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摘要】這個時代,對國學文化的復興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必然需求,本文以谷建芬的《新學堂歌》為例,從兒童音樂教育的角度來分析國學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功能,繼而研究國學文化在兒童音樂教育中的傳承。
【關鍵詞】國學;兒童音樂教育;美育功能;傳承
序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中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隨之我國的政治地位也越來越高。然而,文化軟實力卻在發(fā)展的過程中越來越滿足不了政治經濟高速發(fā)展的龐大需求。所謂“一個民族的文化影響有多大,它的實際領土就有多大”,面對這樣的時代語境,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就音樂教育而言,我們必須努力從歌聲當中能把國學去傳承,希望通過兒童音樂教育去傳遞國學的精神。繼而,通過國學的傳承和弘揚,從娃娃抓起,讓更多后代喜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增強其傳統(tǒng)文化底蘊。這樣,中國在世界上才會越來越有文化話語權。
一 “國學”的基本內涵
在古代,稱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和高等學府為“國學”,涵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四書》和《五經》是當時的主要教育課程。如今,“國學”一般是指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有教育專家認為,開展國學經典教育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尤其是文化的傳承。國學包括中華倫理道理與民族精神,有大量的當今道德建設所需“元素”,“仁、義、禮、智、信”是塑造人性品格的起碼道德要求,“厚德載物”、“知義明恥”、“和為貴”等思想是祖先遺留下來的社會道德建設的寶貴遺產。
二 啟蒙音樂國學教育和傳統(tǒng)國學教育的比較研究
自上個世紀“學堂樂歌”時期開始,整個中國教育被當時的社會局勢從封建思想推向了另一個極端——“拋開中華文化之根,盲目推崇西方文化”。如今,100多年過去了,人們才逐漸開始意識到我們正在丟失的是中國文化的根,才慢慢發(fā)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性。因而,各相關學科都在盡自己的努力來尋找、弘揚并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就音樂教育而言,兒童啟蒙音樂教育中“國學”的貫徹,說明我國音樂教育已經走在復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道路上。
為此,筆者對徐州市泉山區(qū)兩所開設國學教育的機構進行比較研究。
徐州藝蕾幼兒園是一所特色幼兒園,多樣化的班級類型和課程設置使得整個幼兒園生機勃勃,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音樂教育中融入國學,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傳播國學精髓。筆者對其使用教材和教學方法做了初步調查,發(fā)現(xiàn)谷建芬的《新學堂歌》是專為少年兒童譜寫的古詩詞歌曲,這些歌曲活態(tài)化地展示了儒家音樂美學思想,在兒童音樂教育領域弘揚國學,讓孩子更快樂地親近、學習和傳承傳統(tǒng)經典,將中華傳統(tǒng)經典詩詞與吟唱藝術進行了完美的結合。正所謂“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新學堂歌》的取材不管是中國古代兒童的百科書《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還是中國古典詩詞都是國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儒家哲學思想為核心。中國古詩詞歌曲的兒童音樂教學將德育和美育融為一體,既能讓學生傳承中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思想,又能培養(yǎng)學生“真善美”的情操。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奧爾夫教學法,五花八門的自制樂器使得《新學堂歌》里的每一首歌曲都讓孩子們樂在其中。
徐州愛與和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專注于“大中華&國際精英”教育的啟蒙,可以說國學是愛與和公司的企業(yè)內涵和導向,那里的每一個孩子都特別講禮貌,男孩子彬彬有禮,女孩子亭亭溫婉,筆者不得不感嘆國學帶給兒童教育的促進作用。國學凝集著中國前人的智慧和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美德,更能培養(yǎng)人對自然界的美、社會生活的美和藝術作品美的感受、鑒賞、評價、創(chuàng)造及愛好、情感的教育。但是愛與和公司若能將音樂和中國傳統(tǒng)國學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比機械的灌輸知識給兒童起到的道德教育效果要加明顯。音樂是培養(yǎng)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jié)奏、優(yōu)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音樂具有美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影響和滲透是很大的。音樂美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手段和途徑,能夠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增強人的審美能力,繼而培養(yǎng)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種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fā)展,無形中美育帶動德育,相輔相成??傊魳穼W科對美育思想的落實具有直接性和滲透性。畢竟孔融讓梨的故事通過音樂的旋律比生硬的文字要更加的生動而深刻,更容易深入兒童的內心。國學蘊含了太多的中國優(yōu)良傳統(tǒng),我想兒童通過《新學堂歌》中歌曲的學習,潛移默化中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擁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感情道德鑒賞力,從而具有中國人特殊的精神氣質。
三 國學在當今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意義
對于中國來講,傳統(tǒng)文化的存在意義就更加的深刻。首先,一個國家必須要擁有自身的特色民族文化,它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國學教育不僅可以把老祖宗的智慧傳承下去,更能增強國人的民族凝聚力。其次,中國教育需要國學這樣的經典來導引其發(fā)展。國學的核心就在于儒學,孔子是中國最早搞學校教育的教育家,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孔子學院在出現(xiàn),說明在某種層面上,孔子教育可以代表中國的教育理念。另外,政治經濟的發(fā)展同樣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的支撐,中國人有自己的政治經濟思維,而這種思維正是在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這樣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充盈著整個中國甚至全球政治經濟舞臺??傊袊恼?、經濟、文化無一不深受儒家哲學的影響,并且?guī)浊甑挠绊懸恢毖永m(xù)到今天的教育,并沒有消失。
四 總結
近幾年,隨著“國學”之風的重新興起,隨著大眾對“國學”的重新認識和逐漸認可,谷建芬老師的《新學堂歌》很好的順應的時代的需求,給中國當代音樂啟蒙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正是《新學堂歌》的出現(xiàn),給人一種全新的方式去推廣和傳承國學,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通過音樂的特殊途徑去教育后代學習傳統(tǒng)文化是有效而特別的,這也代表著通過音樂教育的視角來研究國學的價值與傳承是有意義的。