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玉(廣州現(xiàn)代信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廣州510663)
?
高職學生漢譯英作業(yè)中詞匯搭配錯誤分析
付玉
(廣州現(xiàn)代信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廣州510663)
摘要:以26位高職學生為對象,運用量性和質(zhì)性研究方法,在量性上探究學生詞匯搭配能力與漢譯英能力的關系以及詞匯搭配是否有助于提升漢譯英的能力。在質(zhì)性研究上分析、歸納學生漢譯英搭配錯誤,以探討其翻譯犯錯的原因,進而提出解決之道。
關鍵詞:漢譯英;詞匯搭配能力;詞匯搭配錯誤
所謂詞匯搭配,Lewis(2002)將其定義為:“某些字在自然文本中以大于隨機的頻率共同出現(xiàn)?!绷硗釵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2002)對其解釋為:“詞匯搭配是某語言中字匯合并的方式,以產(chǎn)出自然的口語和文字”。總之,英文個別詞匯的意義相當靈活多元,不容易確定其義,要等到它和其前后的文字組合形成一個特定的搭配關系后,意義單位才會穩(wěn)定明朗。而英文詞匯的搭配雖不見得有嚴謹?shù)囊?guī)則來規(guī)范,卻也不是任意組成的,有其固定的搭配形式以形成詞匯搭配。若要流暢正確地口說和寫作,就必須學習如何將字詞組合成詞組、句子和文章,這種組合的方法就是搭配。
在翻譯教學上,高職學生常視漢譯英為畏途,其作業(yè)常難以地道自然的英文來表達,反而經(jīng)常呈現(xiàn)出受母語影響的中式英文。有些作業(yè)有時從英文語法的角度來看似乎并無太大問題,但是其詞語的搭配卻不是英語母語人士慣用的方式。尤其學生在漢譯英時出現(xiàn)的中式英文譯法常是采用逐字翻譯或字面翻譯,結果反而成為效果欠佳的硬譯或死譯。這些所謂中式英文歸結其原因大部分還是來自于搭配的錯誤,例如國內(nèi)學生在表達“學習知識”和“做研究”時常受中文影響而譯成錯誤搭配的learn knowledge和make research,卻不知正確的搭配為gain knowledge和do research。許多人的外語文法和字匯能力可能甚至比以該語言為母語的人士來得好,但仍然會出差錯的原因就在于使用無法接受或不恰當?shù)脑~匯搭配,可見詞匯搭配在翻譯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雖然英語教學領域已經(jīng)開始重視教導字詞搭配以提升英文能力,但是在翻譯教學上仍缺乏這方面的研究,尤其很少注意到漢譯英詞匯的搭配用法。本文一方面探究高職學生英文詞匯搭配能力與其漢譯英能力的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也驗證學習詞匯搭配是否有助漢譯英譯文質(zhì)量的提升,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漢譯英詞匯搭配的使用傾向和錯誤類別,并提供翻譯課堂更多具有實證基礎的教學活動。
學生作業(yè)中的錯誤詞匯搭配以詞性作為分類的方式,在四大類詞性搭配方式中看出學生犯錯的頻率。犯錯比例結果如表1:
表1犯錯比例結果表
由表1可知,學生犯錯頻率最高的詞性搭配方式為“動詞+名詞”或“名詞+動詞”,此種方式錯誤率高達40%;犯錯相對較少的則為“副詞+形容詞”或“形容詞+副詞”,犯錯頻率為32.5%。
學生在詞匯搭配使用上犯錯是種心理認知過程,外人無法得知其真正原因,研究者也只能根據(jù)搭配錯誤答案進行主觀推論,這些錯誤的原因經(jīng)分析后可大致歸納為七類:
1.中文的負面轉(zhuǎn)移
學生受其母語使用習慣的干擾,將中文表達方式負面轉(zhuǎn)移到英文上而不自覺,因此他們所使用的英文詞匯搭配都接近中文的字面翻譯,例如:
中文:我起床時感到劇烈的頭痛。
英譯:When I woke up,I felt a serious headache.
正確的答案應該是had,受中文影響的學生會將“感到”譯成felt,但是在英文里feel不會與headache搭配。
Learn/study/grasp knowledge—gain/acquire knowledge
Raise English ability-improve English skills
Biochemists are making research into the causes of AIDS
表達“作研究”,受中文影響就會用make,形成making research,可是英文make和research的搭配并沒有“作研究”的意義,而是要用do,如下句:
Biochemists are doing research into the causes of AIDS
2.英文用法的過度類化
這通常是因為學生的英文已有一定的程度,對于某些詞匯的表達過于自信,將在某文境中正確的英文搭配用法類推到另一文境時,卻不知會產(chǎn)生錯誤的搭配,例如:
中文:這個臺風對農(nóng)作物造成嚴重的損壞。
英譯:This typhoon made serious damage to the crops.
