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拾娣 劉啟明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居民的生活得以改善的同時,婚姻消費也不斷上漲,而結婚花費中伴隨著家庭財富由父代向子代的轉移。本文立足于結婚這一事件,分析農村家庭中財富是如何實現轉移的及轉移對代際關系的影響。本文以S村為調研地點,利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對該村十年內結婚的對象進行了調查,具體呈現了農村結婚消費中家庭財富代際轉移的機制以及轉移對家庭養(yǎng)老的影響。
[關鍵詞]結婚消費;家庭財富;財富代際轉移;家庭養(yǎng)老;農村
[中圖分類號]F1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5 — 0092 — 03
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農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改變,進而影響到了農民的婚姻消費、結婚風俗。傳統(tǒng)結婚程序在不斷簡化,但農村婚姻的高消費現象則反映出對婚姻的關注并沒有削弱。因為受教育時間的延長以及社會消費觀的影響,子女在結婚前還未完全獨立,結婚費用更多的是依賴父母的幫助,有的甚至是婚前還需要借債,婚后債務的償還卻仍由父母來承擔。在農村,由于整體收入不高,結婚消費也就成為家庭支出的一個大項,需要父母多年的積累才能完成。結婚的高消費與父母的承受能力形成一對矛盾,也影響著社會的安定。而對婚姻消費中家庭財富代際轉移的機制及財富轉移對家庭養(yǎng)老的影響的研究將有利于增加對此社會問題的關注和緩解其產生的社會影響。
一、 文獻回顧
在養(yǎng)育子女的過程中,父母投入了畢生的心血,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被視為一種投資。靳小怡等(2002)總結父母的投資包括:早期人力資本和婚姻投資,遠期投資(財產繼承)和長期投資(日常家務農活幫助和照顧孫子女)?!?〕通過父代與子代的代際互動,實現了家庭財富由父母(父代)轉向子女(子代),新的家庭得以形成。
較早的文獻對結婚消費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僅有少數著作中作為農村人類學、社會學的一部分進行研究,如李景漢(1933)〔2〕對定縣農村、費孝通(1985)〔3〕對開弦弓村的婚姻狀況的研究。而圍繞近年來結婚費用日益攀升的現象,學術界提出不同的觀點。毓仁華(2006)通過對銅陵市農村的調研,認為當前農村青年婚姻消費的特點是消費能力的超前性、消費方式的奢侈性和消費結構的失衡性?!?〕王立業(yè)(2009)〔5〕、楊善華(1995)〔6〕等分析影響農村結婚費用上漲原因,主要包括社會及家庭經濟因素、家庭結構因素和個人觀念因素等三個方面。而這些方面中,最主要的是什么呢?閻云翔認為,在家庭變遷中,國家起了關鍵的作用,并推動了私人生活的轉型?!?〕不管是家庭結構還是個人觀念,每一個因素的背后都或多或少的有國家政策的影響。
結婚消費不只是表面上的消費問題,實際上深層次上還存在家庭財富在代際間的流動和轉移。代際轉移是指不同代之間財富或資源的再分配或轉移關系,一般發(fā)生在相鄰兩代人之間。代際轉移分為兩個方向,由父母到子女和由子女到父母,前者叫做撫養(yǎng),后者叫贍養(yǎng)。本文所研究的是主要是涉及前者的流動。關于家庭財富代際轉移問題,學術界也有一些研究,如郭志剛和陳功(1998)利用數據分析證明了目前在我國,供養(yǎng)型(財富從子女流向父母的量大于財富從父母流向子女的量)仍是我國代際經濟流動的主流?!?〕但賀雪峰(2009)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他通過對一些省農村的實地調查得出: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代際關系是不平衡的,其中都是子女對父母的剝削性關系?!?〕王躍生(2010)利用冀東農村問卷調查的數據,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0〕
