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從生
高一耐久跑課堂練習的兵法策略
□ 盧從生
摘 要:耐久跑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必測項目,也是絕大多數地區(qū)體育中考的考試項目。扎實有效地開展課堂練習是體育教師保證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質量的根本保證。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動起來、跑起來、練起來,教師責無旁貸。
關鍵詞:高中;耐久拋;練習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個班級里的個別學生耐力素質差可能是因為學生的先天問題,但如果絕大多數學生耐久跑成績差則可能涉及到體育教師的教學問題。面對已經上升到國家意志高度的學生體質健康工作[1],體育教師如何響應上級號召帶領學生打好體質健康這場硬仗不但關乎大局,更是塑造體育教師形象的重要機遇。在教學中我嘗試下述練習,總體收效良好。
準備活動是體育課一個相對固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教學研究的拓展,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準備活動不但承載著傳統(tǒng)的身體預熱、心理準備和技術銜接等基本功能,還被賦予了促進學生體質健康進行課課練的重要使命,無論是準備活動的一般性活動還是專項性活動都要兼顧體能[2]。
例如,在高一體育常態(tài)課教學中,我依據本節(jié)課的體能發(fā)展目標對學生準備活動跑步的圈數和速度做出相應調整,以達到學生體能鍛煉應有的運動負荷。首先,我一改往常慢跑兩圈后做行進間操和定位操的傳統(tǒng)準備活動慣式,而是先組織學生做定位操。隨后,進行四圈跑步練習。要求學生前三圈以二路縱隊進行集體中速跑,最后再加一圈自主沖刺跑。事實證明學生在心理上不難接受準備活動多出來的這兩圈跑步。雖然他們只是比平時多跑了兩圈,但對提升學生全程跑能力和耐力素質效果明顯。這種瞞天過海式的安排有效地利用了準備活動的基礎運動量,發(fā)揮了補償性體能鍛煉的價值,提高了課堂鍛煉的效率。
高一新生的學習基礎和體能狀況差異明顯,在開學初的學生體質健康摸底測試中各班級均有學生耐久跑獲得滿分,但及格與不及格的學生總數常常都占到班級半數左右。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有效地運用相近的運動強度組織學生進行限時跑和追逐跑等練習,只能通過規(guī)定圈數的跑步來控制運動量從而達到預期的鍛煉目標。即便如此,仍會有很多學生因體能素質和學練習慣等原因在練習過程中消極拖沓,特別是男生甚至會與教師“捉迷藏”走走跑跑。長此以往,不但課堂練習效果全無還會滋養(yǎng)學生的消極習慣。
此時,教師可以嘗試通過選擇與定圈跑搭配的內容和調整教學次序來達到預期目標。在教學內容的搭配上除了要顧及上下肢的全面鍛煉、運動量的高低搭配和技術難度的難易適中,還應該考慮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喜好。例如在一節(jié)籃球復習與耐久跑練習搭配的體育課上,如果教師按傳統(tǒng)慣式先復習籃球再進行耐久跑練習則效果不好。因為男生本已十分喜愛籃球再加上兩個內容特性的強烈對比,學生必然對跑步更加厭倦消極。相反,若將中等量度的跑步練習安排在籃球前面,則巧妙地利用了學生的心理預期和期盼。學生不但能夠十分配合地進行練習,甚至部分男生還會主動“增加強度”,快速完成跑步練習以提前接觸籃球。雖然教師只是做了教學次序的調整,卻使學生不但望梅止渴還吃到了提高耐力素質的梅子,何樂而不為。
耐力素質是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重要評價部分,學生耐力素質的提高只能通過其自身實實在在的耐久跑練習來獲得,讓學生跑起來是提高學生耐力素質的首要前提。然而獨生子女現象和學業(yè)負擔過重使得現今的學生普遍缺乏耐力練習所必須的吃苦耐勞精神。若教師一味的利用課堂進行說教不但浪費時間,久而久之效果也不甚理想。為此教師需要積極進行教學探索,不斷豐富耐力素質的學習方法,努力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
教師可以變換耐久跑的形式,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互助作用來激發(fā)學生的練習熱情。例如,利用“開火車”合作跑的形式進行練習。將學生力量練習用的橡膠拉力帶打結成環(huán),讓兩位學生套在腰上在跑道上保持適當距離一前一后進行跑步。學生的前后位置可以是先速度慢的學生在前面領跑,跑兩圈累了后再到后面位置跟跑。學生一開始會對這樣的跑步方式興趣盎然,而后隨著學生新奇感的減弱還可進行多人組合練習。比如,在原來兩人的中間加入新同學進行“火車載客”跑,還可以在兩人組合基礎上繼續(xù)加人加環(huán)拓展為多人環(huán)環(huán)相扣組合的“動車組”跑。這種李代桃僵式的幫扶互助練習對改善耐力素質較差學生的練習體驗尤為有效。
