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畔全
高校學生組織是大學生素質拓展、鍛煉自我、提升能力的有效載體。分析了當前高校學生組織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存在問題的根源進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有效利用好學生組織這一平臺,不斷提升組織成員素質的方法和途徑。
高校學生組織建設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高等教育的日益完善,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逐漸與社會需求接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懂得了知識和能力的重要性,形象地將其比喻為“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希望在校期間能夠加入學生組織或在班委擔任一定職務,培養(yǎng)自身的各種能力,使自己畢業(yè)之后能夠更快地融入社會,為未來事業(yè)發(fā)展打下基礎。在這種背景下,高校學生組織作為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日益受到大學生和社會的關注和重視。高校學生組織也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逐步走向成熟,部門設置、制度建設、工作職能、活動策劃等方面也逐步完善。當然,學生組織在取得一定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人員過多、服務同學的意識淡薄、凝聚力不強、行動遲緩等問題。如何加強學生組織建設,使學生組織真正成為大學生鍛煉自我、提高自我、發(fā)展自我的有效載體,還需要學生組織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組織的教育、管理和引導。
一、當前高校學生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組織成員過多,職責不清,骨干作用發(fā)揮不明顯
隨著高校擴招,在校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特別是隨著以網(wǎng)絡為主的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原先以學生會為主的學生組織已不適應日益增多的學生活動。為適應形勢發(fā)展的需要,各高校及二級學院都在原先學生會的基礎上,增設了以學生宿舍管理為主的大學生自律委員會,以宣傳報道為主的大學生記者團,以網(wǎng)頁制作、維護為主的大學生網(wǎng)站,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種學生社團組織。在一個學院學生組織過多,必然會造成學生組織之間職責不清,遇事互相推諉,積極性難以調動等問題;而且每年新生入校后,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同學都進入到學生組織里面,致使學生組織人員過多,骨干作用難以發(fā)揮,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個人的成長進步,而且不利于學生組織整體的發(fā)展。
(二)學生組織成員學習工作失衡,缺乏代表性
高校學生組織和學生干部的工作職能和任務與中學時期的有很大區(qū)別,高校里面很多與學生有關的活動都由學生干部去策劃和執(zhí)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這些同學的學習。作為學生干部一定要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其中首要的就是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其次是學生干部與其他同學的關系,班級工作與學生組織工作的關系。但從現(xiàn)實情況看來,很多學生干部沒有正確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學習不夠努力,工作不盡職,行為散漫,難以在思想、工作和學習等方面的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這就違背了培養(yǎng)學生干部的初衷,更在同學當中引起不好的影響。
(三)學生組織自我管理松散,缺乏凝聚力
學生組織是大學生自己的組織,組織里的所有成員都是大學生,組織的領導者是由高年級學生組成,作為領導者如果不能在學習成績、工作能力、團結同學方面起表率作用,沒有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就很難讓別的同學信服,很難在學生組織內部樹立自己的權威,就會出現(xiàn)有成員不服從管理,安排的活動落實不夠迅速,工作效率不高,組織管理松散,缺乏凝聚力、戰(zhàn)斗力等問題。
(四)學生組織服務意識不強,缺乏責任感
現(xiàn)在的學生組織總體不具有親和力,為同學服務的意識淡化,給同學們留下不好的印象。學生組織本身是一個整體,一個團結互助、積極向上的整體,其首要的職能是通過組織活動為同學服務,為老師提供幫助,發(fā)揮好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然后是學生組織成員借助學生組織這一平臺,來鍛煉自己、提升自己、培養(yǎng)自己適應社會的各項能力。但現(xiàn)在有些同學過于追求一些功利性東西,帶有某些“目的”加入學生組織,為了使自己能夠獲得各種榮譽或者入黨,致使整個學生組織工作積極性不高,服務同學意識淡化,缺乏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二、高校學生組織存在問題的根源剖析
(一)選拔機制不夠科學,成員素質參差不齊