對婚姻中家庭財富代際轉移的影響的研究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農村子女的婚姻會給父母帶來很大負擔。親代為給子代完婚會將多年的積累耗費殆盡,甚至欠下債務,這種做法制約著親代的消費行為及其養(yǎng)老觀念?!?1〕第二,婚姻中的財富轉移促進了兩代人地位的轉換。熊鳳水(2009)對南村進行田野調查,認為婚姻支付實踐變遷折射的是家庭代際關系的轉型,正處于從“家庭本位”模式向“個體本位”模式的轉型過程中?!?2〕聶佩進、王振威(2007)認為財產轉移使得兩代之間的強弱地位發(fā)生了轉換,并且提出了家庭養(yǎng)老的困境可能與家庭財富的轉移的機制有關,或將成為考慮老年人養(yǎng)老問題的一個新的視角?!?3〕張再云、魏剛(2003)〔14〕在關于家庭代際關系的研究中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本文就在既有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實地調研的家庭婚姻消費數據和對村干部、婚姻當事人等的訪談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對婚姻消費中家庭財富代際轉移的機制及對家庭養(yǎng)老的影響有較為細致的呈現。
二、 調研地概況
賀雪峰將當前的農村大體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發(fā)達地區(qū)或城郊地區(qū)的農村,另一種是一般的中西部地區(qū)的農村〔15〕,S村就屬于前一種。S村現有兩個自然村,360余戶,1300余人;多數群眾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人口流動頻繁。
本文采用了文獻研究和實地研究的方法,利用問卷和訪談搜集資料。問卷調查以家庭為單位,共收錄了35戶家庭的資料,覆蓋了近十年結婚的范圍,問卷調查對象具有代表性。通過對結婚消費與家庭收入來源進行比較,即婚姻中親子貢獻的比較以及婚姻中債物的償還進行調查。對村領導、婚禮司儀及婚姻當事人進行了訪談,以論證和補充問卷調研資料。
三、 男青年結婚消費基本支出
根據當地的結婚風俗,S村男青年結婚費用主要分為三個方面:準備婚房及裝修、彩禮和婚禮花費。
1.準備新房及裝修費用
村民A家在2011年建房之前已經建完東偏房和大門,當時共花費約10000元,后期建房的人工18000元,材料費(如板磚、水泥、鋼筋、瓷磚、鋁合金、沙、石子、門窗等)約55930元,裝修10000元,共花費93930元,其中借債20000元。
所選樣本的情況是,婚房及裝修費用平均96142.86元,其中買房3家。如果去除買房的三家,婚房及裝修平均是83594元。
S村村民如此重視新建婚房以至于建房成為一種剛性需求的原因,一方面是正處于房屋標準更替的階段,以前的磚瓦房時代久遠,出現破損,而鋼筋水泥式的住房興起;另一方面也是村民們普遍認為的,即收入來源的增多,帶來村民收入的提高,因此拉動了村莊建筑業(yè)的發(fā)展。
2.彩禮費用
彩禮是古往今來結婚時必有的一個項目,只是稱呼可能不同,至于它的意義,有的學者認為是對新娘父母撫養(yǎng)女兒的一種補償,另有認為是組成新的家庭的物質基礎,即婚姻償付理論和婚姻資助理論。彩禮包括現金和物品兩種形式,一般由新郎父母準備。
S村并沒有“彩禮”的說法,此處的彩禮費用主要指村民所說的“見面禮”和定親費用?!耙娒娑Y”一般是男女雙方的家長根據附近新近結婚的人家給女方的數額協(xié)商而定,一般是帶有吉利寓意的金額。定親時,男方要給女方買金銀飾品和衣服,如今增加了些新項目,如手機、電動車、電腦,甚至汽車等。S村在短短的十年間,僅“見面禮”費用上漲10余倍。
3.婚禮花費
婚禮費用主要包括結婚照、婚禮攝像、迎親車輛、喜宴、煙酒糖茶、鞭炮及其他。2003—2007年間S村結婚的家庭,婚禮平均花費為10072元;2008—2012年間婚禮平均花費17695元。近十年,婚禮花費已經上漲了約一倍。
談到婚禮費用就不得不提到賀禮收入,一般來說,如果只算婚禮花費的話,“辦一次婚禮一般不會賠錢的”,所獲得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2003—2007年平均賀禮收入約為21909元,2008—2012年平均賀禮收入29174元,對比婚禮費用和賀禮收入,有效的34個數據中,除6家是支大于收外,82%的家庭都會有所剩余,平均剩余10976元。
四、 由結婚花費透析家庭財富的代際轉移
結婚花費中存在家庭財富的代際轉移,問題是怎樣研究和分析婚姻中家庭財富的代際轉移是如何進行的。Duran Bell指出:要理解婚姻以及與婚姻相關的資源轉讓,就要嵌入到財富積累的結構和動力機制的分析中〔16〕。因此下文通過子代結婚花費與家庭收益之比、結婚中的債務及其償還方式、結婚花費中親子貢獻比較等幾個方面來說明問題。
1.子代結婚花費與家庭收益之比
