故事來吸引眼球,或制造轟動效應(yīng),或有利于日后套現(xiàn)一一如果他有這個想法的話。事實上,像名人手稿信札收藏,一般已形成一個個小圈子,藏家與舊書商人有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guān)系,舊書商人得到一批舊書資料,往往會請他們先看,讓他們挑選,余下的再投入市場。同時,藏家也會出到讓賣家滿意的價位,這對雙方都有利。像張薦茗這樣資深的收藏家,收藏范圍涉及手稿、照片、出版物、老器物等,他肯定有不止一個供貨者。如果這部張愛玲手稿在目前的市場行情下上拍,可能會拍到多少錢?
管繼平:這件手稿是用硬筆書寫的,相比毛筆書寫的價值要低一些。但考慮到張愛玲在內(nèi)地的知名度和擁有一大批忠實粉絲,再考慮到手稿與正式出版物存在著差異,由此所造成了一定的研究空間,當然最終還是取決于它的稀缺性,我估計在目前的拍賣市場上,它應(yīng)該能拍到100萬元左右的價格。
近十多年來,名人手稿信札的價格一路飆升,成為拍賣會上炙手可熱的品種,尤其是近現(xiàn)代比較活躍的名人信札、手稿被廣為追捧。名人信札手稿引起藏家關(guān)注大約從十年前開始,比如在2009年春拍中,陳獨秀、梁啟超與徐志摩等致胡適的一批書信,一舉創(chuàng)下744.8萬元的成交高價。2012年底,在北京匡時“南長街54號藏梁啟超重要檔案”專場上,一批梁氏秘藏信札共146件,在激烈的競拍過程中全數(shù)成交,成交額高達6709.2萬元。2014年保利秋拍開設(shè)“百年名人墨跡”專場,成交總額也達到2762萬元。請問,我們應(yīng)該從哪幾個方面來判斷名人手稿信札的價值?
管繼平:一般來說,對于名人書札的價值評定,有一條基本準則:名氣越大,歷史越久,書札內(nèi)容與重大歷史有關(guān),其價值就越高。比如說,曾國藩手書家訓(xùn)曾在某拍賣會上以230萬元成交。與曾氏家訓(xùn)一同出現(xiàn)的,還有曾國藩寫給曾國荃的130頁家書,這些都是研究曾國藩個人、曾氏家族以及那個時代風云變幻的重要資料,最終以356.5萬元成交。但我更有興趣的是在社會大動蕩大變革中,挺立歷史潮頭的那批文化名人,他們在五四運動前后站在時代前列,對歷史發(fā)展起到關(guān)鍵作用,屬于標桿性的人物,他們的書信手稿可以為大時代提供更多的研究信息。比如在2009年春拍中,陳獨秀、梁啟超與徐志摩等致胡適的一批書信,一舉創(chuàng)下744.8萬元的成交高價。梁啟超、陳獨秀、徐志摩、胡適都是歷史新舊交替時期,或者文化運動的關(guān)鍵人物,他們身處歷史事件的中心,許多信息都可以成為這個大時代的注腳。在2013年嘉德春拍中,一頁魯迅的《古小說鉤沉》殘稿,只有短短兩行字,后來由周作人于稿紙一端題了兩行文字,說明這頁手稿為魯迅真跡,隨手寄給當時香港的鮑耀明。這樣一來,周氏兄弟居然在一件手稿上“碰頭”了,所以引起大家的格外關(guān)注。最初估價60萬至65萬,最終以690萬被藏家收入囊中,高于起拍價近10倍。去年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露面的一件魯迅《致陶亢德信札》,全文不過200余字,卻拍出了655.5萬元的天價,每字均價達到3萬元。當然,單件手稿的最高紀錄是茅盾創(chuàng)下的。去年1月7日,在南京某拍賣公司中國書畫專場上,茅盾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共30頁9000余字)經(jīng)過44輪的激烈競價,最終以1050萬元的價格落槌,加上15%的傭金,成交價達到1207.5萬元,創(chuàng)下了中國文人手稿的拍賣新紀錄。
除了名人這個首要條件外,信札手稿的內(nèi)容應(yīng)該是一個重要考量吧?
