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國棟
摘要:民國去今不遠,有關南京國民政府保甲制度的理論建構與實際推行,不論時人還是今日之學者都有較為詳細的論著成果。然既有研究多對保甲制度的實際效力以及其控制鄉(xiāng)村社會的作用抱消極之看法。就河南地區(qū)來看,學者多認為保甲之推行流于形式,有名無實。實際上豫西地區(qū)的伊川縣推行保甲制度不惟迅速,而且富有成效,是國民政府控制基層社會,攫取鄉(xiāng)村資源的有力工具。
關鍵詞:民國;伊川縣;保甲制度
作為較早推行保甲制度的省份,有關民國豫省保甲制度的評述,在相關著作中被不斷提及。此間研究最為詳細的要數朱德新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河南冀東保甲制度研究》一書,其采取一定量的口述材料、檔案以及地方文史資料作為史料支撐,力圖勾畫豫省及冀東近代推行保甲制度之概貌。然其關于河南保甲推行之論述及效果之評價,有待商榷。首先,該文在史料上主要采取豫北獲嘉縣一縣之資料。不惟單一且該地區(qū)1938年既已淪陷,難以反映文中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河南保甲之實情。其次,作者經過對所有材料之分析,得出河南的保甲制度聲勢浩大,卻無多少效果,其“實施程度是大打折扣的”的觀點,并將國民政府之保甲制度與日偽時期的保甲同歸為“法西斯性質的”措施,這與豫省保甲的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張力。本文擬就民國時期河南伊川縣之相關檔案史料,做簡要分析,以顯示保甲在國民政府權力下延中的關鍵作用。
一、伊川縣保甲之編制
豫省保甲之編制有三個重要時期:一為1932年初步編制,一為1935改進保甲,一為1940年實施新縣制對保甲重新編制。伊川縣是由馮玉祥主豫時期,在洛陽地區(qū)所劃分的“平等”、“自由”兩縣合并而成。其縣級以下機構至少在1930年還是實行的區(qū)長、里長制度。在豫省保甲制度的實施中,后兩次對該縣的影響較大。1935年伊川縣將下屬各區(qū)之保長“分期召集到縣,直接訓話”,并嚴飭各區(qū)保甲長辦理戶籍之調查登記。隨后縣府令各區(qū)長遵照“保甲長訓練方案”訓練所屬保甲長,使其增長學識而改進。1941年伊川縣政府完成了對全縣保甲的整理,全縣共編有1899甲。并籍此統(tǒng)計了全縣戶口與壯丁數量,在縣、區(qū)之下形成了聯(lián)保公署——保長——甲長——戶一套完整的組織機構,從而保證了縣府自上而下政令的貫通與執(zhí)行。
二、保甲在縣政府行為中的具體參與
健全的保甲制度使縣政府有能力進行基本縣情的調查。特別是新縣制改革以后,伴隨著鄉(xiāng)鎮(zhèn)制度的建立,國民政府強化了保甲制度的行政色彩,為開展各項事業(yè)奠定基礎。茲將要者分述如下:
(一)民政
除前述利用保甲進行全縣戶口及壯丁數的統(tǒng)計外,縣府在賑濟災荒時,依靠各基層保甲長對各區(qū)災民數量以及受災情況進行統(tǒng)計,以制定具體的救災措施。1942年前后,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食糧缺乏,縣府要求各鄉(xiāng)廣種油菜等救災作物,依靠保甲長配合督察人員切實督促。對外來之逃荒人員,也由保甲長切實統(tǒng)計,發(fā)給難民暫住證來管理。國民政府厲行禁煙,抗戰(zhàn)期間凡涉及吸食、販賣之人員,一經查出概以軍法處置。保甲長不僅負有查禁之責,且自甲長到區(qū)長(新縣制后稱鄉(xiāng)長)層遞“取具禁絕甘結”。若有查出連帶治罪。除此之外,一些社會風氣的改良運動也是在保甲長的直接參與下開展的。如查禁婦女裹足、清潔運動等,保甲長執(zhí)行徹底與否,關系著改良運動的成敗。
(二)財政
一縣田賦之征收,縣款之攤派無不由保甲長直接經辦。民國伊川縣府為搜刮鄉(xiāng)村資源,特令各區(qū)之保長一律委兼催征員,各聯(lián)保主任一律委兼催征主任,以專責成??h款之征收隨糧附加,按地丁數進行攤派,并令各區(qū)將借墊之保安經費一并附加征收。在發(fā)生蝗災時,由縣府向各區(qū)分發(fā)消滅蝗蝻之指導冊,并下派撲滅蝗蝻督導專員責成各村之保甲長切實撲滅,若有玩忽職守者嚴辦。
(三)建設
縣府修筑之公路、河堤、城墻,建設電線,通信等設施以及過境之鐵路軌道,其維護與修筑均由縣府向各區(qū)保甲征調義務民工來承擔,有時也會派看守所之犯人參加勞動。其平日看護之責,由沿線或附近之保甲長承擔,若有損毀情事需及時報告。
(四)保安
伊川民風強悍,土匪出沒頻繁。為增加人民自衛(wèi)力量,縣府在整頓保甲時統(tǒng)計了全縣壯丁人數,共計32906人。經各保甲長冊報,編成壯丁隊。并在縣城設立了“壯丁隊干部訓練所”,分批調集各區(qū)、各聯(lián)保之壯丁隊長及專任隊副來所進行軍事訓練。在縣屬各區(qū)厲行“保甲連坐法”,各級保甲長均須呈報地方安靖之連坐甘結。各區(qū)之壯丁隊匯同警察所及駐縣之保安隊,隨時防范,嚴密緝拿。
此外地方如有涉及法庭傳喚之人員,保長須隨同政務警察傳帶人犯,倘若人犯聞風潛逃或查無此人,該保長須出具相關之甘結,并嚴密監(jiān)視報告,抗戰(zhàn)期間保長也有一定的軍務責任如查緝日寇間諜,看護當地的軍事物資等。隨著抗戰(zhàn)的延續(xù),地方保甲長也被賦予了一定的民事案件調解權。例如田畝的糾紛,民間借貸的糾紛等,但刑事案件不準調解,必須由縣府審辦。同時保長作為國民政府的耳目,有權查報地方豪強的違法行為,中共地下黨員也是其重點查報的對象。
三、余論
討論至此我們可以發(fā)現在民國時期,伊川縣政府進行了較為徹底的保甲編制,并依托就此形成的權力體系,實現了對鄉(xiāng)村社會的控制。保甲長權力的合法化與職能的擴大,沖淡了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的紳權,促進近代鄉(xiāng)村治理的轉型。此外,其作為禁煙,禁裹足等社會風氣改良運動的直接領導者,在推動社會進步上發(fā)揮了一定作用。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作為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工具,保甲制度有束縛農民思想、壓榨農村經濟、鎮(zhèn)壓中共革命等諸多違背歷史潮流與人民意愿的陰暗面。總之,保甲制度既對改革傳統(tǒng)社會有影響,也對中共革命造成了阻礙,這與國民政府的權力性質是分不開的。(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參考文獻:
[1]朱德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河南冀東保甲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75.
[2]冉綿惠,李慧宇.民國時期保甲制度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3]民國伊川檔案[Z]108-1.
[4]魏光奇.官治與自治 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縣治[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5]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河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河南文史資料 10[G].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河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