S村傳統(tǒng)農民的比例較小,多數是既從事農業(yè)生產又務工的兼業(yè)農民。S村一個普通家庭結婚之前一年的收支情況如下:
收方面,一是農業(yè)收入,種植小麥和玉米,去除化肥、農藥等成本,每年大約只能剩余一季農作物所賺金額,約4500元;二是打工收入,一個壯勞動力一年可賺約25500元。支方面,吃穿、人情、醫(yī)療等費用共支出約15000元。一年可剩余14500元。結合前文的數據,僅建房及裝修花費而言,一般家庭要80000多元,這需要這個家庭積累5—6年,算結婚總費用的話,一般要達到115000元,需要7—8年時間積累。
2.結婚中的債務及其償還方式
子代結婚需要一個家庭積累多年,但并不是等所有條件都具備才結婚,結婚時往往會發(fā)生借債行為。S村非商業(yè)性貸款并不很完善,村民多向親朋好友借錢。S村建房及裝修有17個家庭借債,占被調查家庭的48.7%,平均借債額為36059元。其他結婚費用僅有8家有欠債,占被調查家庭的22.9%,平均借債額為18750元。在結婚消費中準備新房和裝修費用占的比重最大,相反彩禮費卻沒有以前學者批判的那樣高,婚禮費用更是可以由賀禮收入抵消,多數家庭扣除婚禮花費外還會有所剩余。
在償還準備新房及裝修費用時,父母子女共擔占的比重最大,約占50%,其次是父母償還,僅子女償還的很少。
3.結婚花費中親子貢獻比較
父母把給子女完成婚事當作最重要的任務,但婚姻的花費并不是完全由父母來出,在兒子結婚前一家人都在為家庭收入出力。
在S村有兩個輟學的高峰,即初中畢業(yè)和高中畢業(yè),初中畢業(yè)更是占較大比重。初中畢業(yè)后,他們往往不會選擇立即工作,而是會在技術學?;蚋鴰煾祵W技術。假設一個男孩18歲開始打工,至23歲結婚可以有5、6年的時間工作,如果一年可以存下10000元的話,結婚前可以存5—6萬元,這樣已經足夠結婚費用的一半左右。但是實際上結婚費用中父母出資占80%以上的有71.3%的家庭,其中認為全是父母出資的19家,占54.3%。這說明在結婚消費中父母還是承擔主要責任。
五、 父母致貧,導致家庭養(yǎng)老危機
在婚姻消費中,通過父母為子代建房、籌備婚事,家庭財富一步一步實現了轉移,這對子代婚后家庭代際之間的關系產生了很大影響,尤其是家庭養(yǎng)老問題。子代婚后家庭代際關系取決于很多因素,如父母年紀和勞動能力、兒媳婦的為人及與公公婆婆之間的關系處理、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影響力、傳統(tǒng)文化及村莊文化的影響等。
在子代婚姻中,父母通過為子代支付大部分結婚費用,逐步實現了家庭財富的第一次代際間的轉移,其轉移的動機是什么呢?村落中,家庭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是利益的基本單位。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社會,父母在兒子結婚時盡心盡力地辦一場體面的婚禮,是受鄉(xiāng)村輿論的約束,而且也會有自身精神的滿足。
傳統(tǒng)的家庭養(yǎng)老靠孝道來維系,是一種道德教化的結果,在社會養(yǎng)老還不健全,政府還沒有足夠的資源可以全面承擔養(yǎng)老的重擔時,家庭養(yǎng)老仍是養(yǎng)老最重要的載體。而隨著社會的變遷,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市場的價值觀念在入侵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公民的孝道意識在弱化,不贍養(yǎng)老人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子代更多的是以一種理性的、經濟的思維去衡量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父母將為子女完成婚事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項任務”,因此心甘情愿將自己積累的財富傳給子代,父母是用傳統(tǒng)的道德和情感的思維去對待子女,子女越發(fā)用現代理性的方式去衡量雙方之間的關系,這在某種程度是一種不平衡,父母必然要面臨家庭地位和家庭經濟地位的下降。上述分析,呈現了婚姻消費中家庭財富是如何實現由父母向子女的轉移,通過新建房屋,籌辦婚事,一個新的家庭出現,再加上婚后債務的償還,家庭財富實現了代際之間的轉移,由此也影響到了代際之間的關系,父母因此變得貧困,生存狀況下降,家庭地位也隨之下將,進而影響到了家庭的養(yǎng)老關系,父母因此面臨著養(yǎng)老的危機。
六、 結論與討論
