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c小調奏鳴曲》是貝多芬的重要作品,充滿了反抗斗爭的力量和對激情的熱烈追求。通過分析其第一樂章的曲式結構、風格、演奏技巧,有助于觀眾和演奏者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作曲家創(chuàng)作意圖和風格的領悟。
關鍵詞:貝多芬 《c小調奏鳴曲》 第一樂章 演奏 風格
一、《c小調鋼琴奏鳴曲》風格及第一樂章的演奏解析
(一)作品風格
《c小調鋼琴奏鳴曲》的樂句嚴謹、內部結構熱情、情感真摯,這些因素徹底形成了貝多芬初期作品獨特的音樂風格,它是一首真正的詩篇。在繼承海頓、莫扎特創(chuàng)作風格的同時貝多芬運用了一切可能表達的語言表達了他的主題。在這首作品中,大量的震音和分解和弦表現了他勇往直前無畏艱險,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犧牲一切的精神。從這首作品起,加強了主題的對比,突出了樂章之間的聯系。充分發(fā)揮了鋼琴在力度、和聲、歌唱性等方面的潛力,在情感的表達上也更比海頓和莫扎特表現得豐富多彩。
(二)第一樂章的演奏技巧
1.觸鍵
首先,悲愴的情緒籠罩著全曲。引子的莊板動機是重要的基礎動機,是深沉,并且?guī)в行≌{色彩的和弦,聽起來使人覺得悲痛與沉悶。感覺仿佛世界末日一般,天空烏云密布、一切生物死一般的沉靜與沉默。
引子部分的第一個和弦陰森嚴峻,但而后級進上行的附點音符,又讓人頓時產生哀求的感覺。隨后幾個強勁有力的和弦和極弱的音程交替出現,此時應用大臂的力量,“一瀉千里”般地輸送到指尖。掌關節(jié)要做到非常堅固,為后面強有力的音型做好有力的支撐。右手八度的歌唱性要完整充分地體現出來,左手八度的伴奏音型盡量彈奏的圓滑、平穩(wěn),盡可能地保持勻整。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時,強弱對比要明顯,在追求每個音質飽滿的同時,一定要彈夠每個音符的時值,這樣才能讓作品本身產生強有力的音響和共鳴。
呈示部左手的分解八度應當手指貼鍵,大、小指保持八度的位置,指尖抓住鍵盤,把第一個音作為支點,按照每拍四個音,有節(jié)奏地用手腕輕輕搖動彈出。左手每拍的第一個音彈重音,這樣能產生層次分明的效果;右手的切分音要強調出來。在副主題的演奏過程中(51小節(jié)開始),要著重表現高音聲部的主題聲部,低音聲部的前四個音要突出表現,與合唱中的領唱部分做相同的處理。左手的伴奏部分進入時要細膩柔和,全音符的降B音要保持到底,三度音要彈奏得十分輕巧。盡量慢觸鍵,要很好地控制每個音的音色,聲部之間需要配合得有層次,并且不能相互干擾。
展開部與再現部的觸鍵方式大體如同引子和呈示部。
貝多芬前期的這首作品在觸鍵上還是有前古典主義的風格,在中規(guī)中矩的基礎上,又會有一些浪漫派的風格。觸鍵必須要堅實有力,不能有絲毫的馬虎,不能觸鍵不均勻。
總之,在樂曲的總體上要按照譜面標示去演奏,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做出適當的調整,從而使音樂產生更加完美的效果。
2.節(jié)奏與速度
樂曲的開頭,莊重并且緩慢的和弦要彈得沉著和厚重,讓人感覺出一種內在的緊張度。并且要把節(jié)拍彈得十分精準,從四分音符到一百二十八分音符都要彈得十分準確。三十二分音符必須要彈得絕對精準,弱起的三十二分音符和每小節(jié)的第一拍之間都要有呼吸。引子部分至始至終都要保持一個速度,不能忽快忽慢,要保持音樂的嚴肅性。第十小節(jié)的半音階要彈出像瀑布一般瞬間傾瀉出來的感覺,最后兩個延長音要彈夠時值,它象征著不安和等待。
快板部分需要表現出交響樂般的華麗和燦爛,因此左手的震音在不斷地運動,左手要服從均勻的跑動,要有一口很長的氣息。這是個八小節(jié)樂句,剛開始的四小節(jié)完全建立于主音的保持音上。突然和快速地進行,體現了很強有力的斗爭形象。
副主題具有輕巧的裝飾性和流動感。在一進入時,節(jié)奏需要保持平均和穩(wěn)定,不能突然變快。從89小節(jié)開始,要演奏出讓人感覺緊迫的感覺,速度突然變成急速。外聲部的二分音符應充分保持其時值,節(jié)奏一步步拉緊,直到最后推向高潮。
展開部中,第136小節(jié)兩個延長記號的時值可以處理得隨意些,在前面可以做出漸慢來。就如同一場激烈的斗爭過后,無家可歸的人們心中的悲痛與絕望。隨后進入了又一次的展開部與再現部。137小節(jié)以后的奏法及節(jié)奏和呈示部提到的內容大同小異。