雖然學生體質健康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關注熱點和評價重點,但我們仍然不能為此推翻學校體育的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和評價體系。耐久跑一味地占用其他教學內容應有的課時,無異于殺雞取卵,拆東墻補西墻。為此,教師可以在開學后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周期內,優(yōu)先選擇有利于發(fā)展學生耐力素質的相關教學內容安排在學期教學進度的前段進行授課。這既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耐力素質,還能夠不打折扣地完成課程教學任務和目標。
例如,課程標準提出了學生的社會適應目標并例舉了自然地形跑和野外遠足等內容。為此,教師可綜合考慮學校的教學條件和自然環(huán)境,在確保教學安全和避免教學干擾的前提下,設置一定路線的校園定向或校園尋寶等活動來開展校園跑。教師還可以在同時上課班級不多且無共用場地沖突的情況下,通過在跑道上和田徑場其他可利用區(qū)域設置障礙物來組織學生進行連續(xù)的障礙跑練習。這種偷梁換柱式的練習,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練習的興趣。
提高學生耐久跑成績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耐久跑技術外,其根本還是要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耐久跑與耐力素質二者是形與實的關系,實的提升才能帶來形的改善,僅著眼于“形”的鍛煉未必就是提升“實”的唯一途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以耐久跑形式作為謀求學生耐力素質提升的全部手段,出現“測啥練啥”的怪現象,學生怨聲載道。為此,教師應從多渠道謀求目標素質的穩(wěn)步提升,這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還能有效避免單一練習手段的運用瓶頸。
在必要的情況下,耐久跑也可以不在田徑場進行,只要能夠讓學生持續(xù)跑動以發(fā)展耐力素質,即便是在籃球場上練習也未嘗不可。讓學生在籃球場上、田徑場上用籃球運球跑,用足球帶球跑,都能夠滿足一部分男生運球比跑還快的“傳說”。這種明著是滿足學生特殊要求卻在實實在在練習耐久跑的暗渡陳倉式練習,偶然為之也頗多驚喜。
在體育課耐久跑練習過程中,教師采取的所有教學方法和手段其直接目的還是為了能讓學生按照教師設計好的練習計劃高質量地完成練習。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學生的素質基礎、學習習慣、個性心理都是教師要考慮并加以利用的練習要素,特別是學生的個性心理更是教師設計教學的主要著眼處。只要據此設計得當則教學事半功倍。
例如,為提高學生耐久跑時的高速跑動能力,教師采用提高運動強度的定時跑來組織課堂練習。較大的練習強度對學生身體產生了劇烈的運動刺激,學生往往對這樣的練習十分排斥,甚至是寧愿多慢跑幾圈也不要定時跑。但一味的慢跑又不利于快速提高學生的耐久跑能力,此時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心理入手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將定時跑的時間要求顯著降低,但明確告知若超時則加跑。比如我慣用的三組式定時跑,第一組將男生400米跑的時限由100秒增加到120秒,此時絕大多數學生都在70秒左右跑完了全程,以至于后來學生的第一組我只是象征式的計時給他們看。第二組,仍舊讓學生進行同等要求的定時跑,第二組完成情況仍總體良好。跑好后已經有學生開始算計時間多少的問題,學生體能上也快達到了極限。第三組,“千呼萬喚”將學生叫上起點,然后告知跑步時限增加15秒,并再次重申超時加跑后在學生面前開表計時。這種欲擒故縱式的安排,雖然看似練習要求不斷降低,但每一組都能促使學生竭盡全力地去奔跑,這在耐久跑間歇練習時十分有效。
參考文獻:
[1]胡濱,宋盡賢,耿培新..國家意志鑄就的標尺《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J].中國學校體育,2010(01):8.
[2]余立峰,倉江,楊濤等.常態(tài)教學下體育課的基本要求[J].體育教學,2010(07):6-9.
(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14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G8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