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琳
摘要:很多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僅限于書面語,包括書面閱讀和寫作,口語和聽力則比較差,這不僅是英語學習方式的問題,還與英語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何在跨文化交際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關鍵詞: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聽說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9.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7836(2015)03-0170-02
在跨文化交際中要想能夠聽懂和正確地表達,必須了解和學習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鑒于文化在語言交際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跨文化交際已經(jīng)成為大學英語課程中的創(chuàng)新性課程和課程建設的創(chuàng)新性工程,它為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拓展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了嶄新的實踐平臺。如何在跨文化交際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呢?筆者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英語聽說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的現(xiàn)狀
1 英語聽說能力受文化差異的影響
在中國固有的文化觀念當中,尊老愛幼、謙虛誠懇、含蓄內(nèi)斂、熱情細心等是我們的文化美德,以英語為代表的西方則在文化上體現(xiàn)為民主平等、張揚個性、爽朗直接、尊重隱私等。這些文化心態(tài)反映在語言上,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聽說理解。比如在稱呼上,中國人對上或長者不能直呼其名,體現(xiàn)的是一種尊人貶己,而西方則直呼其名,體現(xiàn)的是一種平等觀念。在寒暄語言中,中國人一般用常見的客套話打招呼,如,“吃了?”“去哪?”等等,不是真正地問到底吃了沒有,只是一種客套話。而西方打招呼更直接,如“Good morning”,甚至簡單地說聲“Hello”。在邀請語言上,中國人一般反復邀請,以示誠意,西方則在邀請時說明時間、地點、活動內(nèi)容等。在恭維語言中,中國人一般顯得比較含蓄,比較謙虛,西方人則喜歡接受贊揚并表示感謝。在特定字詞的使用上,也往往體現(xiàn)出這種文化的差異。比如中國的長幼尊卑觀念比較深,如“老爺爺”“老先生”“老壽星”,西方語言文化中老則意味著衰老,十分忌諱這個字,常用其他詞表示,如home for a-dults(養(yǎng)老院)、Elder Hostel(老人團)等。
2 英語的聽說能力受母語思維的限制
在我們進行英語聽說交際的過程中,由于不自覺地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在語言的表達方式上、在語言習慣上,往往用母語的思維去表達或者傾聽,導致了語言交際的失敗。很多學生在聽英語句子時,習慣用漢語在心中逐詞逐句的翻譯,這樣速度就慢了,同時英語和漢語在句式結構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這樣就會造成理解錯誤。學生的缺陷在于不能用英語進行思維,受制于母語干擾太大。在語言習慣上同樣也是如此,比如Lily的母親病了,中國朋友往往這樣安慰她:Lily,don't worry.It doesn't matter.中國朋友在這里受制于母語思維,用“沒關系”來安慰,卻給Lily造成她根本不在乎Lily母親生病的感覺。根據(jù)英語思維我們應該這樣說“I am sorry to hear that”。
3 英語聽說能力在俚語運用時的艱難
俚語(slang)是最能生動表現(xiàn)出時代心聲的語言,即便是有高深學問的人,在使用俚語能使談話更有效時,往往也會使用。真正經(jīng)常和老外打交道,感覺英語俚語還是非常有用,你可以不會用或者用不好,但如果看到了或聽到了,不明白它的意思,那同樣影響交流的,因為有些英語俚語太常見了,每個詞都認識,但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舉兩個例子:
(1)Be in the air將要發(fā)生的事情
The feeling or idea that something new is about to happen oris going to change
Example:From the arguments going on at the meeting,itseems that a change in policy is in the air.
(2)Clear the air消除誤會
To settle a dispute and restore good relations
Example:We had a meeting with the workers,and I think weve cleared the air now.