尾聲要注意休止符的呼吸和停頓,休止符一定要休止得精準,不能拖拍子。因為有之前級進向上音型做鋪墊,所以最后五個和弦不能減速,與前面一氣呵成。準確、果斷有力地彈出,以巨大的動力來結束該樂章。
與中后期相比,貝多芬初期的作品在節(jié)奏上還是有前古典樂派的影子,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一定要區(qū)分的特別清楚,對節(jié)奏的把握一定要相當嚴謹。否則,就無法表現出c小調鋼琴奏鳴曲要表達的內容了。因為這時的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風格還沒有完全過渡到浪漫派。
3.音樂風格的把握
在彈奏該奏鳴樂曲時,首先要明白整個樂曲表現的是貝多芬當時動蕩和不安的思想感情。演奏者需要盡可能將心境轉移到當時的社會中,深刻琢磨和體會貝多芬當時心中的情感,即悲傷又憤怒。這也正是貝多芬試圖表現的悲愴情緒。
引子部分(1-10)小節(jié)中利用莊嚴沉重的慢板形式襯托出強烈悲壯的感情。高聲部旋律要刻意彈得突出,彈出“悲”的感覺來。而后主部主題以緊張和激動的情緒,從低音區(qū)一氣呵成地沖上高音區(qū)。猛烈的抗爭著,爆發(fā)出憤怒的呼聲。在引子要馬上結束時,從高到低一連串的快速半音傾瀉而下,為后面的“爆發(fā)”做了充分準備。
呈示部的主部主題不斷奮發(fā)向上,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向命運挑戰(zhàn),與黑暗搏斗的氣勢和決心。右手堅定有力的節(jié)奏,和不斷上升的音型,以及左手分解八度的持續(xù)音,更讓人有一種被召喚進行斗爭的沖動。從52小節(jié)以后,進入第二主題,感情略帶悲痛。但副部主題馬上又變得活潑、抒情。低音、高音兩個聲部一呼一應,旋律感人至深。左手的伴奏部分富有生機,輕巧的三連音和帶有倚音的附點音符,具有幻想的味道。而后呈示部的結束部分在降E大調上開始。左右手連續(xù)不斷的半音反向進行,情緒更加激昂,將反抗壓迫的情緒再一次推向了高潮。最后整個呈示部以幾個強有力的和弦將其推向高潮而結束。
展開部的引子由g小調開始,體現出了命運的威脅和不斷受傷的心靈。接著,如同呈示部一樣,左手分解八度繼續(xù)展開,與引子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高潮。
再現部,堅定有力,勇往直前。最后的幾個和弦奏出了沖出黑暗,走向光明的感覺,顯示了“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力量和氣概。
三、結語
通過本文的介紹,進一步加深對《c小調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理解。從時代精神到發(fā)展路線都有了初步的了解。該樂曲既有主題的力度對比、如同戲劇一般的發(fā)展,又有調性的大膽轉換。在對比貝多芬創(chuàng)作《c小調鋼琴奏鳴曲》與其他時期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的同時,發(fā)現在每個時期,貝多芬的創(chuàng)作重心也是不一樣的,通過早、中、晚三個時期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早期的貝多芬既延續(xù)海頓、莫扎特的質樸、嚴謹的古典音樂風格,又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個性。在這首作品中他充分發(fā)揮了鋼琴在力度、音樂和歌唱性上的潛力。后人將其稱為奏鳴曲中“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p>
參考文獻:
[1]鄭興三.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
[2]蔡良玉.扼住命運咽喉的人[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3]朱亞芬.貝多芬鋼琴奏鳴曲[J].鋼琴藝術,2002,(10).
[4][俄]根納季·齊平.演奏者與技術[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5]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