管繼平:史料價值當然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比如2012年,南京一位藏家以713萬元的高價拍下梁啟超書寫的《袁世凱之解剖》。該件作品之所以在那次拍賣中成為“標王”,不僅因其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梁任公,也因為該文有壓倒清王朝這頭大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之稱,歷史價值非同尋常。
再比如剛才你提及的“南長街54號藏梁啟超重要檔案”,由于這批文獻揭示了關(guān)于?;蕰?、立憲運動、護國戰(zhàn)爭、五四運動等諸多歷史往事的隱秘細節(jié),它的史料價值不言而喻,可以補充相應(yīng)史料的不足,為研究專家提供可靠的佐證。再比如:今年3月份在北京匡時迎春拍賣會上推出的“百年遺墨”專場,274件拍品總計成交價1122萬元。拍品中有一批胡適在擔任駐美大使期間,與蔣介石、王世杰(民國教育家、外交家)等人往來的200余頁電文,涉及胡適擔任駐美大使始末、胡適會見羅斯福、討論世界大戰(zhàn)趨勢、美援借款、汪偽政權(quán)之演變等問題,最終以78.2萬元成交。有時候,信札反映的歷史節(jié)點也是一個參考因素,比如剛才談及的胡適信札,內(nèi)容涉及抗戰(zhàn),而今年正好是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紀念,也能拍出高價。名人效應(yīng)在中國往往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轟動,現(xiàn)在外國名人在國內(nèi)市場也很受歡迎。比如保利在去年秋拍舉辦了“世界名人字札”專場,這是中國第一個以世界名人為主的專場拍賣會。在此專場中,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喬治·華盛頓的親筆簽名字札和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一封親筆信,成交價均達8.萬多元。在2014年西泠拍賣十周年秋拍中,馬克思有關(guān)其晚年思想并提及恩格斯的重要親筆信,以419.75萬元成交,創(chuàng)西方手稿信札在中國的拍賣紀錄。
當我們進入電子信息時代,傳統(tǒng)意義的信札手稿可視作中國傳統(tǒng)書寫時代的絕唱。從目前上拍的名人信札手稿來看,大多數(shù)是用毛筆書寫的,本身就可以當作書法作品來欣賞,比如胡適、郁達夫、梁啟超、周作人的信札價格,已遠超同 時期的書法大家。你認為這樣的價格合理嗎?
管繼平:清末民初、包括五四時期的文化名人舊學(xué)功底都很深,用毛筆書寫是常態(tài),而且審美水平、氣格都相當高,書寫時也不是為了賣錢,不是為了公開,性情自然流露,別有一番真情天趣。但是這個門類剛剛熱起來的時候,很少有人從書法角度來評估其價值。當時,清末民初書畫家作品都比手稿拍得高。近年來,隨著收藏家審美水平的提升以及專家學(xué)者的介入,文化名人手稿信札的書法性得到了重估。我認為魯迅、周作人、郁達夫、茅盾、蔡元培、弘一法師等大家的書法一點也不比同時代的“正宗”書法家差。所以這一時期文化名人手稿信札的價格超過同時代的書法家作品,我認為是正常的、合理的。
名人信札手稿所蘊含的趣味性是不是也是一個評判因素呢?
管繼平:應(yīng)該是。手稿反映了作者原始的構(gòu)思和想法,作品在發(fā)表時與原始手稿相比有一些改動或差異。書信是親戚朋友往來的文字,有些內(nèi)容比較私密,更能體現(xiàn)作者的性情。比如2010年的嘉德秋拍上,有一件齊白石的書札,內(nèi)容是囑托葉恭綽將賣畫所得的“三百二十四圓七角”匯入他銀行賬戶,從史料價值看并不大,但反映了齊白石與葉的交情以及他當時的作品價格,所以也拍出了33.6萬元的價格。再比如在魯迅的書信中,常常會有這樣的反映,收到一筆稿費多少,托人轉(zhuǎn)送喪儀2元等,這些內(nèi)容雖然不算重大,卻真實地反映了歷史的小細節(jié),比如稿費、比如民風民俗、比如書信往來者的親疏關(guān)系等。我們后人從書信中往往可看出書寫者性情的自然流露,因為它是寫給親友的不求公開不事雕琢,就可能包含了不足為外人道的內(nèi)容,那么也更逼近事件的真相,更見人物性格。有些書信中還可能有罵人的話。顏真卿的《祭侄稿》之所以寫得一瀉千里,酣暢淋漓,堪為顏字的頂峰之作,也因為是他書寫時帶有特殊的真情實感。也因此,書信相對手稿而言更具私密性,更能滿足人們的窺視欲,這也是信札更能引入關(guān)注的重要因素。
有的歷史名從在今天仍然擺脫不了負面評價,但他們的信札手稿卻同樣能拍出高價,比如袁世凱、鄭孝胥、汪精衛(wèi)等,這是為什么呢?