正確的搭配應該是caused,但有些學生用made搭配名詞damages,可能是從made mistakes的用法過度推論所產(chǎn)生的錯誤。
再如:commit error/crime/suicide/murder/offence/ conspiracy/robbery/fraud/sin/harm,但commit mistake就是過度類化了。
The research result was extremely disappointing extremely disappointing(adv.+adj.)是正確的搭配,而:the research result was an extreme disappointment
其中extreme disappointment(adj.+n.)看上去就不對了,而是用great disappointment來搭配更合理。
3.譯詞不夠精確
此類搭配用法從英文寫作的觀點來看算是正確的,但從翻譯的立場出發(fā)就無法精確妥貼譯出原文詞意,而仍屬于一種翻譯錯誤,例如:
中文:這些討論簡明地解釋所呈現(xiàn)的觀念。
英譯:The discussions simply explain the concepts presented.
正確的答案應該是succinctly,但也有同學用simply來譯“簡明地”,這字雖然也是正確的搭配,但只能表達出“簡單地”的意思,而無法表示“簡明地”的意義,用詞不夠精確。
4.使用錯誤的近似字
Tarone(1981,p.286)曾提過語言學習者在釋義時,常會使用與正確用字在語義特征上很接近的字,但卻是錯誤的用法,這種使用近似字的現(xiàn)象就稱作approximation。這種情況在本研究同學的詞匯搭配翻譯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例如:
中文:我母親長期對抗癌癥,更加強了她對上帝的信念。
英譯:My mother’s long battle against cancer has only strongened her belief in God.
正確的答案是strengthened,但有學生卻用了strongened,表示他知道答案是名詞strength的相關字,只是不知道是要轉(zhuǎn)成動詞strengthen。
5.句法知識不足
學生對英文句法結構或詞性的知識不足,導致在使用詞匯搭配時表面詞義似乎正確,但卻發(fā)生句法錯誤,例如:
中文:想想其他例子并試著達成結論。
英譯:Think of other examples and try to make at a conclusion.
正確的答案是arrive,可是很多學生寫成make, reach等答案,都未注意介系詞at應該的前加不及物動詞,也就是arrive。同學的答案若是在沒有at的情況下就會是正確的搭配。
6.字匯用法不對
學生對英文字匯的用法只有表面的認識,雖然詞義看似接近,但用法不對或在英文中這些字根本不會共現(xiàn),導致搭配字詞時發(fā)生錯誤,例如:
中文:你只是身體接觸,不會傳染上這種疾病的。
英譯:You can’t infect the disease just from physical contact.
正確的答案是catch,而很多學生喜用infect,雖然infect也有“傳染”的意義,但其用法是infect someone with disease,不能直接加disease,這是屬于字匯的用法錯誤。
7.其他錯誤
有些錯誤無法歸類和分析其犯錯原因,只能歸諸于學生隨機性的猜測,或者有人根本未寫答案或拼寫錯誤,例如:
中文:我希望他不要再違反承諾。
英譯:Iwishhewouldstopdisobeyinghis promises.
正確的答案是breaking,但是有學生卻寫出disobeying,不僅不符合中文的“違反”的詞意,和名詞promises的搭配也不對,只能說是學生個人的臆測。
本文旨在理清詞匯搭配與高職學生漢譯英能力的關系,并搜集分析學生漢譯英常犯的錯誤,了解學生筆譯錯誤的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解釋以作為未來翻譯教學上的參考依據(jù)。
首先在詞匯搭配與漢譯英的能力的關系上,分析結果得到的相關系數(shù)為r=0.45,達顯著性的中度正向關系,此結果與以前針對高職學生的詞匯搭配與英語口語能力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都是具有顯著性的中度正相關。另外,也有研究證明高職學生英語能力越好,搭配能力越強,只是整體而言,高職學生的詞匯搭配能力仍然欠佳。本研究也有類似發(fā)現(xiàn),雖然本研究學生的搭配能力與漢譯英能力呈正相關,但詞匯搭配測驗的平均分數(shù)偏低,顯示學生在詞匯搭配學習上仍有大幅努力改進的空間。
而在學生搭配錯誤的原因中,中文負面轉(zhuǎn)移的情況最嚴重,學生經(jīng)常受到母語使用習慣的影響而造成漢譯英的搭配錯誤,其它錯誤原因依犯錯比例還包括英文的字匯用法不對、譯詞不夠精確、隨機性猜測、句法知識不足、過度類化和使用錯誤的近似字。有研究也曾辨識出過度類化和使用近似字的搭配錯誤,但其研究是針對英文寫作,而這兩種錯誤在本研究所占比例卻最低。再進一步而言,即使學生的英語搭配正確,不過在漢譯英時若不符合中文原義,就會產(chǎn)生譯詞不精確的搭配錯誤,這也可說是本研究與之前英文寫作搭配研究不同的處,凸顯出英文寫作的搭配錯誤與漢譯英的搭配錯誤是有差異。
參考文獻:
[1]Lewis,M.(Ed.).Teaching collocation: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UK: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2000.
[2]Oxford collocations dictionary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3]梁莉.搭配理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S1):95-97.
[4]郝興躍.二語習得中的錯誤類型及錯誤糾正的策略[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04):92-96.
[5]王倩倩.基于語料庫的中國英語學習者關于MAKE一詞的搭配錯誤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
編輯梁雪
作者簡介:付玉(1986-),女,漢族,廣州市人,廣州現(xiàn)代信息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廣西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4-12-19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8528(2015)03-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