高校學生組織在選拔成員時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競選演講來吸收新成員。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看似公平,實則不然,這種方式只注重了現(xiàn)場的表演,忽略了平時的工作。這樣以來,演講水平高、外在形象好、人緣佳的同學入選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一些平時默默工作、任勞任怨、不善于演講的同學很容易被淘汰。二是由學生組織的指導老師指定人選。每個學生組織都有相對固定的指導老師,但由于老師平時忙于年級工作,很難有足夠的時間了解學生組織里的每一個成員的工作能力及平時表現(xiàn),所以由指導老師指定人選也會存在不夠全面、缺失公平等問題,難以真正把能力水平高、思想品德好、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選拔進學生組織。
(二)學生組織缺乏提升自身能力的自覺性
學生組織作為大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每個學期都會組織知識競賽、經驗交流會、各項體育賽事等,每項活動結束后,都要進行活動總結,找出缺點和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活動中加以改正。但有些學生組織事后主動分析活動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能從自身查找原因,不善于從失敗中找教訓,不注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欠缺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提高組織整體工作水平、工作能力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組織成員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學生組織是溝通老師和同學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紐帶,是帶動學生自我管理、自主學習、不斷拼搏的不懈動力,是由學生當中優(yōu)秀分子組成的群體。學生組織本身就是為同學和老師服務的群眾性組織,加入學生組織就意味著奉獻,但有些同學一開始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沒有弄清加入學生組織的真正目的,導致在工作中摻雜太多的功利主義,而且行事作風過于形式主義,沒有任何創(chuàng)新,過于僵化。
三、高校學生組織存在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健全高校學生組織管理機制,完善高校學生組織制度建設
在選拔學生組織人員時,不僅需要各組織高年級同學參加評選,還需要各相關指導老師參與監(jiān)督;不僅要看候選人的現(xiàn)場講演、應變能力,還需要結合該同學的日常工作進行評比,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校學生組織人員選拔機制,盡量做到公平公正。在學生組織的日常工作過程中,要定期的進行評比與分析,評比各階段工作認真的部門與人員,進而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事件,做到及時改正錯誤的工作方向,讓工作更加完美。
(二)注重對學生組織成員的培訓工作,提高服務同學的能力
在學生組織發(fā)展過程中,要定期對組織人員進行培訓。一是加強理論培訓,通過舉辦專家講座、組織專題討論會、高年級傳授工作經驗等方式,對學生組織成員進行理論培訓,用先進的理論武裝頭腦,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工作。二是注重實踐鍛煉,除加強理論培訓外,通過組織、參與活動加強學生組織自身的實踐能力,以理論促實踐,在實踐中提升理論修養(yǎng)。三是提高責任意識和集體意識。學生組織要時刻記得提高組織的責任感,增強集體主義觀念,日常的工作中,要經常性地灌輸責任感的重要性,讓學生組織的每一個部門都能參與到活動當中去,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在鍛煉能力的同時,要加強自我認知,在活動中吸取教訓,然后加以改正,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揚長避短。同時學生組織要激發(fā)組織人員的自覺性,讓他們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使學生組織整體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組織的發(fā)展機制,增強工作實效性
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發(fā)展,高校中的學生組織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增強組織的活力。在組織發(fā)展過程中,不僅要提高質量,還要實現(xiàn)多層次發(fā)展的目標。一是多學院聯(lián)合,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不同學院學生組織之間要定期交流工作情況,互相了解,取長補短,不斷提升工作能力。二是請進來,走出去。有條件的院??梢越M織學生骨干到國內外知名高校參觀考察,學習先進的工作經驗;也可以請知名專家為學生組織舉辦講座,傳授經驗。三是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優(yōu)勢,強化網(wǎng)上學習,打造全新的大學生學生組織,不斷拓展學生組織活動范圍,挖掘學生組織的潛力,建設多層面發(fā)展的學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