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紅
[摘要]開設英語學科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基本技能,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初中階段的英語口語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非常重要,應分析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并提出提高口語教學質量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80062
隨著時代發(fā)展的需要,英語作為一門交際語言被廣泛地運用于日常生活。而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關鍵時期,教師如果抓實抓好口語交際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大幅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學生長遠發(fā)展夯實基礎。同時,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對促進學生聽、讀、作等技能的發(fā)展有積極作用。
一、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尷尬局面
1.教師對于口語教學“言行不一”
對于口語教學內容,很多教師口頭重視,但由于受到考試制度的影響,缺乏有效的教學行為。在與教師的交流中發(fā)現,很多教師明白口語教學的重要作用,但教學中往往舍不得花時間進行口語訓練,有些教師都將口語教學拋在一邊,而突出學生的應試能力培養(yǎng)。甚至部分教師認為口語訓練是浪費時間,對于提高學生的考試分值沒有直接幫助。從中考對口語的要求看,甚至不必花太多時間,也能通過簡單的口語測試。面對這種口語教學與測試的尷尬現狀,久而久之,教師忽視英語口語教學,造成學生口語能力得不到提升。
2.學生“恐講心理”的影響
英語口語表達不僅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詞匯量,能夠靈活運用句型,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它與英語書寫比較,考驗學生的英語基本功與機智能力。所以,在表達過程中往往一次詞匯使用錯誤或者缺乏靈活性都會影響表達的意思,造成對方不能準確理解。在沒有經過系統口語訓練的情況下,學生對于英語表達的應變能力不強,害怕講英語的心理油然而生。這種心理導致學生在口語表達時顯得格外緊張,久而久之形成“恐講心理”。
3.缺乏英語口語表達的良好氛圍
初中階段的口語交際往往局限于每天的45分鐘,對于課外的時間,很少有學生能夠進行口語訓練。這樣缺乏口語交際的良好氛圍,勢必造成口語訓練時間不足,交際能力難以提升。同時,對于課堂口語訓練的時間,往往缺乏開放自由的英語表達氛圍和口語交際的語境,學生的口語表達受到拘束。
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策略
1.從基礎入手,實抓語音、詞匯和句型教學
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首先從語音、句型、詞匯這些基本知識開始,這是口語表達的基本要素,是保證準確、流利表達的基礎。比如,語音教學能夠關系到口語交際的發(fā)音,詞匯教學關系到學生能否運用正確的形式,句型關系到最終句子的表達是否正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糾正不對的發(fā)音,形成良好的發(fā)音習慣。
2.創(chuàng)設民主、寬容、和諧的口語交際氛圍
創(chuàng)設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讓口語交際順利開展,保證學生大膽開口,面對錯誤不緊張,不過于羞愧。特別是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從客觀上受英語學習條件的限制,缺乏交際的氛圍。學生只有在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夠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時他們缺乏自信,害怕出錯,產生膽怯心理。所以,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口語交流的良好氛圍,還需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積極發(fā)言。
3.保證一定的口語訓練時間,創(chuàng)新口語訓練形式
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升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需要教師保證每天一定量的訓練內容,并給足學生訓練的時間。比如,每天一刻鐘的訓練時間、每周開設1-2節(jié)口語訓練課。對于訓練的內容不僅完成教材中提供的許多豐富的口語訓練材料,更需要從教材之外選擇合適的訓練內容。對于口語訓練的形式來說,可以是小組合作交流、師生演示對話等,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交際環(huán)境,讓小組圍繞交流主題開展口語訓練;可以舉行英語情景劇表演、英語晚會、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英語口語訓練氛圍,這也是提高口語能力的有效手段。只有這樣多角度、全方位、大容量的訓練,才能讓學生在語言活動中逐漸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
4.將口語訓練時間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口語訓練難以短時間內就見效,而是需要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僅僅依靠課堂內的訓練時間提高語言運用技能,顯然是不夠的,需要將課堂內的口語訓練向課外延伸,保證學生充足的訓練時間。比如,在校內設計英語口語訓練角,設計好每天的口語訓練主題,并準備好素材,然后利用活動課時間組織學生到口語訓練角展開瘋狂的英語表達,舉行英語會話訓練等。
總之,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基礎學科,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正確表達,并為其他技能的發(fā)展打好基礎,這也是體現英語學習的真正價值。當然,英語口語交流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訓練形式,學生持之以恒訓練,提高訓練效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口語教學預期目標。
(責任編輯黃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