可以說俚語一直是語言交際中的一個難點,不說咱們母語和英語之間的區(qū)別,就是同是英語語言的使用者,英國人和美國人在相互溝通上也會出現(xiàn)問題。如:
(1)ground floor在英國是“第一層”,first floor則是美國所說的second floor(二樓)。
(2)call up sb.服兵役。打電話則用ring sb.Up。
二、英語聽說能力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提升措施
1 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用能力
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在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教師的引導和示范。因此教師的作用是無法忽視的。他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管理者,而且更要成為一個研究者和學習者,特別是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才能以豐厚的語言功底影響和帶動學生??缥幕浑H涉及到的知識面廣,從大的方面來說,涉及到英語國家的經(jīng)濟、政治、歷史、地理、文藝、宗教、倫理、道德等等,從小的方面來說,涉及到日常用語、專業(yè)名詞、俗語、諺語、俚語等。作為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不斷適應跨文化交際的教學需求,同時也給學生帶來良好的示范效應。
2 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把教學重點放在語言點的分析或對難句的釋義上,忽略了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學生的語法知識基礎好,但卻缺乏得體地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我們在教學方式上,應該采用啟發(fā)式的、漸進的、自然聯(lián)系式的教學方式,以求達到潤物無聲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和聽說能力的提高也是潛移默化的,而不是采用孤立的、集中說教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目標上,我們應該把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當作基礎,把學生的聽說交際能力作為目標。在教學的文化信息渠道上,應該不僅僅局限于教材,要拓寬信息來源,比如通過英文閱讀、大眾媒體、調(diào)查分析、學術交流、異域實踐等,同時要調(diào)動學生參與聽說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對自己的聽說實踐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和步驟。
3 利用英文電影來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
在跨文化交際中對于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很多老師要求學生多讀英文報刊,確實這樣也是深入學習文化和提高聽說交際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是筆者認為對于學生的聽說能力來說,開設英文電影欣賞課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在欣賞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單純的“讀”,電影中的口語比較豐富,這是書面語言所無法比擬的,同時對于學生聽力的提高也有著顯著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播放英文電影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英文電影對于學生學習來說,有很大的優(yōu)勢,一方面它是屬于圖文音影俱全的多媒體語言教學,在效果上來說,生動形象、靈活多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另一方面,英文電影是標準的語音,學生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汲取西方的文化,掌握地道的語言,加深對英語語言的理解,減少聽說交際中的文化障礙,從而對跨文化交際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
4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多媒體為我們跨文化交際教學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工具,對于學生聽說交際能力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我們在利用多媒體的時候,不要僅僅把多媒體當作錄音機,應該強調(diào)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有機整合。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制作切合教學實際的課件,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視聽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實現(xiàn)教材和外部世界的對接。心理學知識表明,環(huán)境對學習者的影響是深遠的,要培養(yǎng)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的聽說能力,就應該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提供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和交流環(huán)境。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網(wǎng)絡世界中與母語是英語的人士進行溝通交流,實現(xiàn)對話和文化碰撞。我們也可以搜集整理相關的文化禮儀、口語舞臺視頻,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和模仿。
5 建立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形式,我們經(jīng)常講優(yōu)化第一課堂,拓展第二課堂,特別是對于學生聽說交際能力來說,第二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更廣闊的舞臺。第二課堂把學生作為中心,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因此我們要充分發(fā)揮第二課堂的開放、靈活、廣泛的優(yōu)點,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在第二課堂的開展中,我們要保證組織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在固定的地點開展英語角活動,可以成立大學生英語協(xié)會,定期開展交流和表演活動,也可以利用校園廣播進行英語節(jié)目的播放,可以建立英語影劇社團,進行課本劇表演或者英文故事表演,當然也可以舉辦英語文化節(jié),開展英語歌曲、戲劇、朗誦等表演。通過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將英語的聽說能力滲透到大學生活的方方面面。
學生交際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涉及到了語言、文化等各個層面,如何通過文化的滲透進而突破文化差異,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只有結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
(責任編輯:劉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