管繼平:其實從歷史史料的角度看,無所謂正面反面,因為歷史首先追求的是真相。信札和手稿是探明真相的重要路徑。這與有展示功能的藝術(shù)作品不一樣。我們在研究名人手稿信札時,最看重的是它能夠提供多少“料”?能否為探明真相提供有力的、獨家的依據(jù)?只有最大限度地逼近真相,才能在多個方面對人物甚至歷史事件進行公正客觀的、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的評判。
藝術(shù)市場上的作偽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在名人信札手稿這個門類上,是不是也有此類現(xiàn)象呢?如有的話,如何判斷其真?zhèn)文兀?/p>
管繼平:只要能產(chǎn)生巨額利潤的事情都會有人鋌而走險,造假或售假就可以牟取巨額利潤,在信札手稿這檔事上也是如此。但是我們要清楚,手稿信札的作偽比一般書畫作偽更難,因為它有內(nèi)容的唯一性,它的字跡更見主人的性情。寫給親友的字,不必按市場套路出牌,不必受章法拘束,故而寫得很隨意。而且信札一般也不會鈐蓋印章,也有不少信札落款不署全名,只取名中的一字或兩人間默契的名號,因此在辨認上有一定的難度。那么有幾點應(yīng)該把握:首先,了解信札的來源,這是鑒別其真?zhèn)蔚闹匾蛩?。如果是來自受信者的家藏,或者出自作者與出版社相互往來的信函并附有簽發(fā)單,或出自某文化事業(yè)單位大清理時處理的文牘,或緣自文化名人與同時期晚輩親友間的轉(zhuǎn)贈遞藏等,則來源較可靠,可信度較高。比如剛才說到魯迅致陶亢德的書信,其實一起上拍的還有李大釗《致吳若男(章士釗夫人)書札》、陳獨秀《致陶亢德書札》,因為出自同一藏家,可靠性就高,最后均以高價成交。另外,我們也要注意,許多名家都出版了書信集,這是鑒別真?zhèn)蔚闹匾罁?jù)。有些造假者就是按照母本進行克隆的我們拿到拍賣圖錄后再查—下資料就明白了。也有的是憑空臆造,在名人的日記里也沒有此事此人的記載,那么我們可以對照字跡進行鑒別。俗話說“字如其人”,許多偽作的書寫方法就不對。藏家要深入了解署名者平時的書寫手跡及其為人,這一點功課是必須做的。
你對收藏名人信札手稿有何建議?
管繼平:首先最好收藏自己最熟知和了解的人物,否則懵里懵懂沖進去很容易“吃藥”。其次收藏書札要注重手稿信札的品相以及是否保存完整,一般要求信封和信函齊全、無缺頁斷碼等,同時書札的紙質(zhì)材料等也影響其收藏價值。要選擇收藏故事性、歷史性比較強,對歷史文化有補充作用的手稿信札。
對一般收藏愛好者來說,為減少風險,盡量在信譽好的拍賣公司競拍購買。如果與藏友私下洽購,就不要貪圖便宜,如果藏品比市場價低很多,贗品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你是研究民國文人書法、印章的專家,出版了《紙上性情:民國文人書法》(上下冊)、《李叔同致劉質(zhì)平書信集》、《梅花知己:民國文人印章》等專著,受到了包括書法界在內(nèi)的社會各方人士好評。尤其是《紙上性情:民國文人書法》一書搜集了大量材料,撰寫了近十年,下了一番功夫,問世后重印四次,連續(xù)多月在古籍書店新書排行榜位上列榜首,最近你又開始著手撰寫民國文人的書信的新著,你本人有多少名人手稿和信札,你如何看待名人信札手稿的收藏前景?
管繼平:我的體會是,名人的手稿和信札,其終極價值在研究時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有些藏家買了手稿和信札后并不作研究,甚至連內(nèi)容都不甚了了,就無法讓社會分享,那是很可惜的。我本人寫這幾本書,著實花了一番心血,但錯過了收藏手稿與信札的最好時機。剛寫這類文章時,胡適、郁達夫等人的手稿、信札才兩三干元。后來越來越貴,我更加買不起了?,F(xiàn)在如果有緣碰到,就買一些尚未被人重視、但藝術(shù)及史料價值倒不低的名人書信收藏,作為研究資料,也聊勝于無。一部書稿的版稅往往連一封名人信札也買不到,民國文人若是地下有知,也會大呼“看不懂”的。至于這類藏品的收藏前景,我覺得相對其他收藏品而言,紙質(zhì)文獻比較容易保存,也方便鑒賞研究。收藏與重大歷史、名人生平相關(guān)的信札手稿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在西方文化積累深厚,經(jīng)濟發(fā)達的國家,這類文獻的市場價格往往高于普通藝術(shù)品。在我國,名人信札手稿的市場行情比十年前有很大的提升,這反映出文物界、學(xué)術(shù)界、收藏家們對這類文獻的認識水準在提高,與我國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國人越來越注重文化、熱心研究歷史也有必然關(guān)系。從故紙堆里發(fā)現(xiàn)、發(fā)掘隱秘的歷史文化信息,這是最大的內(nèi)在動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名人信札手稿的價值還沒有真正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