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茜
【摘 要】
相對于其它學科來說,語文教學更能滲透對德育的教育,而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對德育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對小學作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及方法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
小學作文教學 德育滲透
小學生年齡尚小,正處在三觀的形成時期,這一時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的重要時期。而作文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方式,可以在教育中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這是提升學生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小學作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教學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性,通過教學進行德育的滲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作文是進行德育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小學生價值觀形成時期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對學生德育的滲透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寫出好的文章,使學生在文章中有更真實的情感表達,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加區(qū)分善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德育素養(yǎng),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國家整體德育水平,同時也可以滿足新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德育水平的要求。
二、小學作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
(一)在素材收集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道德意識
素材收集途徑有很多,最基礎的就是從教材中進行收集。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但學生最容易忽視教材內容,對教材內容不夠重視,只要充分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發(fā)掘,學生可以從教材中獲取大量的素材。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應利用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但教材內容是有限的,學生必須進行課外知識的積累,可以讓學生收集優(yōu)秀人物的先進事跡,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德育素材,使優(yōu)秀品格可以一直傳承下去。這樣,學生可以在收集素材的過程中加強自身德育素養(yǎng)。
鼓勵學生積極體驗生活,學生應該多留意和觀察生活,使學生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進行感受和思考,并帶入學生的作文中,使學生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和理解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使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升華。
(二)在作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德育教育
在作文命題中注重德育教育。因此在作文命題時要選擇有教育意義的命題,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寫出自己的感悟,使學生的感悟得到升華,如命題時可以選擇“什么給我的啟示”等加強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題目。
對學生作文的指導是對學生進行再教育,在作文指導過程中,學生也可以獲得一些啟示。因此,教師要重視作文指導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應該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給學生一些正面的引導,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選擇一些具有正面意義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正確對待生活。
教師在進行作文批改時,就是與學生在進行另一種形式的交流,因此教師應重視作文批改的作用,在批改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師在講評作文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真實情感的表達,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正確認識,糾正小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三、小 結
作文教育與德育素養(yǎng)有很強的內在聯系,作文教育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學生價值觀形成時期對學生的教育更加重要,對學生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作文教育應該從各個方面進行,教師應該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注重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而學生在進行教材收集,感悟生活時應該注意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對學生作文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還需要我們不斷進行長期的研究,促進德育工作不斷進行。
【參考文獻】
【1】王義洲.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做法.中國教育報,2001年1月20日
【2】鐘聲瑗.如何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年第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