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保
從上古神話到唐詩宋詞元曲,再到明清兩代小說,無不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五千年的燦爛文明。而古典詩詞則是其中的一朵光彩奪目的奇葩,弘揚、傳承這一傳統(tǒng)藝術和人文思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使古詩詞教學返璞歸真,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感悟到它的意境美、生活美和語言美,筆者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從歷史的煙塵中感悟古詩詞的意境美
任何一篇文學作品的產(chǎn)生,總離不開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它們始終承載著作者的跌宕人生和悲喜生活,所以每一首詩詞都是他們的有感而發(fā),飽含著豐富而深邃的思想感情。這些含英咀華、意境深遠的古詩詞,對小學生而言,理解起來確實不易。為降低學習門檻,使學生盡早進入角色,筆者采用設置懸念,或場景再現(xiàn),或烘托氣氛的方法開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撥動他們的內(nèi)心情感。在形式靈活多樣的“開場白”中給學生撘建起一座跨越歷史和現(xiàn)實的橋梁,讓學生盡快地走進文本,走近作者,甚至走進作者當年生活的場景,去感悟作品中那博大精深的意境之美。例如,筆者在指導學生賞析李賀的《馬詩》這首詩前,對作者的生平和時代背景先做了鋪墊。有了鋪墊,學生理解《馬詩》的創(chuàng)意也就容易得多了。作者在這首詩中借燕山、沙漠暗喻戰(zhàn)場,以良馬自比,渴望為國效力,建功立業(yè)。然而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這一美好而強烈的愿望卻始終未能實現(xiàn)。故此借助《馬詩》來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與牢騷。從歷史的煙塵中,同學們仿佛看見了一位胸懷壯志而又報國無門的青年向自己走來——學生在教師的導引之下,早已沉浸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意境之中。教學古詩詞,做好作者和時代背景的前期鋪墊,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從描繪的場景中感悟古詩詞的生活美
文學源于生活。自古以來一首首韻律優(yōu)美、膾炙人口、經(jīng)久不衰的詩詞,都是一幅幅濃縮了生活的畫卷。其畫面或讓人快樂憂傷,或讓人陶醉向往。這些輯選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詞,也有不少淺顯易懂、明白如話,非常契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采用:“朗讀文本——感知內(nèi)容——想象畫面——感悟生活”幾個步驟,引導學生對詩詞進行再“創(chuàng)作”。比如,在教學《四時田園雜興》時,筆者引導學生感悟畫面:村莊里的大人們白天晚上都在忙碌著什么?乳臭未干的小頑童在樹蔭下干著什么呢?寥寥數(shù)語,便勾勒出一幅農(nóng)村大人小孩熱愛勞動生產(chǎn)的場景,其畫面清晰可見,散發(fā)出濃郁的生活氣息。
三、從品詞析句中感悟語言美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古詩詞則是其中的一塊瑰寶。引領學生通過品詞析句去感悟作品中的詩情畫意,領略語言之美,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俗話說,“詩”有“詩眼”,詞有“詞眼”,抓住了這兩個要素,便抓住了欣賞語言的“法寶”。首先,在品詞析句中感受古詩詞的形象美。如筆者在教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時。筆者提了兩點:1.在學生自學之后,說說“之、辭、下、盡、維”的含義,并交流體會,明白詩人用詞的精準,韻律的和諧美。2.詩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畫面形象?(一個佇立樓頭,一個站立船上目送對方漸行漸遠,直到對方消失。依依惜別之情躍然紙上)又如前述《清平樂·村居》,學生在品讀后,相互交流:詞中重點寫誰?(小兒)哪些詞語突出表現(xiàn)了小兒的天真活潑可愛?(無賴,臥剝)。其次,在品詞析句中感悟古詩詞的色彩美。在古詩詞教學中,筆者與學生共同探究,教學相長,在精美的詞句中暢游,不僅領略了一首首內(nèi)容豐富、含意雋永的詩詞,也觀賞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作者單位:江西省遂川縣珠田鄉(xiāng)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