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 李長雅 農麗麗 梁旭
【摘 要】以大作業(yè)為任務驅動,就學習意識、醫(yī)學專業(yè)知識、信息素養(yǎng)、勵志進行教學內容的多元整合,教學過程執(zhí)行開放式的PBL教法,實現PPT課堂的特色教學設計,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PBL 多元整合 PPT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3C-0155-02
近年來,專業(yè)人士都在積極探索和實踐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與方法。通過應用型大作業(yè)方式,充分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針對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的困擾,對班級實行彈性分層教學;將計算機基礎課程與專業(yè)課程知識進行整合教學,能充分考慮學生專業(yè)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這些模式和方法常被分離或者獨立執(zhí)行,其教學效果并不十分明顯,因此,以PPT課堂為例積極探索和研究教學設計的整合性。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計算機基礎技術被越來越多人當成工具的信息化時代,計算機基礎教學不再被孤立看待,PPT課堂也不例外。在我院,將醫(yī)學知識融入到PPT課堂教學中來,則是一個十分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堂設計,由于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占據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初學者對于PPT往往先是感到好奇和新穎,當學習到達一定程度之后,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興趣不濃,對PPT的掌握就停留在課堂案例上,最終結果是對PPT泛泛而學,缺少創(chuàng)造性、設計性、實踐性,在面臨實際運用時就一籌莫展。
為改變這一現狀,對PPT知識模塊進行獨特設計,就學生的學習意識、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專業(yè)知識拓展、勵志教育進行多元整合,將醫(yī)學專業(yè)知識融入到PPT課堂學習中來,在學習PPT制作技術的同時能學習和拓展專業(yè)知識,使兩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潛力。通過PBL教學模式組織教學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重點培養(yǎng)自主學習、團結協(xié)作、動手實踐的綜合能力。
二、PPT課堂設計
(一)PPT課堂引導設計
精心設計PPT的第一堂課,將PPT的制作過程演繹為拍電影,通過集體的討論,引出PPT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構成要素,讓同學們在第一認知上留下深刻的印記,對PPT充滿探知欲望。然后演示具有一定技術含量,效果豐富的優(yōu)秀PPT作品,幫助同學們樹立感知和確定一個模糊目標。通過這一課程引導設計,激起學生對PPT知識模塊的濃厚興趣,為后續(xù)深入的教學設計建立良好的基礎。
(二)大作業(yè)設計
在熟悉菜單命令和基本操作之后,即可開啟PPT課程的PBL學習模式。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問題學習,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典型教學方法,以大作業(yè)——制作“青春主題班會”幻燈片作為任務驅動,把學生的學習意識、專業(yè)知識拓展、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勵志教育多元整合在PPT學習情境中,將班級分為若干小組,進行小組分工、討論、收集、制作、合成,共同解決復雜、真實的問題,從而掌握隱含于問題背后的PPT技術,以促進他們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多元整合教學內容和PBL教學法對提高學習興趣起著積極作用,整個課堂變得豐富而富有彈性。課程設計模型如圖1所示。
(三)教學內容多元整合
在教學內容整合設計中,從意識教育出發(fā),以“時間都去哪了?誰偷走了我們的時間?”為問題出發(fā)點,增強同學們的責任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用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媒體介質充分展示小組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借助PPT技術傳達小組的構想和設計,讓同學們自發(fā)尋找和感受時間的寶貴,珍惜大學三年美好的青春,不虛度年華。展示構想的背后隱藏著PPT技術運用,從而推動同學們去自我學習,解決制作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學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時也學到了PPT技術,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自我學習能力,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在融合專業(yè)知識模塊,制作小組通過搜索引擎,制作一些課本以外的急救知識問答,讓PPT學習與拓展護士專業(yè)小知識合為一體。例如:上消化道大出血伴休克時的首要護理措施是什么?使用人工呼吸機的適應癥包括哪些?為增加趣味性,設置有獎問答,可以是文字或者圖解,也可以是動畫或者視頻進行詳細的解答,分享給全班同學,一舉兩得,相互促進,共同學習,一起收獲??紤]到學生即將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信息素養(yǎng)是衡量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以電腦操作技巧小集錦模塊要求同學們將平時操作電腦所碰到的問題、解決的方案在主題班會上分享出來,例如:輸入法技巧、電腦無法啟動的診斷、掌上公交、城市街景妙用等,這是一個總結經驗、歸納提高、分享的自主學習過程。通過文字、圖片等媒體介質展示人生的旅游之地,讓同學們對未來充滿希望與夢想,為即將步入社會積聚動力和能量。要傳達好的效果,不是文字、圖片、視頻素材簡單的疊加。因而,必須學習和掌握PPT技術,才能把小組的創(chuàng)意展示給全班同學,這是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既能學到技術,也能陶冶情操,開闊視野。
(四)PBL教法設計
在PBL教學模式設計中,6至8人一組,共7個小組,以宿舍為單位劃分,便于小組有充裕時間進行交流、討論,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小模塊分流做法,避免個別學生代表全組的后果,讓人人參與其中,人人設計,通過自我學習、制作,最后將5個獨立模塊的內容整合為一個完整的作品,再進行整體修改加工。這是一個從整體到個體,然后再從獨立到團隊的融合過程,它極大培養(yǎng)了學生分工、協(xié)作、歸納、總結的能力,為步入社會,適應崗位需求建立良好基礎。
(五)檢測與評定
小組的作品,是檢測多元整合和PBL教法效果的直接反映,透過作品能了解同學們PPT技術的掌握情況。各小組負責人演示、介紹作品,各組參加方案的評審,如表1所示。老師對各組作品做出點評,要求每個學生結合小組的互評和老師的點評,就這一學習過程進行歸納和總結,上交總結報告,視為這個模塊知識點的學習結束。
通過意識教育、勵志引導、融入醫(yī)學專業(yè)知識,對計算機基礎的PPT課堂進行多元整合,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利用PBL進行教學,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帶著實際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積極培養(yǎng)自我學習習慣、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到答疑解惑的關鍵作用,全程跟蹤各小組的學習情況、作品進度,在構思方面提供有價值的引導,對技術難題提出可行性、方向性建議,鼓勵積極思考、探究。通過對課堂的精心設計,推動教學改革,讓PPT課堂變得豐富多彩,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彥航,孫大烈,戰(zhàn)德臣. 通過大作業(yè)促進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J]. 信息科技,2007(12)
[2]胡立源.高職計算機基礎實施彈性分層教學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08(6)
[3]郭少輝,孫培巖.多元整合在計算機應用基礎項目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4)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2011C0175)
【作者簡介】姚 波(1980- ),男,廣西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多媒體信息處理,計算機應用。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