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光
內容摘要:中專學校是國家培養(yǎng)專門的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而語文作為中專學校教育的基礎性課程,能夠從人文修養(yǎng)方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但是越基礎的東西就越容易被忽視,很多中專學校對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導致語文教學的效果很不理想。本文主要通過對語文教學現狀的考察,重點探析有效的應對措施,進而促使有關學校加強語文教學。
關鍵詞:語文教學 教學手段 有效性
一.中專學校語文教學的現狀
1.人們對語文課的重視程度不足。中專學校的語文教學一直都發(fā)展不起來,首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站在發(fā)展的角度創(chuàng)設一系列規(guī)范可行的制度。雖然中專學校普遍都開設有語文課程,但是對語文的重視程度遠遠不足。首先,學校高層過于重視本校特色技能的發(fā)展,忽略語文教學的制度建設研究,甚至連比較專業(yè)的語文教師都沒有。其次,老師缺乏教學熱情和教學責任感,有些教師會因為中專學校的學生上課調皮搗蛋而無心上課,敷衍了事。再次,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夠端正,把語文課視為可有可無的課程,不尊重課堂紀律,沒有真正領略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學的博大精深。
2.教師素質不夠高。中專學校的教師普遍學歷不高,而且受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缺乏科學管理班級的意識,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退,甚至對語文課產生厭惡感。另外,學校沒有完善對教師的聘用、培訓、考核等機制,進一步弱化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二.中專學校語文教學的應對措施
1.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新穎的課程體系。語文課一直給人以“重知識,輕實踐”的印象,這就需要更新教學理念,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情感轉化,實行循序漸進,因材施教,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制定一套適合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課程體系。
第一,基礎知識課程。學生首先要學習與語文相關的基礎課程,只有具備一定的語文知識,才能為接下來的拓展課程打下牢固的根基?;A知識課程的設置按不同的學校而定,一般都包括詩歌鑒賞,中國現代文學,現代漢語、閱讀理解等課程。
第二,能力提升課程。能力提升課程,顧名思義就是在語文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從認識的層面提升到行動的層面。關于這一方面,可以包括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語法研究方法與實踐,藝術經驗等比較拓展性的課程,以此逐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2.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本科目的教學效果以及學校教育的整體發(fā)展效果,因此,應該重視教師的素養(yǎng),采取各種方式打造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例如,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團隊外出學習交流,汲取別人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為己所用;還可以經常舉行一些經驗交流會或者研討性比賽,促使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在學習中、在競爭中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另外,優(yōu)秀的教師還應該具備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和精神。在課堂中,老師盡可能地利用情境探究,案例分析,分組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一位真正優(yōu)秀的老師不僅可以將理論知識系統(tǒng)地傳授給學生,也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應該建立一套嚴謹的教師聘用、培訓、考核機制,通過優(yōu)勝劣汰的方式選拔真正能夠作育英才的教師。
3.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對語文課的關注。具有趣味性的課堂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該科目的積極性,也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手段有很多,關鍵在于能否迎合學生的興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多媒體技術,運用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技術進行新課傳授,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創(chuàng)造一個高效有序的課堂。此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互動環(huán)節(jié),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固守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教師已經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因此,廣大語文教師應該注重課堂的教學效率,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互動環(huán)節(jié),包括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打造一個出色的高效課堂。
三.結語
方法總有很多,關鍵是看能不能落實到位,并努力按照創(chuàng)新手段改變中專學校的語文教學現狀。只有根據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和現實情況的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手段,才能弘揚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學,才能使語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達到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畢曉恒.淺談技工學校語文教學現狀與能力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2(1):387
[2]于子敬.淺談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的中專語文教學[J].教法研究.2013(2):83
(作者單位:江蘇阜寧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