進入21世紀,中國的經濟社會迅速發(fā)展,然而農村社會卻日漸暴露嚴重的問題,婚姻與家庭問題就是其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家庭是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青年期中,成家和立業(yè)一樣,是社會化的最為重要的事件,也是青年期的首要任務?;槎Y被認為是男女向社會宣告婚姻關系的確立及新家庭的形成的重要事件,雙方也通過婚禮的形式實現社會角色以及權利義務的轉變。隨著農村消費水平、消費觀念的變化,關于農村男青年的結婚消費問題,其結婚消費給家庭及自己又帶來了怎么樣的處境問題,社會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
結婚消費上漲現象成為中國農村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閻云翔認為:“近年來婚姻交換中花費高漲的現象絕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簡單回潮。相反,它代表了婚姻交換制度持續(xù)變動的新近階段”,是對政治和經濟變遷的積極回應〔17〕。受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政治、思想變遷的影響,結婚消費費用上漲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是新的家庭結構形式應對社會變遷的表現。
〔參 考 文 獻〕
〔1〕靳小怡,李樹茁,朱楚珠.農村不同婚姻形式下家庭財富代際轉移模式的初步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2,(01).
〔2〕李景漢.定縣社會概況調查〔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
〔3〕費孝通.江村經濟〔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4〕毓仁華.當代青年農民婚姻消費的特點及原因探析——以銅陵市農村為例〔J〕.消費經濟,2006,(04).
〔5〕王立業(yè).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民結婚費用支出研究——以Y縣D村為例〔D〕.西北師范大學.2009.
〔6〕楊善華.經濟體制改革和中國農村的家庭和婚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7〕閻云翔著,龔曉夏,譯.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集團,2006.
〔8〕郭志剛,陳功.老年人與子女之間的代際經濟流量的分析〔J〕.人口研究,1998,(01).
〔9〕賀雪峰.農村代際關系論:兼論代際關系的價值基礎〔J〕.社會科學研究,2009,(05).
〔10〕王躍生.婚事操辦中的代際關系:家庭財產積累與轉移——冀東農村的考察〔J〕.中國農村觀察,2010,(03).
〔11〕王躍生.農村家庭代際關系理論和經驗分析——以北方農村為基礎〔J〕.社會科學研究,2010,(04).
〔12〕熊鳳水.從婚姻支付實踐變遷看農村家庭代際關系轉型〔J〕.中國青年研究,2009,(03).
〔13〕聶佩進,王振威.農村家庭代際間的財富轉移研究——以河北農村為例的實證研究〔J〕.西北人口,2007,(03).
〔14〕張再云,魏剛.代際關系、價值觀和家庭養(yǎng)老——關于家庭養(yǎng)老的文化解釋〔J〕.西北人口,2003,(01).
〔15〕賀雪峰.新鄉(xiāng)土中國:轉型期鄉(xiāng)村社會調查筆記〔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16〕Duran Bell. Marriage payments: A Fundamental Reconsideration.摘自瞿明安,施傳剛.多樣性與變遷:婚姻家庭的跨文化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
〔17〕閻云翔著,龔曉夏,譯.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莊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集團,2006.
〔責任編輯:史煥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